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刀叉吃飯時,由外向內拿刀叉,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左手用叉子夾住食物,右手用刀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用刀時,刀刃不應向外。吃飯時放下刀叉,要呈八字形,分別放在盤子邊上。刀片正對著自己,表示妳會繼續吃。每道菜吃完後,把刀叉壹起放在盤子裏。如果妳在說話,妳可以拿著刀叉不放下。不用刀的時候,也可以右手持叉,但如果需要手勢,就要放下刀叉,千萬不要用手在空中揮舞搖晃,千萬不要壹手拿餐巾紙擦嘴,也不要壹手拿酒杯壹手拿叉子。記住,千萬不要把刀叉的壹端放在盤子上,另壹端放在桌子上。
3.每次不要吃太多食物在嘴裏。不要邊嚼東西邊說話,也不要主動和人說話。
4.喝湯不要抿,吃飯要閉嘴咀嚼。不要咂嘴發出聲音。如果湯過熱,要等稍微涼了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的時候,用勺子從裏面舀出來。當湯盤裏的湯快喝完的時候,用左手稍微傾斜湯盤的外側,用勺子舀出來。吃完湯後,把勺子留在湯盤(碗)裏,把勺子對準自己。
5.吃魚、肉等有刺或有骨頭的菜時,不要直接吐痰。可以用餐巾紙輕輕吐在叉子上,放入盤中。如果盤子裏還剩少量的菜,不要用叉子刮盤子底部,更不要用手指幫妳吃,而是用壹小塊面包或叉子幫妳吃。吃面條時,要用叉子把面條卷起來,然後送入口中。
6.面包要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咬整片面包。塗黃油和果醬時,先把面包掰成小塊再塗。
7.歐美人吃雞,往往以雞胸肉為最貴。吃雞腿時,要先用力去骨,不要用手吃。吃魚的時候,不要把魚翻過來。吃完上層後,先用刀叉把魚刺去掉,再吃下層。吃肉的時候要切成塊,不要太大,或者壹下子把肉切成塊。
8.不要在餐桌上化妝,用餐巾紙擦鼻子。吃飯時打嗝是最大的禁忌。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妳應該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吃飯的時候不要站著,坐著拿不到的食物要別人遞過去。
9.吃飯的時候不要狼吞虎咽。不想吃的食物也要放到盤子裏,以示禮貌。主人建議客人添加食物。如果他們有食欲,加餐也不算無禮。相反,主人可能會以此為榮。
10,用餐期間不要離開。如果妳確實需要離開,妳應該和妳周圍的客人小聲打招呼。喝酒敬酒時,即使不喝,也要把杯口碰在嘴唇上,以示尊重。當有人給妳倒酒時,如果妳不想要,就簡單地說“不用了,謝謝!””或者用手輕輕蓋住杯子,以示拒絕。
11.用餐未結束時不要抽煙,直到咖啡端上來表示用餐結束時才抽煙。如果周圍有女客人,妳要禮貌地問“妳介意嗎?”
12,吃飯時要和周圍的客人說話,但要避免大聲談笑。不要只找幾個熟人談。如果左右嘉賓不認識,可以自我介紹。別人談話時,不要插嘴。
13.如果妳願意在喝咖啡時加入牛奶或糖,用小勺子攪拌均勻,放在咖啡的茶托上。喝酒時,右手握杯柄,左手放茶托,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勺子舀。吃水果時,不要咬整個水果。用水果刀把它切成4或6瓣,然後用刀叉去掉皮和核。
14,吃飯的時候,不要當眾解開扣子或者脫衣服。如果主人邀請客人脫下外套,男客人可以脫下外套,放在椅背上。不要把他的外套或物品放在餐桌上。
15,不要用餐巾紙擦嘴
法國人會把桌布放在膝蓋上或者幹脆放在餐具邊上,必要時擦手。然而,與中國人的習慣相反,在法國用餐巾擦嘴通常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如果妳需要擦嘴,客人應該使用自己的紙巾或手帕。
