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星火計劃項目
星火計劃1985年5月22日,國家科委在研究和征求各省、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起草促進地方經濟的星火計劃的請示》,建議命名為“星火計劃”。同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科委關於抓壹批“短、平、快”科技項目促進地方經濟振興的請示,這標誌著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第壹個計劃——星火計劃的誕生。“星火計劃”是國務院批準的第壹個依靠科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計劃,是我國科技計劃和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將科技之火播撒到廣大農村,引導8億農民依靠科技振興農業,引導鄉鎮企業健康發展。目標是到2000年培育300個農村區域性支柱產業,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其中100個產值超過10億元;建立100個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科技進步貢獻率率先達到50%;累計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和管理人員3000萬人,重點培養5000名鄉鎮企業家和農村經濟帶頭人;共實施各級星火項目10萬個,其中國家級8000個,星火項目覆蓋全國90%以上的縣;培育壹批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符合國際標準的星火示範企業;形成壹批工業星火企業集團;開發壹批在國內外具有壹定市場份額的星火名牌產品;年銷售額達到5000億元,利稅達到500億元,外匯儲蓄達到100億美元。“星火計劃”重點支持種植業及其加工業,包括糧油作物優質、高產及加工綜合技術開發,名優幹制果蔬高產、保鮮及加工技術開發,皮棉制品高產及加工利用技術開發;水產養殖及其加工:包括節糧型畜禽育種、養殖、加工利用技術開發,水產養殖保鮮、儲運、加工利用技術開發,飼料開發;輕工業產品:包括麻、兔毛系列產品、服裝及其配件、裝飾用紡織品、廢棄纖維開發利用;復合材料:包括新型農藥、農村水處理劑、農用塑料制品、精細化工產品;建材行業:包括小型水泥廠優質節能技術、特種水泥、裝飾材料、保溫材料、玻璃鋼制品、工業廢渣利用等。非金屬礦物制品及深加工:包括耐水材料系列產品、礦物飼料添加劑、礦物農用肥料、非金屬礦物應用等。支撐大產業的產品:包括支撐汽車產業的零部件、支撐家電產業的零部件、通用零部件產品等。農村所需新設備:包括種植養殖所需中小型設備、農副產品加工機械、食品包裝機械、節水排灌設備、環保設備等。1996年9月,國家科委發布了《“九五”星火計劃發展綱要》,明確了星火計劃的指導思想、發展戰略、目標任務、關鍵技術開發領域和保障措施。同年9月25日,全國星火計劃工作會議還規劃了“九五”期間乃至下世紀頭十年實施的五項戰略措施:壹是實施星火西進工程,拓寬實施地域範圍和產業領域,向廣度進軍。“九五”期間,我們將重點實施五個“百”工程,即在中西部地區確定100個縣,在東部地區選擇100家有實力的星火企業。每年向中西部地區引進100項先進適用技術,安排100個重點星火項目,有針對性地培育100家鄉鎮企業,支持中西部地區星火項目,引導資金達到總額的40%至50%。二是以現有區域產業和星火技術密集區為基礎,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引導現代小城鎮壹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推動星火計劃向縱深發展。三是以高新技術為主導,著力發展星火區域性支柱產業,突出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集團化、國際化示範,提升企業技術水平、生產規模、產品檔次和經濟效益,把星火計劃推向更高水平。四是圍繞區域支柱產業和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實現管理、技術、資金、人才四個方面的集中配置,發揮綜合效益,突出星火集成。第五,發展雙邊和多邊合作,為星火國際化開辟合作渠道,為發展中國家實施高水平、高質量的星火項目,依托國際市場發展外向型星火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