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青海的意外發現,結束了面條原產地之爭。
中國人常說:世界上最好的食物是米飯,這米飯裏最好的食物是這面條。主唱卡魯索在國外多年,但最懷念的還是壹碗意大利面。面條是中國人還是意大利人發明的?學術界壹直有爭論,但沒有答案。然而,中國青海考古學家的意外發現,為這個歷史懸案找到了答案。
科學家發現的這些古代面條保存完好,又長又細,呈黃色,盛在壹個倒置的密封碗裏。這個碗是在中國西北部青海省民和縣的喇家遺址挖掘出來的,這碗面條被埋在3米深的沈積物中。這壹無可辯駁的證據表明,中國無疑比其他國家更早發明了這種面食。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學家呂侯元說:“這是面條最早的實物證據。”科學家已經確定這種面條是由小米和高粱制成的。小米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糧食,7000年前就被廣泛種植。北美和歐洲的現代面條通常由小麥粉制成。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和人類學博物館的考古學家麥戈文表示,如果這碗面條的烹飪時間得到正確證實,這壹發現將“非常令人驚訝”。他說,即使在今天,制作像洛杉磯家中那樣的細長面條也需要嫻熟的技巧。他說:“這顯示了相當高的食品加工和烹飪技術水平。”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想爭奪面條的發明權。
中國考古學家的這壹發現肯定會讓意大利人不爽,因為他們壹直聲稱面條的發明權應該屬於意大利。事實上,面條是世界上受歡迎的食物。關於哪種文化發明了這種食物已經爭論了幾十年。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想獲得發明這種食物的權利。他們說他們吃面已經有2000多年了。
意大利人爭奪面條的發明權不是沒有道理的。意大利的象征是什麽?遊客的回答確實讓人吃驚。它既不是意大利時裝,也不是米開朗基羅,更不是法拉利跑車,而是——意大利面條:長、圓、扁、螺旋,用雞蛋染成黃色,用菠菜染成綠色,用墨魚染成深紅色,填滿奶酪...據意大利面條工業聯合會統計,意大利面條在全球的年產量已達6500根。
歷史學家對意大利面條的起源壹直未能達成壹致。有些人認為意大利面條是凱爾·波洛從中國帶到意大利的。也有人認為,早在公元前7世紀,當時居住在意大利北部的塞魯斯人就開始制作面條。在托斯卡納發現的公元前4世紀的塞魯斯汗遺址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出土的文物中,人們發現了壹張用來和面的大木桌和煮面時必須使用的廚具。從這些器具可以看出,當時的塞魯斯人已經開始制作各種形狀的面條。
還有證據表明,屋大維成為古羅馬的凱撒後,羅馬的人口已經達到654.38+0.5萬。對古羅馬政府來說,確保許多公民的食物供應成為壹個嚴重的問題。於是,當時的人們想出了壹種保存面粉的新方法。面粉先做成面團,然後用刀把面團切成面條。這種面條曬幹後至少可以保存壹年。因此,掛面在意大利人中間很受歡迎。不過當時吃掛面的都是平民百姓,貴族和富人家裏還是吃現做的面。直到公元19世紀,幹意大利面才成為所有歐洲國家的餐桌美食。
面條是由高粱和小米混合制成的。
誠然,意大利面條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中國新發現的面條,可以把中國吃面的歷史推高四千多年。僅憑這壹點,意大利人就得跪拜,除非找到更古老的證據。
根據呂的說法,在這碗面條在喇家考古遺址發現之前,中國最早的面條記錄出現在東漢時期的書籍中。另壹些理論認為,面條首先是在中東發明的,然後由阿拉伯人傳入意大利,意大利人使面條在歐洲廣泛流行,最後傳播到世界各地。
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拉甲發現的面條是阿拉伯面條還是意大利面條的祖先,但呂侯元說:“無論如何,最早的記錄只出現在2000年之前。”加拿大密西沙加多倫多大學考古學家加裏·克勞福德表示,在中國發現4000多年前的面條並不奇怪。他說,“這符合面條在中國有著悠久而重要的歷史。”
為了確定新發現的面條是由什麽制成的,呂侯元和他的同事們將面條碗中澱粉粒和外殼的形狀和風格與現代作物進行了比較。研究小組得出結論,這種面條由兩種谷物制成,壹種是高粱,另壹種是小米。當時人們先把這兩種谷物磨成面粉,做成面團,再壓成面條。研究人員表示,小米缺乏粘性,如果單獨用小米粉制作,無法壓成細而長的面條。
中國還有小米做的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