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在《營養》雜誌《前沿》上發表了壹篇綜述,對生酮飲食進行了全面的評價。在權衡了這種飲食策略和慢性疾病的利弊後,他們認為生酮飲食可能會對健康造成長期損害。
根據前面的文章,本研究分析了生酮飲食在癲癇、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癌癥和阿爾茨海默病條件下可能產生的影響。
小貼士!
“生酮飲食”壹般指碳水化合物含量極低、蛋白質含量適中、脂肪含量高的飲食。按重量計,膳食脂肪與膳食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組合的比例為4:1或3:1(2)。它的原理是用脂肪代替碳水化合物。身體消耗葡萄糖後,開始燃燒脂肪提供能量,身體慢慢進入生酮狀態。
在世界範圍內,癲癇的終生患病率為每65,438+0,000人中7.6人。大多數人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擺脫癲癇發作,但約30%的人對藥物治療不敏感。幸運的是,30-50%的耐藥性癲癇患者可以通過生酮飲食至少減少50%的發作頻率。
癲癇的發生是因為大腦過於活躍,頻繁放電。腦細胞喜歡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生酮飲食可以用酮體代替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此時腦細胞會受到抑制,發作頻率會降低。
此外,生酮策略還可以降低癲癇患者腦內谷氨酸的含量,增強GABA(主要抑制性神經遞質)的合成過程,這對於維持癲癇患者腦內神經網絡的正常活動可能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癲癇患者堅持生酮飲食是壹個很好的方法。
生酮飲食確實可以在短期內減輕體重,但減輕的體重主要來自無脂肪部分,如體內水分、糖原、蛋白質和胃腸內容物,而不是脂肪。生酮飲食也非常容易發胖,並可能帶來低密度脂蛋白和總膽固醇含量增加的潛在後果——體重減輕,但血脂偏高。另外,再看看其他的飲食療法,比如低脂純素飲食(10%能量來自脂肪),比生酮飲食更能有效抑制食欲。
1型糖尿病…
對於1糖尿病患兒,生酮飲食雖可改善血糖,但該療法存在營養不良、生長遲緩、骨密度降低、高脂血癥、睡眠差、閉經、低血糖等風險,故壹般不對兒童使用生酮飲食。
對於1型糖尿病的成年人來說,生酮飲食的好處自然是改善血糖。然而,生酮飲食使患者經常發生低血糖、血脂異常和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此外,高酮血癥還可能導致氧化應激、炎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胰島素抵抗。
二型糖尿病...
由於碳水化合物攝入極低,生酮飲食常被認為能夠很好地維持血糖水平,對改善二型糖尿病,尤其是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敏感性大有裨益。但上述效果只是曇花壹現,過了壹段時間又回到了最初的水平。
此外,與其他飲食相比,長期使用生酮飲食會使男性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37%,而飲用低碳水並強調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並未增加,即使在65歲以下的男性中,患糖尿病的風險也降低了22%。
為什麽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這可能是因為生酮飲食使人攝入大量含飽和脂肪酸、促氧化劑(如血紅素鐵)和炎性化合物的動物蛋白,而缺乏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品的攝入,機體所需的維生素(如維生素B6和B12)、礦物質(如鈣、鎂)和活性成分(如亞麻酸)得不到補充,因此糖尿病的發病率增加。
同樣值得註意的是,吃生酮飲食的人C反應蛋白(壹種炎癥標誌物)的表達明顯增加。換句話說,長期堅持生酮飲食,改善了體內炎癥水平,加速了衰老。它不僅沒有改善糖尿病,反而增加了患病風險。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壹種嚴重的疾病。過多的脂肪儲存在肝細胞中,導致脂肪變性,可發展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增加肝細胞癌的風險。生酮飲食會增加飽和脂肪、膽固醇和動物蛋白的攝入,這些都與胰島素抵抗、氧化應激和增加遊離脂肪酸向肝細胞的流動有關。
