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苗前的池水消毒:使用藥物消毒時,池水應保持在平均1m的深度。使用以下方法清除池塘中的野生魚類和其他有害生物。
(1)每畝用生石灰75-100kg,融化後均勻撒在全塘。7-8天後藥效消失,試水後放魚苗。
(2)每畝用漂白粉(含30%有效氯)16-20kg,溶化後灑滿池塘。6-7天後,等到藥效消失再扔魚苗。
2.池塘水的培育:在池塘進行藥物消毒清洗的當天或次日,每畝投放25-35k g磨碎的花生麩,或25-40kg麥麩、白糠,使池塘水富含有機物,促進枝角類、橈足類、搖蚊幼蟲等浮遊生物的繁殖,魚苗投放後獲得豐富的輔助餌料。經過壹周的培育,魚苗就可以放進去了。
3.魚苗數量和規格:以畝產500公斤為目標,每畝投放4000-5000尾。魚苗尺寸應大於3厘米。如果妳想獲得更多的產量,妳可以在第壹批魚苗投放壹段時間後再投放壹批魚苗。從而批量捕魚,提高產量。
4.投餵:池塘養殖浮遊生物後,可為第壹尾魚苗提供豐富的輔助飼料,但苗期仍需足夠的飼料。小魚階段可以餵人工飼料的小顆粒,然後再餵動物飼料(冰鮮魚)、肉渣、花生麩、植物蛋白顆粒。
魚病防治:翻車魚抗病能力強,引種以來未見嚴重破壞性疾病。重視水產養殖過程中常見魚病的防治。
(1)爛鰓病
癥狀:鰓緣白色,爛泥狀。鰓蓋的內表皮充血。嚴重者中間部分常被腐蝕成圓形不規則透明“小窗”,活動緩慢,體色暗,頭色特別暗。
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治:漂白粉每立方米水1g,溶解後均勻撒滿整個池塘。或者用呋喃唑酮(呋喃唑酮)每立方米水0.2-0.5g,溶解後均勻撒在全塘。
(2)車輪疾病
輪蟲病主要是由大量的輪蟲寄生在魚的皮膚或鰓上引起的。感染這種疾病的魚呈黑色,瘦弱,不合群進食,遊動緩慢。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中使用0.5g硫酸銅和0.2g硫酸亞鐵,或單獨使用0.7g硫酸銅,溶解後均勻撒於整個池塘。或在2%鹽溶液中浸泡15分鐘以上,或在3%鹽溶液中浸泡5分鐘以上。1,形態特征:雜交翻車魚體壯,頭小背高,肉質豐富。背部拱起,腹部挺直,側視類似橢圓。鰓蓋骨有突出的邊緣和藍黑色的軟膜,形狀像耳朵。背面和邊緣是橄欖色到藍綠色,側面通常有幾條暗線。身體下部藍綠色頭邊緣有彩虹藍綠色斑點,軟膜黑白或藍綠色邊緣。
2.食性:體長2.5-3cm的魚苗主要以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遊動物為食;體長5-6cm時,還能吃水、陸生昆蟲、小龍蝦、有機碎屑等;成體階段的雜交翻車魚主要是水生植物、大型浮遊動物、底棲生物和小型魚蝦。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它們喜歡吃麩皮、各種餅、浮萍、松散顆粒狀配合飼料、附著藻類、各種動物雜質、小魚小蝦。雜交翻車魚使用含蛋白質28%以上的全價配合飼料可獲得最大生長率。
3.生態習性:屬於廣溫型魚類,能生活在1-40℃,1PPm的微鹹水環境中。最適生長溫度為26-31℃,PH範圍為6-9.5,最適為7-8。它能在含氧1mg/L以上的環境中生存,能在我國大部分池塘、湖泊、水庫、河流中良好生長。
4.生長:人工養殖條件下,4-5個月魚苗可重達200-250克,6-14個月可達400克以上。
5.營養價值:粗蛋白18.8%,粗脂肪11.5%,幹物質中17氨基酸含量高達17.68%,必需氨基酸也很高。它富含鈣、鐵、磷、鈉、鉀等微量元素。,並可與鯽魚壹樣列為滋補食品,特別適合婦女兒童食用。1,池塘主養:池塘面積1-6畝,適宜水深2-2.5米,池塘底質為黑壤土。魚群壹般選在每年的6-7月份,規格6-8 cm,每畝1000-3000尾,條件好的可以增加到3000-4000尾。可以用植物飼料如大豆、豆餅、豆渣、花生餅、菜籽餅、米糠等餵養。青飼料主要是纖維素少的各種陸生植物的嫩葉和水生浮萍;動物飼料包括魚粉、蠶蛹、血粉、各種水生螺類的肉、小魚、蝦、牛等動物的內臟、各種陸生蚯蚓、昆蟲幼蟲等;人工配合飼料通常由魚粉、菜籽餅、棉餅粉、花生餅粉、麥麩、礦物質和維生素混合而成。蛋白質含量約為28-32%。經過4-5個月的培育,雜交太陽魚規格可達200-250克,畝產可達500公斤以上。
2.池塘混養:以花卉養殖為主的池塘混養雜交孫鱸魚、鰱魚、草魚、大口烏魚、甲魚等。可以達到很好的互補效果。以養鯉魚、鯽魚、鯿魚為主的池塘,不宜混養或少量混養雜交孫鱸魚。壹般放養密度為每畝6-8CM的魚300-500條,經過10個月的養殖,每畝可獲得8-20公斤的雜交陽鱸,規格可達0.4公斤以上。
3.流水養殖:養殖池壹般為水泥池,面積為60-100m2,或20m2左右的孵化池和育苗池,水深保持在1 m..放養6-8厘米的魚種,飼餵含蛋白質32%以上的全價配合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