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習性
牛膝廣泛分布於除東北以外的全國各地,多生於山坡森林中。適應溫暖幹燥氣候,不耐寒,氣溫-18℃時植株死亡。它不適合在粘性和堿性土壤中種植。
土地選擇和準備
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介質土,重土不易種植牛膝。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適合作前茬作物;以前種的是豆類、花生、山藥、紅薯的地塊,不能種牛膝。牛膝不適合連作。
種植前均勻施入3000公斤全腐熟農家肥、15公斤尿素、80公斤鈣鎂磷肥、20公斤硫酸鉀,有條件時可施200-300公斤餅肥作基肥。耕深30厘米,澆水,耙平,做出18-2米的邊框。
繁育方法
種子準備:赤峰的牛膝種子最好。將種子去雜,用清水浸泡24小時,過濾去水,晾幹備用;可以采用撤播或條播的方式進行種植。播種:將畦面用耙子整平耙平,將處理後的種子與細河沙按1: 4的比例混合,然後均勻地撒在畦面上三遍,用耙子輕築,用石頭壓住。鉆孔的條幅約7 cm,行距約20。可以用耙子輕耙,播種後鎮壓。
田間管理:1、苗期管理:牛膝播種後,待種子開始發芽、現白色芽時澆水,促進出苗;當苗高5-10 cm時,拔除田間雜草,拔雜草定苗,株行距3-5cm×3-5cm;定苗時,把太小太高的苗去掉,留壹樣大小的苗;當苗高5-10 cm時,將苗從密集區取出,補植到缺苗斷壟區。補種方法:用小鏟子將秧苗取出,在缺秧的斷壟處開壹個3-5厘米深的洞,將摘下的秧苗種在洞裏,壓實,澆水;
2.水肥管理:要看生長情況。壹般在8月底苗高小於20 cm時,每畝可追施尿素2-5公斤,以利於幼苗生長。追肥不宜過量,否則容易導致生長旺盛,影響牛膝產量。苗高30厘米時,每畝追施尿素20-30公斤;苗高30-35厘米時,追施尿素6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硫酸鉀30公斤;*當土壤含水量小於20%時澆水。牛膝怕澇,雨後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3.打頂:播期不當或施肥不當會導致生長旺盛,影響後期根系向下伸長。當出現生長旺盛的現象時,川牛膝的上部可用川牛膝切去20厘米左右。
消滅病蟲害
主要病害:1,白銹病:
癥狀:受害葉片的停止面上有許多褪色發黃的小斑點,近圓形,直徑1-5 cm。葉背上有許多圓形或多邊形的小白泡和微凸起,是細菌的孢囊堆,成熟時爆裂並放出許多白色粉末。孢囊成片堆積,導致病葉早死或早落;
防治:去除病殘;用600倍液噴灑80%盛達可濕性粉劑兩次,間隔15天;用500倍溶液噴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兩次,間隔1O天;用500倍溶液噴灑90%乙霜靈可濕性粉劑兩次,間隔15天;用800倍液噴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3次,間隔10天。
2、葉斑病:
癥狀:病變早期為淺褐色,病變與健康部位界限不明顯,多為不規則或圓形,後期為深褐色,形狀不規則,無暈圈。患病部位與健康部位界限明顯,略凹陷,大小為0.3-0.8 cm× 0.1-0.6 cm。顯微鏡檢查可見大量鐮刀形分生孢子;
防治:去除病殘;用600倍液噴灑80% BIC可濕性粉劑兩次,間隔15天;噴灑5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兩次,間隔15天;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用800倍液噴灑,間隔35天。
3.枯萎病:
癥狀:該病發生在主莖基部分枝處,病斑呈褐色。嚴重時病斑圍繞莖幹,導致病斑以上部分枯萎;
防治:參照牛膝葉斑病的防治。
主要害蟲:1、甜菜夜蛾:羽化後開始為害。剛孵出的幼蟲聚集在葉背,結網,以其中的葉肉為食,留下表皮,葉片被吃成洞或刻痕,嚴重時只剩下葉脈和葉柄,導致幼苗死亡;
防治:用黑光誘殺成蟲;楊樹枝系陷阱,殺成蟲;清除雜草;高效Bt可濕性粉劑1000倍噴兩次;使用10%噴霧兩次,間隔14天;分別間隔10、7、10、10天噴施20%咪鮮胺、5%氟鈴脲或25%矮壯素1000倍液和5%矮壯素100-2000倍液。
2、豆蘿蔔:喜歡吃嫩葉和心葉,導致葉片缺失,影響植物生長。
防治:40%辛硫磷1000倍液和5%氯氰菊酯1000倍液混合噴霧。
采收加工:采收期也是影響牛膝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之壹。牛膝的最佳采收期為霜凍至冬季至日(165438+10月至第二年65438+10月下旬)。牛膝不能在初霜前采收,否則牛膝曬幹後心會變黑。人工挖掘用於收割。首先將牛膝的地上部分去掉,留茬3 cm左右。從田地的壹端挖掘,以避免切斷根部。
初加工:將牛膝挖好,曬幹,去掉牛膝表面附著的泥,按厚薄堆放;去除牛膝的不定根和側根,用稻草按粗細捆紮成束,掛在向陽處晾幹,在牛膝失水50%-60%前註意防凍;蘆葦頭上留1 cm枝條,去掉長枝;根據長度、粗細、顏色,按規定分級挑選,並剔除殘品、凍條和油條;將蘆葦頭剪掉,剪去茬子和毛尖;用繩子綁住牛膝,每根0.5公斤,留下牛膝莖1厘米,用刀將上端壓平;平鋪在簸箕上晾幹;樁底要高度通風,樁要悶1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