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村,位於觀前街東側,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因曹雪芹名著《紅樓夢》中大觀園稻香村而得名。它是歷史悠久的最著名的生產和經銷蘇式糕點的專賣店(廠),也是全面繼承和發展蘇式蛋糕店最具代表性的店(廠)。8月31926日,蘇州明報刊登稻香村新房竣工廣告,稱蘇州市神秘寺開業至今已有百余年,因業務擴大仍是原址高大的洋氣門面。新房落成之際,特加“和”字商標。但根據1914江蘇省工商局報告,稻香村創建於同治三年(1864)。但1931所寫的《春華酒家飲食記》中說:“稻香村主人姓沈,洪陽之戰時在老家避難,曾在陽澄湖附近的壹個村子裏設茶食。生意還是不錯的。”混亂之後,他回到城市,積累財富。因為打算擴大生意,他在觀前街開了壹家店。很難詳細檢查上述記錄。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代代相傳,“南店北開,南味北開”在北方幾十個城市迅速開花,風靡壹時。但遺憾的是,同根、同源、同門的“向濤村”依然打著同壹個牌子,在幾十個城市廝殺。
對於稻香村的店堂招數也是眾說紛紜。根據過去的傳說,店家王秋根因為爺爺奶奶喜歡,受《紅樓夢》的啟發,認為茶葉和糕點的原料都是大米和小麥,所以決定取名稻香村。但《春華閣飲食誌》中有記載:“主人姓沈...位於觀前街,但招牌缺少人的稱謂,於是和他的密友,壹個太湖蘿蔔農做生意,他喜歡看小說。看到紅樓夢大觀園裏稻香村的牌匾,選這三個字作為神殿的標題。
工廠現有員工276人,其中糕點工203人,車間面積3000平方米,營業面積200平方米。1986擴建為稻香村食品廠,至今仍保持著前店後坊(廠)的傳統特色。
目前,稻香村生產糖果、野味、炒貨、腌制青鹽和西式糖果、餅幹、罐頭、乳制品、飲料等。還經營具有自身傳統特色的茶、餅等22大類,130多個品種,其中常年品種70個,季節性品種60多個,隨四季八節的季節而變化。
常年供應的著名茶餅有:豬油松子棗泥燒餅、杏仁餅、蔥油桃餅、薄餅、洋錢餅、豬油松子餅、涼粉餅、豆沙餅、耳餅、襪底餅、玉帶餅、鮮肉餃子、脆皮菜、蜜餞皮、刀削面。
著名的時令茶餅有:春天的杏餅、酒糟餅、白糖雪餅、肉雪餅、春餅,薄荷餅、印度餅、茯苓餅、菱角餅、蒸餅、素綠豆餅、冰雪餅,夏天的酥糖酸梅汁,如意酥、適當果,秋天的佛手酥,冬天的各種蘇式糕點、桃酥。
這家店的煙熏野味也很有名,比如肉松、鴨胗肝等。,據書吳中食譜;稻香村做方餅,松子和王千餅天天固定,絕不會以次充好。這家店做的熏魚野鴨都是新鮮的,做的是熏魚,非鯡魚不熏。所謂寧缺毋濫。“這是壹般遊戲店無法比擬的,但是稻香村的遊戲已經沒有了,它的制作師傅也老了。商店正在積極培訓人員,以使這壹遊戲功能獲得成功。
稻香村的名牌產品在《春華酒家食記》中有詳細記載:“月餅是稻香村最好的茶食...它的優點是糖多油重,入口酥脆易化。有玫瑰,紅豆沙,甜蔬菜,鹽和胡椒。它的價格是每餅十枚銅幣。每盒四個餅叫大肉月餅;如果壹個小鮮肉月餅,它的價格減半,而且它的名字和顏色都和大肉月餅壹樣。不過有壹種水玫瑰,是用白糖,嫣紅,肉油做的。和大肉比起來,特別好吃。還有圓的和扁的月餅,叫月宮餅,簡稱宮餅。裏面是棗泥和肉油,每個餅有20個銅錢,每個盒子有兩個。這是最好的甜月餅。至於鹹月餅,以前只有兩種:南腿和蔥油。這幾年又增加了鮮肉月餅。”這三種都是出鍋就適合吃的,所以皮脆味美,不吝惜風味。"
"丁盛糕和九娘糕是春天受歡迎的食物. "不過,稻香村也是蛋糕的不二之選。"
“稻香村也是熏魚野鴨的最佳去處...這三家(按:稻香村、葉守和、東祿)壹定不抽青魚,缺總比濫好。”
“三四月份上市的玫瑰豬油大方蛋糕,是用白糖和豬油做的,還加了鮮艷的玫瑰,又香又甜。”然而,當它被蒸熟並從水壺中取出時,大約在早上六點鐘,早上早起的人就可以吃到它,後來,小販和其他人搶著買下了它,這讓人垂涎三尺。"
如今,稻香村的食品店繼續生產這些傳統名點,如清水玫瑰月餅、芝麻酥糖、松子棗泥燒餅、肉酒餅、風味十足的熏魚、蝦和魷魚。香港《文匯報》曾以“四季茶食雅香,稻香村糕點為稻香”為題,介紹稻香村的悠久歷史,130多個傳統品種,60多個時令商品。認為稻香村生產的糕點除了具有普通蘇式糕點的特點外,還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即時間新鮮,口感和形狀並重。這是稻香村百年不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