傳說二:則和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的個性既善良又風趣。如果宮 裏有誰得罪了漢武帝,總要靠東方朔來講情。有壹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漢武帝覺得有點無聊,東方朔就到禦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 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的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 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壹個妹妹。自從 她進宮以後,就再沒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 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還不如壹死了之,於是 才來投井。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證,壹定設法 讓她和家人團聚。這壹天,東方朔出宮後,便在長安街上擺了壹個占蔔攤 。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蔔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 火焚身“的簽語。壹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個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 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壹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妳們若看到壹個騎粉色銀驢的紅衣姑'娘,馬上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說:“我是領旨來燒長安的。玉帝還要站在 南天門上觀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妳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壹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漢武帝接過來壹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六天火,焰紅宵夜”。漢武帝壹看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 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壹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 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妳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湯圓。萬歲焚香上 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壹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壹起在十六晚 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 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到了正月十六日長安城裏張 燈結彩,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雙親、妹妹團聚了。如此熱鬧了壹夜,長安城果然 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 月十六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傳說三: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壹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