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的特殊改變、減肥和鍛煉可用於治療NAFLD。研究發現,促進減肥的生活方式幹預可以減少肝臟脂肪,改善轉氨酶濃度和胰島素敏感性。有人提出酮癥可能有利於改善脂肪肝,但支持這壹點的研究有限,通常會限制能量攝入。長期安全性和具體臨床結果尚未確定。
說到癌癥,就要說“沃伯格效應”,即癌細胞有壹個特點,即使在有氧的情況下,也會增加葡萄糖的攝入並上調糖酵解,優先將葡萄糖發酵為乳酸。通過消除癌細胞可利用的葡萄糖,生酮飲食理論上將對癌細胞施加壓力,並將它們餓死。
現有的臨床試驗並不多。2020年,壹項系統綜述分析了13項關於生酮飲食作為各種癌癥的補充療法的研究,在其中四項研究中觀察到了有益的效果。然而,體外實驗表明,癌細胞使用酮會增加促進癌細胞轉移的相關基因的表達。接下來,需要進行大規模和設計良好的隨機臨床試驗,以確定生酮飲食在癌癥治療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人們老年生活的疾病。鑒於阿爾茨海默病病患者的大腦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壹些科學家建議將酮體作為AD患者的能量來源。
壹方面,2019有團隊發現,通過補充中鏈甘油三酯來增加血酮,確實可以改善AD患者的壹些認知功能指標。在2020年對老年人(包括無功能障礙、輕度認知障礙和AD的老年人)短期生酮飲食和生酮補充劑的綜述中,9個有臨床終點的對照試驗中有6個發現幹預組的認知有顯著改善,而其他試驗沒有。但由於缺乏長期隨訪,停止飲食/補充後能否維持認知增益還是未知數。
然而,另壹方面,生酮飲食會增加飽和脂肪的攝入,高飽和脂肪攝入與AD事件的風險增加2至3倍有關。2016對國際數據的回顧發現,食用高脂肪乳制品如肉類、雞蛋、黃油和奶酪、糖果等與患AD的風險增加有關。
總之,生酮飲食通過提供AD中神經元可以代謝的酮類,可以在短時間內改善癥狀,但飲食的營養狀況可能會增加健康個體的長期風險。
對於沒有慢性腎臟病(CKD)的人來說,生酮飲食的潛在風險之壹是腎結石,因為飲食中動物蛋白的攝入是公認的腎結石的促進因素,生酮飲食還可以通過降低尿液中的檸檬酸鹽和pH值來促進結石的形成,同時增加尿液中的鈣含量。
第二個潛在風險是慢性腎病的發展。在西方飲食人群的觀察性研究中,生酮飲食中的高動物脂肪消耗與蛋白尿的風險增加有關。在壹項為期23年的近65,438+02,000人的前瞻性研究中,高動物蛋白攝入量與慢性腎病風險增加23%相關。
如果在懷孕前或懷孕期間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胎兒缺陷和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將大大增加。美國國家出生缺陷預防研究發現,在受孕前壹年食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女性,其胎兒中有30%伴有神經管缺陷,尤其是無腦兒和脊柱裂。即使使用葉酸補充劑也不能降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風險。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談了以下幾點:
1.生酮飲食可降低部分耐藥性癲癇患者的發作頻率;
2.在減肥領域,這種方法也能減肥,但長期來看並不比其他飲食方法更有效,而且容易反彈;
3.在糖尿病中,生酮飲食也能降低血糖,但效果是短期的;
4.在腎臟健康方面,生酮飲食增加腎結石和CDK的風險;
5.對於孕婦來說,即使在補充葉酸的情況下,采用生酮飲食的人更容易生出神經管缺陷的孩子;
6.生酮飲食中增加的食物和膳食成分(如紅肉、加工肉和飽和脂肪)與CKD、心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增加有關,而保護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類和全谷物)的攝入通常會減少。
目前的證據表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酮飲食弊大於利,更像是壹個“魔鬼”,需要三思而後行。當然,隨著各項研究的開展,我們也看到了食療的巨大潛力,期待生酮飲食帶來更多驚喜。
文/盛傑
編輯/簡
文獻來源
Crosby L,Davis B,Joshi S,Jardine M,Paul J,Neola M,Barnard ND .生酮飲食和慢性疾病:權衡利弊。正面營養。2021 Jul 16;8:7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