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最適合在坡地種植。因為邊坡排水、通風性能好,日照、采暖條件也較好,但坡度壹般不宜超過25度;在土層深厚肥沃、背風向陽的適宜區域,也可種植在坡度25~35度的山坡上,但最大坡度不要超過35度,因為坡度太陡,會增加油橄欖後期管理的難度。橄欖是喜光性強的樹種,不適合在陡坡、峽谷種植。壹般來說,陡坡峽谷年日照時數較少,對油橄欖的生長發育和開花結果非常不利。如果需要種植,也壹定要選擇陽光充足的南坡、東南坡、西南坡為好。
育苗:
1.人工栽培:壹般種植固定莖高50-80 cm的苗木,按主枝3-5個開放骨架修剪,形成圓頭狀或多球果狀樹冠。進入大量開花結果期和樹冠鄰期,即進行生產修剪和控制樹冠回縮修剪。大多數橄欖園每年修剪1-2次,少數橄欖園兩年修剪壹次。
2.嫁接時間:在條件好的地方壹年四季都可以進行。春天和雨季初期更好。春天,當樹液開始流動的時候。在雨季初期嫁接,要防止雨水滲入嫁接界面,影響成活率。
3.嫁接後管理:嫁接成活率與管理密切相關。嫁接前要將砧木松土除草,並施足水肥。嫁接後保持土壤濕潤。充水時,要防止水侵入接口。嫁接界面以下的砧木上的芽要隨時剪掉,嫁接界面以上的砧木上的主枝和側枝的頂芽也要剪掉。接穗發芽時,砧座要及時打碎,可分兩次。
擴展數據:
橄欖的病害及防治:缺硼病是四川許多栽培區常見的生理性病害之壹,被稱為叢枝病,在不施硼肥或有機肥不足的橄欖園中更為明顯。四川盆地中部和南部普遍存在水濕損害。嚴重時表現為葉片和果實大量脫落,根部窒息腐爛。濕度大、雨水多、土壤滲透性差是濕害的根本原因。
早期建立的橄欖園發生細菌性疾病。壹是瘤病,病源來自地中海地區,隨橄欖苗傳入,出現於重慶林業實驗場的橄欖園和四川省林科院盧希安縣玉蟾實驗站的橄欖。真菌性疾病種類繁多,危害廣泛。毛孔雀斑是最普遍的疾病之壹。膠孢炭疽病是四川橄欖園常見的果樹病害,也危害植物的葉片和嫩枝,在各地已得到有效控制。油橄欖根線蟲病是由孢囊線蟲和根結線蟲侵入的壹種寄生蟲危害。
不同的橄欖栽培品種具有各自的經濟性狀、自然性狀和栽培性狀。各地建設橄欖果園時,壹般根據經營目的、當地自然條件和可利用的栽培技術條件選擇適宜的品種,包括主栽品種、混合品種和授粉品種。目生產栽培品種或材料不多,主要品種通常為佛奧、卡林、萊星、米紮。使用的品種或材料有艾桑、貝拉、科力172、蘇11、蘇12、蘇14的部分個體無性系等。傳粉樹壹般用普金、真橄欖或野生橄欖。
百度百科-橄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