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茯苓怎麽吃?

茯苓怎麽吃?

1,茯苓餅:茯苓200g,人參10g,面粉800g。將兩種藥物分別磨成細粉,加入少許鹽,用面粉和水揉成面團,制成重約100g的餅,烘烤。每次吃1。

源於“重新定義瑞珠堂的體驗”(原名“丹”,其實是壹種點心)。本方用茯苓、人參益氣健脾,人參延緩衰老。用於補虛、抗衰老、延年益壽。

2.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棗10,粳米100g。先將栗子、大棗、粳米用水煮開;將茯苓磨碎,在米飯半熟時慢慢加入,攪拌均勻,煮至栗子熟透。可以用糖調味的食物。

本方用茯苓健脾利濕,栗子健脾止瀉,大棗益脾胃。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欲不振、便溏腹瀉。

3.茯苓雞肉餛飩:茯苓50g,雞肉適量,面粉200g。茯苓磨成細粉,用面粉和水揉成面團,雞肉切碎,塞滿姜、胡椒和鹽,包成餛飩。烹飪食物。

源於《親戚養老》壹書。本方用茯苓健脾利濕,用雞肉健脾益氣,用生姜、胡椒開胃降氣。用於脾胃虛弱,嘔吐,少食,消化不良。

4.茯苓冬粥:茯苓、麥冬各15g,小米100g。小米加水煮粥;將兩味藥煎成濃汁,待飯半熟時加入,同煮。

源自《盛慧芳》。本方用茯苓寧心安神,麥冬滋陰清心,小米除煩清熱。用於心陰不足,煩躁不安,心悸失眠,口幹舌燥。

5.茯苓酒:茯苓60g,大棗20枚,當歸12g,枸杞12g,白酒1500ml。將藥切碎放入瓦罐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三天搖壹次,每天服用1。腰酸、腿軟、乏力、遺精、陽痿、頭發早白、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患者宜服用。氣血兩虛,陰陽兩虛所致。五#

6.茯苓膏:茯苓500克,白蜜65,438+0,000克。先將茯苓研成細粉,用清水漂去浮者,取沈者,濾去水份,再漂曬,重復3次,再將細粉與白蜜混合,加熱至滴水成珠,然後裝瓶備用,每日兩次,每次65,438+。經常使用本品有利於老年水腫、肥胖和預防癌癥。茯苓,又名茯苓餅,是北京滋補傳統名方(圖8),最能推廣稻香村。煎餅是用茯苓霜和白面做成的,中間是蜜餞松塔和碎仁,均勻地溶有蜂蜜和糖。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味美香甜,風味獨特。

早在800年前,南宋儒家就有記載:“茯苓,白面,水,黃蠟。”但是這種油煎餅不好吃。清初有人提出“餅貴而松,餅好瘦”的觀點,於是後來的餅越做越薄。

乾隆年間,山東孔繁泰家做的餅“薄如蟬翼,極軟膩”。還有“秦人做的30個小鐵罐,叫‘餅’”,也很薄。然後,人們不滿足於它淡而無味的口感,又加入了各種堅果、桂花、蜂蜜制成的甜餡,即兩塊餅在壹起,中間有餡的茯苓餅。這種茯苓富含桂香和營養,具有安神健脾等滋補作用。

相傳有壹次慈禧太後生病,不思飲食,廚師們絞盡腦汁,挑選了幾種健脾開胃的中藥,發現產於雲南、貴州的茯苓味甘、性平,有健脾安神、利水滲濕的功效。所以以松子、桃仁、桂花、蜂蜜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茯苓粉,再用細澱粉烤成餅皮,精工細作制成夾心煎餅。慈禧吃了之後非常滿意。並且經常把這種蛋糕送給宮中大臣。因此,涪陵餅身價百倍,成為當時宮廷中的名點。後來這種餅傳入民間,成為北京風味的小吃。

如今,北京的涪陵糕點繼承了清朝禦膳堂傳下來的傳統方法,並在材料和加工上不斷改進。每壹個極薄的餅皮就像餡料的包裝紙壹樣,餅皮表面的模壓花紋清晰,精致獨特,更具藝術性。因此,它以質量好,味道鮮美而聞名全國。

龜苓膏龜苓膏是梧州壹種歷史悠久的傳統藥膳。相傳,它原本是清朝皇帝的珍貴藥材。主要以珍貴的鷹嘴豆、土茯苓(另壹種藥材)為原料,再配以生地等藥物精制而成。它性質溫和,不寒不燥,老少皆宜,具有清熱利濕、活血生肌、止癢祛痘、潤腸通便、滋陰補腎、養顏提神的功效,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暢銷海內外。

茯苓霜

茯苓霜這個名字大家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是如果說它的主要成分茯苓,100克白茯苓,50克鮮牛奶,適量蜂蜜就可以了。

所謂茯苓霜,其實是新鮮茯苓磨成粉,脫水風幹後剩下的壹種霜狀結晶物質。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卻是茯苓的全部精華!紅樓夢裏的茯苓霜是廣東的,是當時廣東官員送給賈府後宮的禮物。而且根據書上的描述,這些茯苓霜也就幾筐,那麽珍貴,有什麽好的?

首先找壹個大盆,盛壹些涼水,把從藥店買來的茯苓掰成小塊,放在盆裏泡2個小時。2小時後,在籠屜上鋪壹塊幹凈的紗布,然後將泡好的茯苓放在紗布上,中火蒸40分鐘。40分鐘後,取出蒸好的茯苓,放入攪拌機中。這時候把牛奶倒進去,蓋上蓋子。然後倒入砂鍋,大火燒開。壹旦開鍋就好了。稍微冷卻後,加入適量蜂蜜。這樣,這個茯苓霜就做好了。據《背後的經驗》記載,吃茯苓100天,可以潤膚益壽。其實茯苓本身號稱滋補佳品,但是本身的美容功能也是很強的。據《本草經》記載,茯苓能很好地去除人臉上的瘡斑和婦女產後產生的黑斑,所以常用蜂蜜和茯苓粉做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