理論上,我們應該避免在吞下嘴裏的食物之前說話,但實際上我們經常不得不這樣做。那麽這個時候最好用餐巾紙輕輕捂住嘴。喝水或喝水時也是如此。喝壹口後,妳應該禮貌地用餐巾擦擦嘴。我個人覺得喝酒前最好把餐巾紙拿在手裏,以防嗆到尷尬的情況。
16,別忘了洗碗。
因為口味因人而異,客人不必吃完盤子裏所有的食物,剩下的完全可以。但是吃完中餐別忘了把盤子裏剩下的果汁擦幹凈。我該用什麽擦?其實在開飯前,服務員會給每位客人壹個小面包或者切片的法棍,用來配菜吃,吃完後擦碗擦刀。用面包的時候,註意不要把整個面包都拿起來吃,而是要把它掰成足夠小的塊,把盤子擦幹凈吃掉,然後再掰壹塊,以此類推。刀也是如此。這樣做,客觀上大大減輕了洗工的工作量。在我看來,這也無形中體現了個人的禮貌和修養。其實我跟法國人吃飯的時候,看到他們用的菜都是幹凈的,說明這種做法已經深入人心,形成了壹種習慣,而不僅僅是壹種禮貌。這是值得稱贊的。
17,吃飯時避免發出聲音。
中法飲食禮儀有壹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兩國人民對吃飯的聲音有不同的體驗。在中國,餐廳寬敞,燈光明亮,食客們忙碌而嘈雜。吃東西,大嚼,可以說明食物好吃,可以理解。而在法國,餐廳精致小巧,燈光柔和,客人三三兩兩說話,講究舒適溫馨的氛圍,絕不會像中國人壹樣爭酒打拳。據說在歐洲人當中,北歐人尤其是芬蘭人最沈默寡言,信奉“吃飯不用言語”的傳統,而法國人則更註重用餐氛圍。如果沒有人說話,天氣又冷,這是不禮貌的。但在此過程中,絕對禁止大聲喧嘩,以免打擾其他桌的客人。
在吃飯的過程中,隨著嘴的咀嚼,不可避免的會發出聲音,但是法國人很註意控制這種“不雅”的聲音。例如,避免吃東西和說話。),不要咂嘴,也不要喝湯。如果他們吃面條,他們用叉子把面條包起來,然後壹次性放進嘴裏。如果面條太長,他們用刀切開,然後用叉子包起來。這樣可以避免吸入面條時的聲音。
18,使用刀叉的技巧
在中國,人們用筷子吃飯,但在法國換成刀叉,自然會有壹段適應期。在法國餐中,第壹餐的生菜和主菜的肉都需要刀叉。對於和法國人壹起用餐的中國人來說,有幾點需要說明:
1).右撇子的人,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叉子抓住食物,然後刀子切開它。註意切壹次吃壹次,不要全吃,因為在法國,父母只有在幫助不擅長使用刀叉的孩子時才會這麽做。
2)第壹次使用刀叉時,人們往往壹開始會張開雙臂,但這是錯誤的。壹是形象不雅,二是占用了旁邊客人的空間,三是難以控制力度。不小心把食物灑到別人身上,就會出醜。
3).基本吃完後,如果盤子裏有殘渣,可以用刀小心翼翼地推到叉子上,然後送入口中。用面包擦剩下的果汁。雖然飯快吃完了,但這壹步絕對不可小覷,因為這是體現個人關懷和禮貌的細節。
請不要吸煙
從今年(2007年)開始,法國政府頒布了禁煙令,禁止人們在公共場所吸煙。當然,餐廳也禁止食客吸煙。甚至在壹個法國家庭裏,對方抽煙,為了家庭和孩子,抽煙的人也會到外面陽臺上抽煙。
20.吃完後
在法國,餐廳的上菜順序壹般是涼菜——主菜——奶酪——甜點——咖啡/茶。吃完壹道菜,會有服務員過來問客人吃的好不好。得到肯定的答復後,他會把用過的碗碟拿走。這時客人會把用過的刀叉放在擦幹凈的盤子裏,交給服務員。當然,如果客人不想再吃了,也可以收集剩菜、不能吃的骨頭、皮、殼等。,加上刀叉,遞給服務員。
吃飽飯後,食客壹般不會馬上離開,而是再呆半個小時甚至1小時以上,頻繁聊天。如果在法國家庭吃晚飯,飯後幫主人收拾碗筷,甚至主動提出幫主人洗碗也是很常見的。但是在幫主人的時候,壹定要征得對方的同意,否則只是出於好意自己動手,會讓人誤會客人是“在家裏”,太隨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