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哲羅魚的學名是什麽?習性如何?

哲羅魚的學名是什麽?習性如何?

哲羅鮭(Hucho taimen)又名哲羅魚,屬鮭形目,鮭科,鮭亞科,哲羅魚屬。俗稱:者羅魚、折羅魚、哲綠魚(東北),大紅魚(新疆)。英文名:Taimen , Huchen 。

瀕危等級:易危。

體長,略側扁,呈圓筒形。頭部平扁,吻尖,口裂大,端位。上頜骨明顯、遊離,向後延伸達眼後緣之後。上下頜、犁骨和舌上均有向內傾斜的銳齒。鱗極細小,橢圓形,鱗上環片排列極為清晰,無輻射溝,側線鱗193-242枚,側線完全。脂鰭較發達。背部青褐色,腹部銀白。頭部、體側有多數密集如粟粒狀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點。產卵期雌雄體全顯示出青銅色,腹鰭及尾鰭下葉為橙紅色,雄魚更為明顯。幽門盲囊205-219。

哲羅鮭為冷水性的純淡水兇猛食性魚類。終年絕大部分時間棲息在低溫(15℃以下)、水流湍急的溪流裏。冬季因受水位的影響,在結冰前逐漸向大江或附近較深的水體裏移動,尋找適於越冬的場所。春季開江後,即溯河向溪流作生殖洄遊,8月以後向幹流移動。黑龍江沿江壹帶漁民有“細鱗、哲羅,七上八下”的諺語,這是指細鱗魚和哲羅魚的洄遊規律。性成熟需5齡,體長達40-50厘米。生殖期於5月中旬開始,水溫在5-10℃左右,親魚集群於水流湍急、底質為砂礫的小河川裏產卵,親魚的產卵方式與大麻哈魚相同。親魚有埋卵和護巢的習性。產卵後大量死亡,尤以雄魚為更多。仔魚喜潛伏在砂礫空隙之間,不常遊動。哲羅魚非常貪食,是淡水魚中最兇猛的魚種之壹。覓食時間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後,由深水遊至淺水岸邊捕食其它魚類和水中活動的蛇、蛙、鼠類和水鳥等,其它時間多潛伏在溪流兩岸有蔭蔽的水底。壹年四季均索食,夏季水溫稍高時,食欲差些,甚至有停食現象;冬季不停止攝食,僅生殖期停止攝食。

哲羅鮭多分布於我國境內的黑龍江、圖門江、額爾齊斯河等水系。國外分布於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勒拿河到伯朝拉河,東歐的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上遊等河流。

哲羅鮭的生長速度較快,並以相等的速度發展,屬於大型經濟魚類。壹般個體在3公斤以上,大者可達50公斤,長在1米以上。肉味鮮美、細嫩,為富有營養的魚類,也是高寒地區的特產,在產區內為珍貴的食品。

哲羅鮭的資源量無詳細報導,但據《黑龍江省漁業資源》(1985)記載,在黑龍江,哲羅鮭的數量較過去顯著減少,全省漁獲物中幾乎不占比重。主要由於繁殖期過度捕撈,使補充群體大為減少,以及環境汙染破壞生存的環境條件等造成資源量顯著下降。目前尚未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

哲羅魚(Taimen)和多瑙河哲羅(Huchen)同屬鯖科魚類,廣泛分布於歐洲大陸、俄羅斯和中亞地區。有記錄的最大的哲羅魚重231磅、長84英寸,是1943年在扣圖伊河上用商業捕魚網捕獲的,最大的多瑙河哲羅重132磅、長73.2英寸,是1873年在多瑙河上捕獲的,而釣上來的多瑙河哲羅的世界紀錄是1985年在奧地利創造的,重76磅11盎司。美國西雅圖的克賴因伯格環球旅遊社的約翰· 拜茲,曾到西伯利亞對哲羅魚進行了幾次實地考察,拜茲認為:“它們像是大馬哈魚同北美狗魚的雜交魚。哲羅魚是頑強的、 刁鉆的對手,在它上鉤後的頭10分鐘裏,妳完全被它支配著,壹條60磅的哲羅魚跳出水面幾次以後,便朝附近的水下障礙物遊過,如果還掙不脫鉤,就會使勁向下遊逃跑,如果妳運氣不錯,能與之相持半個小時,它就會乖起來了。”“哲羅魚絕對是淡水魚中最兇猛的壹類,有人曾遇到過它們將三角錨鉤全部拉直,它們的像刀片似的利齒甚至能咬斷金屬腦線。”哲羅魚是極富侵略性的食肉魚,根據拜茲的同伴湯姆·耐特的介紹,他們曾剖開過壹條80磅重的哲羅魚,在其腹內發現4條大馬哈魚,每條都有四五磅重,還有壹名研究人員發現壹條11磅的死哲羅魚,它正試圖吞下壹條和它體重相同的11磅的白斑狗魚。釣哲羅魚的人常用模仿冬鼠和旅鼠的擬餌,哲羅魚特別愛吃徙途中橫渡河流的旅鼠。 茲說,最好的釣餌是6英寸長的鼠狀擬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