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長壽菜、長壽菜、五行草。
性味寒甜;入心、肝、脾、大腸經。
功效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利水除濕、活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適應癥:痢疾、腸炎、腎炎、產後子宮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疾病。
營養成分每100g新鮮馬齒莧莖葉含蛋白質2.3g、脂肪0.5g、糖3g、粗纖維0.7g、鈣85mg、磷56mg、鐵巨人1.5mg、胡蘿蔔素2.23mg、維生素Bi 0.03mg、0.16543。此外,它還含有大量的去甲腎上腺素、鉀鹽和豐富的檸檬酸、蘋果酸、氨基酸和生物堿。
食療
1.利濕消腫降血壓馬齒莧含有大量的鉀鹽,具有很好的利濕消腫作用;鉀離子還可以直接作用於血管壁,擴張血管壁,防止動脈壁增厚,從而降低血壓。
2.消除塵毒,預防潰瘍馬齒莧能消除塵毒,防止吞噬細胞變性壞死,防止淋巴管炎癥,防止纖維性改變,防止矽結節形成,對白癜風也有壹定療效;馬齒莧還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能促進潰瘍的愈合。
3.殺菌消炎馬齒莧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可用於各種炎癥的輔助治療,被譽為“天然抗生素”。
4.防治心臟病馬齒莧含有豐富的Y-3脂肪酸,能抑制人體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生成,幫助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前列腺素增加,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素A2,降低血液粘度,促進血管舒張,防止血小板聚集、冠狀動脈痙攣和血栓形成,從而起到防治心臟病的作用。
健康飲食
1.馬齒莧粥新鮮馬齒莧100g,粳米50g,蔥花5g。將馬齒莧洗凈,放入沸水中浸泡壹會兒,撈出,洗去粘液,切碎;油鍋加熱,讓蔥花出香味,然後放入馬齒莧,加鹽炒至入味,出鍋待用;將粳米淘洗幹凈,放入鍋中,加水煮熟,放入馬牙中煮至成粥狀,出鍋食用。該食品清淡可口,風味獨特,具有清熱解毒、健脾養胃的功效。適用於腸炎、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瘡癰腫毒。
2.涼馬齒莧鮮嫩馬牙500克,蒜瓣適量。將馬牙的根部和老莖去掉,洗凈後在開水鍋中撈出;用清水多次洗凈粘液,切成段,放入盤中;將蒜瓣搗成蒜泥,倒在馬牙上,淋上醬油,淋上香油,吃的時候拌勻。此菜青香,鮮香可口,有清熱止痢,烏發之功效。可作為濕熱痢疾患者、白癜風患者、銅缺乏引起的白發患者的輔助食療菜肴。
3.馬齒莧炒鮮馬牙雞絲400克,雞胸肉100克,洋蔥10克,姜末1克,蛋清1克。將馬牙挑洗幹凈,瀝幹備用;雞胸肉切片,放入碗中,加鹽、味精、料酒,再加入蛋清、濕澱粉。將炒勺放在中火上,加入油加熱至五成,切雞絲,倒入漏勺中瀝幹油;將炒勺放在大火上,放油燒至七成熱,放入蔥和姜末,放入馬齒莧、料酒和清湯,翻炒至幹,放入鹽、味精和雞絲,翻炒均勻,再放入濕澱粉勾芡,最後淋上香油,即可食用。這道菜青鮮嫩脆,有健脾和胃、解毒消腫的功效。對脾虛不想吃、癤腫、小便不利的患者有壹定的輔助食療作用。
4.馬池客豬肝湯馬齒莧45克,黃花菜30克,熟豬肝50克,雞蛋。清洗馬齒莧,切碎;黃花菜澆水後切段;豬肝洗凈,切成薄片;將馬齒莧、黃花菜放入鍋中,加水煮沸15分鐘,再放入豬肝稍燉,打入雞蛋,煮沸後拌入精鹽、味精。這種湯鮮嫩芳香,味道鮮美,具有益肝明目、理氣的功效。適用於肝血不足、脾虛氣滯、夜盲癥、體虛乏力等癥。
註意馬齒莧為寒性之品,脾胃虛弱,大便溏瀉,孕婦忌用;忌與辣椒、本粉、鱉甲同食。
選定的文檔
《開寶本草》:“多年侍奉不白。治癰瘡,殺各種蟲。生汁衣宜用益邪,除白蟲。”
《本草綱目》:“活血消腫,通便安胎,解毒通淋,治產後汗出。”
《本草》:“腫疣搗碎擦之;破癲解渴。”
滇南草藥:“益氣,清熱解暑,寬中夏柒。潤腸、消滯、殺蟲、治瘡、紅腫、疼痛。”
文化欣賞
唐·杜甫。《園官送菜》:“早上收菜總是有幫助的。保留實數,略名存實亡。苦刺如針,馬牙葉也多。青青綠綠,葬於中國”;“再比如馬的牙齒,靈把葵花捧暈了。點染不容易
虞、麻混羅萬”。
民間諺語:“馬齒莧,開水煎,人笑,為的是什麽?”難看的白發不見了。"
歷史傳說:據《兵部集》記載,吳在淅川時,患脛瘡,不堪忍受,所有醫生都無效。到了北京,有個廳官上了馬,越用越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這個傳說。
民間傳說:古時候,十天合在壹起,天就幹了。二郎神扛起兩座大山,直奔太陽。太陽無處可躲,正著急的時候,看見馬提克長得綠油油的,就躲在它的葉子下面。以後為了報答馬齒莧的救命之恩,太陽再也沒有曬過馬牙,也沒有下過雨。別的植物雕謝了,但馬的牙齒像以前壹樣找到了綠色的油,開花又開花,播種又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