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選料
壹般要選擇新鮮的高筋質面粉,而不宜選擇蟲蛀、鼠咬、黴變的汙染面粉,因為這種面粉不但不符合衛生標準,其內所含的蛋白質分子,在蛋白酶(由於汙染等原因,蛋白酶的活性增強)的作用下,蛋白質分子分解成氨基酸,使蛋白質無法與水結合形成面筋,因而大大降低了面筋的生成。只有新鮮的高筋質面粉(壹般為精粉或特制粉),蛋白質含量高,才能為拉面的制作成功保證前提條件。
二、和面
和面是拉面制作的基礎,是關鍵。首先應註意的是水的溫度,壹般要求冬天用溫水,其它季節則用涼水。因為面團的溫度易受自然氣溫的影響,通過和面時用水溫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團溫度始終保持在30℃,因為此時面粉中的蛋白質吸水性最高,可以達到150%,此時面筋的生成率也最高,質量最好,即延伸性和彈性最好,最適宜抻拉。若溫度低於30℃,則蛋白質的吸水性和質量會隨溫度的下降而下降。超過30℃,同樣也會降低面筋的生成,當溫度達到60℃時,則會引起蛋白質的變性,而失去其性能。壹些有經驗的拉面師傅在溜條時,冬天要往熱水裏沾壹下條,而夏天又要往冷水裏沾壹下,就是要使面團保持在最適宜的抻拉範圍。
其次,和面時還要放入適量的鹽和堿,因為二者能提高面團中面筋的生成率和質量。比如適量的鹽,即氯化鈉分子,它的滲透壓作用能使面團中蛋白質分子間的距離縮小,密度增大,特別是能使組成面筋蛋白質之壹的麥膠蛋白粘性增強,因而也就提高了面筋的生成和質量。
三、餳面
餳面,即將和好的面團放置壹段時間(壹般冬天不能低於30分鐘,夏天稍短些),其目的也是促進面筋的生成。放置還可以使沒有充分吸收水分的蛋白質有充分的吸水時間,以提高面筋的生成和質量。
四、溜條
將餳好的面團放在面板上,搓成圓條,然後用兩手握住條的兩端,擡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條拉長後,兩端對折,繼續握住兩端摔打,如此反復,其目的是調整面團內面筋蛋白質的排列順序,使雜亂無章的蛋白質分子排列成壹條長鏈,業內稱其為順筋。
五、出條
將溜好的面條放在案板上,撒上醭面(以防止面條粘連),手握兩端,兩臂均勻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後兩頭對折,兩頭同時放在壹只手的指縫內(壹般用左手),另壹只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壹端,手心上翻,使面條形成絞索狀,同時兩手往兩邊抻拉。面條拉長後,再把右手勾住的壹端套在左手指上,右手繼續勾住另壹端抻拉。抻拉時速度要快,用力要均勻,如此反復,每次對折稱為壹扣。抻拉是壹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初學者很難掌握要領。同樣的面團,在有經驗的老廚師手中,不但出條速度快(壹般只需壹分鐘左右),且拉出的面條粗細均勻,且不斷裂,而初學者就很難做到。壹般細均條為7扣,壹窩絲則為9扣,龍須面可以達11扣,條細如絲,且不斷裂,真可謂中國烹飪之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