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竹筍的生長環境
竹筍需要生活在土層深厚、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的河岸、沙灘上,以及海拔500米以下的山腳下。竹筍又稱青筍、麻筍,是草科竹亞科的多年生常綠植物。竹筍喜溫暖濕潤氣候,壹般要求年平均氣溫≥17.5℃,極低溫>-6℃,年降水量1400毫米以上。
竹筍是江南菜的原料。過去甚至有“居無竹,食無筍”之說。雖然所有的竹筍都形成了,但並不是所有的竹筍都可以稱為烹飪產品。作為蔬菜筍,必須有軟組織,無苦味或其他不良味道,甚至有少許苦味,經加工去除苦味後即可食用。
竹子喜溫怕冷,適宜生長溫度為16-20℃。根系淺,抗旱能力弱。要求濕潤的環境,要求深厚、疏松、肥沃、有機質豐富、排水良好、通氣良好的土壤。遇幹旱或嚴寒,土壤貧瘠,病蟲害多。竹林容易開花結果和死亡。根部邊緣的顏色,白色為上品,黃色為次品,綠色為次品。
竹筍主要生長在春夏兩季。它的成長分三個階段。初生期為2月上旬至4月上旬,中期增長期為4月中下旬左右,後期增長期以5月及以後為主。竹筍主要分布於貴州、雲南、四川等地,生長於陰暗潮濕的地方。
竹筍壹般在夏秋季節(6-10月)成熟,生長周期約40-60天。竹筍是竹筍的嫩芽,又名竹筍,又名竹筍、春筍、春筍、冬筍、生筍等,種類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
二:竹筍的功效與作用
開胃健脾、潤腸通便、美容護膚,含有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1、B2、C等成分。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減少食物堆積,預防便秘,具有開胃健脾、促進腸蠕動、美容護膚等功效。
1、開胃健脾:竹筍中含有壹種白色的含氮物質,構成了竹筍特有的清香。用各種食材烹制時,鮮味更加突出。可溶入湯中,使菜肴更加美味。鮮美的口感更誘人,有利於食量,能開胃,促進消化。
2、降三高:竹筍含糖量低,脂肪含量低。是“三高”患者的理想食品。它們含有非常豐富的鉀,可以調節血壓,對維持健康的血壓非常有幫助。
3、通便:竹筍性寒。竹筍中所含的植物纖維能增加腸道儲水量,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腸道壓力,降低大便黏稠度,促進大便排出,可用於治療便秘。
4、排毒保健:竹筍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膽固醇代謝,因此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減少毒素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
5、美容護膚:竹筍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鈣、磷、鐵等,對維持人體皮膚、粘膜和肌肉的營養非常有益,保持面部皮膚細嫩。同時,竹筍中的纖維較多,在進食過程中可以增強人體面部肌肉的功能,使微循環血流順暢,維持粘膜和皮膚的正常生理狀態。
6、減肥瘦身:竹筍的熱量非常低,100克竹筍只有27卡路裏的熱量,對於需要減肥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竹筍還含有豐富的纖維成分。食物中的油脂會被竹筍纖維不斷吸收。由於廢物被排出體外,可以減少胃腸黏膜對脂肪的吸收和積累,可以幫助我們抑制饑餓感,所以吃竹筍可以達到健身減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