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秋季進補小心誤區,這些錯誤方法要避免

秋季進補小心誤區,這些錯誤方法要避免

秋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飲食進補,秋季需要適當的吃壹些溫熱性的食物,來補充身體的營養,不過秋季的時候,補充營養也要註意適度,有些誤區需要註意避免,進補的時候不能什麽食材補就吃什麽,也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出正確的選擇。

1、秋季進補的誤區

壹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二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應分為偏寒和偏熱兩大類。

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沈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分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三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品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量服用維生素C,可導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四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

五忌以藥代食

不要胡亂進補。中醫認為秋天是適合進補的季節,但是應該註意日常進補時不可亂補,應註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的濫補,要註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

如多吃芹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六忌重“進”輕“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

所以,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壹種關註“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七忌常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壹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壹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壹種補品會影響身體內的營養平衡。

八忌越貴越好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檔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

另外,凡食療均有壹定的對象和適應癥,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麽,補什麽”,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九忌過度貼秋膘

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給不足。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增強,食欲大振,正是貼秋膘的時候。但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為了迎接冬天的到來,人體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

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於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壹種威脅,所以肥胖者和要控制體重的人不宜“貼秋膘”,反而要註意節制飲食、適量運動,以免體重增長過快。

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註意減肥。首先,應註意飲食的調節,多吃壹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在秋季還應註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

2、秋季防秋燥的食譜

壹、珠玉二寶粥

原料:生山藥50克,薏米50克,柿餅30克,粳米適量

做法:

1、將山藥切片,薏米用水浸泡壹會兒,並同時將柿子餅切成粒狀。

2、在煲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將準備好的山藥片、柿餅粒、薏米和粳米都放入煲中壹同熬煮即可。

山藥和薏米均為清補脾、肺的食品。將兩者結合可以相輔相成,既助濕又清利。

而柿餅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非常適合秋季養生來食用哦!

二、阿膠糯米粥

原料:阿膠30克,糯米100~150克,紅糖適量

做法:

1、首先,將阿膠研碎,備用。

2、再將糯米與適量的水同煮成粥,粥將熟時,放入研碎了的阿膠,邊煮邊攪拌。

3、最後,煮開後加入適量的紅糖調味,即可。

糯米有溫中補脾胃的功效,可以有助於加強阿膠的補養陰血與補肺的功效。兩者壹同煮粥可以有效治療咳嗽,去秋燥,還能補血、止血哦!

三、秘制銀杏醬丁

原料:雞胸肉、胡蘿蔔、土豆、銀杏、青豆各適量

調料:黃豆醬,生粉,食用油,料酒,韓式辣椒醬,香油

做法:

1、首先要將所有的食材清洗幹凈,並把土豆去皮、切丁,再用水清洗壹下。

2、然後將雞胸肉、胡蘿蔔也切成丁。在雞丁中放入壹勺生粉、壹勺料酒,均勻攪拌後靜置15分鐘。

3、在鍋中加入適量油,燒熱後,加入胡蘿蔔丁和土豆丁翻炒2分鐘左右,然後加入壹勺黃豆醬、壹勺韓式辣椒醬,再翻炒幾下。

4、之後,加入半碗水,煮開後,加入雞丁,調味,收汁,最後淋上香油即可。

銀杏有溫肺、壹起、定咳喘的作用,滋補脾肺,滋養潤燥。這道菜非常適合白露時節食用,可以預防秋燥哦!

四、大棗烏梅湯

原料:大棗20克,烏梅20克,冰糖適量。

做法:

1、首先,將大棗和烏梅都清洗幹凈。

2、然後,在沙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把以上兩者放入鍋中,用文火煎煮。

3、倒取濃汁,兌入適量的冰糖,溶化即可飲用。

這款湯具有滋陰、益氣、斂汗的作用。

另外,還可以緩解陰津虧虛所致的煩熱口渴、氣短神疲、盜汗不止等癥狀。

五、清燉仔鴿湯

原料:嫩鴿子1只、冬筍25克、鮮蘑25克、火腿10克、清雞湯1000克、精鹽3克、紹酒10克、蔥10克、生姜5克、味精1克、白糖1克

做法:

1、將鴿子剁成4大塊,並將冬筍、鮮蘑、火腿切成片,蔥切成段狀,姜拍松。

2、再將鴿子放入鍋中,用沸水焯水後撈出,洗凈血沫。

3、將鮮蘑、冬筍用開水氽透,撈出。

4、取出壹只砂鍋,放入雞湯,用大火燒開後,放入鴿子塊、蔥、姜、紹酒、精鹽、白糖、味精,用大火燒煮。

5、煮沸後,蓋上蓋子用小火燉至七八成熟後,再把冬筍、口蘑、火腿放入砂鍋內,繼續燉至鴿子酥爛。

6、最後揀去蔥、姜,撇去浮面油點即可食用。

這款湯湯清味鮮美,鴿子肉味甘、鹹,性平,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等,具有補肝補腎,補血補氣的作用。

六、參麥甲魚

原料:甲魚1只(約500~1000克)、瘦火腿100克、、蔥節20克、生姜片10克、浮小麥20克、茯苓10克、人參5克、雞蛋1只

調料:味精適量、生板油25克、食鹽6克、雞湯500克、紹興酒150克

做法:

1、首先,將鍋置火上,放入清水和甲魚,燒沸後,用文火煮約半小時撈出,放在溫水內。

2、剔去背殼和腹甲以及四肢的粗骨,洗凈後,切成約3厘米的塊,放入碗內。

3、將火腿切片,板油切成丁,蓋在甲魚上面,將所用調料壹半兌入適量清湯,註入碗中。

4、把浮小麥、茯苓用紗布包好,投入湯中。將人參打成細粉撒在面上,濕棉紙封口上籠蒸至爛。

5、待甲魚出籠後,揀去蔥、姜,潷出原湯,把甲魚扣入碗中。

6、原湯倒在手勺裏,用剩下的壹半調料及味精來調味,燒開後撇去浮沫。

7、最後,再打入1只雞蛋,稍微煮壹會兒後,澆在甲魚上面,即可。

這道菜式適用於陰虛潮熱、骨蒸盜汗、神疲短氣等虛弱者。

在秋季食用,能夠有效防止和治療燥邪傷陰。具有滋陰、益氣、補虛的功效。

七、白蓮杏仁鮮奶露

原料:杏仁粉適量、白蓮50克、純鮮奶200毫升

做法:

1、首先,將白蓮放入開水中,燙壹分鐘。

2、再將白蓮倒入罐盅內,加水蓋過蓮子,加入壹勺的白糖或冰糖。

3、然後,放入開水中加蓋隔水蒸,20分鐘後關火。

4、倒出壹杯鮮奶,將煮好的蓮子加入奶中,放入微波爐裏,以中火烤2分鐘。

5、最後加入壹勺杏仁粉,攪拌均勻即可。

這道甜品有健脾養胃的功效,還具有補鈣、補腦的功效。在秋季食用可以滋潤,去除幹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