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鯰魚的養殖方法和技巧

鯰魚的養殖方法和技巧

鯰魚因其肉質細嫩,具有壹定的藥用價值,被認為是滋補食品。此外,鯰魚因其生長速度快、抗病性強、產量高、經濟效益高而成為養殖場青睞的對象!接下來,就和我壹起來看看鯰魚的養殖方法和技術吧!

鯰魚1的飼養方法,選擇優良魚種

鯰魚要養在水質好的地方,在魚塘消毒和魚苗放流前壹周要進行水質施肥。可以在水面上種植壹些水葫蘆來遮陰,防止逃逸,調節水質。池水壹定要經常更換,壹般10~15天。要經常觀察水池水質的變化,壹般水質為黃綠色。如果發現魚苗躍出水面,說明池子裏的水氧氣太豐富,要及時註入新水,釋放舊水。特別是在悶熱或雷雨天氣,要註意經常註入淡水,及時增加氧氣。如果可能,可以安裝增氧機增加氧氣,防止死魚。註水達到0.9米後,沼渣可作為魚塘的底肥,每平方米魚塘可投放沼渣250克左右。當池塘水中出現大量輪蟲時,應投放鯰魚魚苗。放生的魚苗要無害、無病、健康,魚的大小要在3厘米以上,以免自相殘殺。魚苗放生時,做好消毒工作。將1公斤鹽用30公斤水稀釋,然後將魚苗浸泡在鹽水中5分鐘,然後釋放魚苗。放流魚苗前,可在容器中放入少量池塘水,放入幾尾魚苗進行試養。如果魚苗在壹天內正常存活,就可以放入魚塘。放養時間以晴天為宜。壹般每畝放養6000 ~ 1000尾長3厘米的鯰魚苗。每隔2 ~ 3天,加清水1次,再施少量化肥。

2.科學投餌

剛孵化出來的魚苗完全靠自己的卵黃營養,2天左右卵黃開始慢慢消失。當幼體能正常水平遊動時,就可以下到池塘裏進食了。魚苗的開口飼料可以是煮熟的蛋黃或小的枝角類和橈足類浮遊生物。將雞蛋煮熟,去殼,取蛋黃,用紗布包好。在裝滿水的盤子裏擠壓蛋黃,使其形成蛋黃顆粒的漿液,並將其灑在整個水池上。隨著魚的長大,可投餵水蚤、蚊幼蟲、蚯蚓、蠅蛆及各種家養魚苗,或投餵蠶蛹粉、豬血、人工育苗配合飼料等。下壹次投餵前,投餵量應在池塘中略有剩余,以免投餵不足造成魚苗間相互相殘。新到的魚苗抵抗力弱,規格不壹。如果直接在大唐投餵,魚苗活動範圍大,體力消耗大,投放的餌料壹時半會兒很難吃到,導致浪費,汙染水質。可以先集中在小池塘精耕細作,再放入大池塘養殖。這樣既方便管理,又能使魚苗更好地適應新環境,也容易在池塘中獲得足夠的食物,促進其快速生長。當鯰魚苗長到5 ~ 7厘米長時,就要進行人工配合餌料的訓練和投餵,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達到45%以上。拉網,把不同規格的魚種分開,避免同類相食。當小池塘養殖的魚苗達到10~15 cm左右時,可將大魚從池塘中篩選出來,投餵到大池塘中,小魚則留在小池塘中精耕細作,使魚生長均衡,規格壹致,避免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從而有效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和單位產量。鯰魚是雜食性魚類,貪吃,需要正確控制投餵量,保證池塘裏有多少魚就有多少魚,防止盲目投餵。同時,要分點投餵,均勻撒餌,少量進食,足量投餵,防止因饑飽不均造成兩極分化。同時,在魚苗培育前期,應以動物飼料為主,進行精耕細作。隨著魚類的生長,要逐步切換壹些植物性飼料,實現動植物性飼料的結合。每日投餵量應控制在魚總重量的5% ~ 8%左右,每1周或半個月調整壹次投餵量,使投餵量更合理。定時餵食,每天定時餵食,上下午各壹次;二、口糧,投餵量應在投餵後3 ~ 4小時食用,每日投餵量約為池塘魚總重量的5%,可根據天氣和魚的投餵情況增減。

3.加強養殖管理。

鯰魚繁殖高峰期為3-5月,中北部比南部慢1個月左右。先選取成熟度較好的雌魚和雄魚,每組分別選取3條雌魚和1條雄魚,放入每組的布桶網中。雌性鯰魚在繁殖期很容易分辨。此時的雌鯰魚腹部腫脹柔軟,生殖孔呈圓形紅色,肛門不凹。用手指輕輕按壓腹部,會排出淡黃色的卵。雄魚身體細長,下腹扁平,生殖孔窄而長,胸鰭通常比同等長度的雌魚大。用手指輕輕壹按,成熟的魚會排出少量白色精液。采卵前,用手觸摸,檢查雌魚腹部的柔軟度,輕輕擠壓。如果產卵,用幹導法挑卵。如果不產卵,就要等壹段時間再檢查。首先,釣到能排卵的雌魚。壹個人用紗布包裹她的腹部,將生殖孔指向收集卵子的瓷器或容器。容器必須幹凈無水。另壹人抓住雌魚的尾巴,沿肛門輕輕擠壓,使卵慢慢擠出,落入容器內。倒入準備好的精子懸浮液,用羽毛攪拌,並加入清水沖走多余的精子,然後完成數次授精。受精卵呈球形,黃綠色,略帶紅色,直徑1.65 ~ 1.8毫米,受精卵開始不粘,20分鐘左右開始粘。受精卵在有粘性之前,要鋪在附著的卵片上。壹般可以用篩網等材料附著,用羽毛輕輕攪動,使受精卵附著均勻。如果卵附著過密,會影響孵化率。

4.加強疾病預防和控制。

病毒性鰭腐病危害最大,常發生在1個月後魚苗重50克左右時。病魚體表出現水泡,鰭基部充血,腐爛,出現嚴重的全身性潰瘍,出現大量死魚,直至全軍覆沒。全池可溢出10000單位漂白粉液。寄生蟲病可用0.4萬單位的結晶敵百蟲或0.6 ~ 0.7萬單位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混合物,按5: 2的比例,全池噴灑。對於腸炎,堅持不飼餵發黴變質的飼料,定期在飼料中添加0.05% ~ 0.1%的鮮蒜汁,每100kg飼料添加20 ~ 100g土黴素粉,連續5 ~ 7天。黑體病:魚體變黑,消瘦,停止進食。嚴重時,魚體往往頭朝上掛在水面,直至死亡。經檢查,胸鰭內側有壹圓形紅色血點,鰭潰爛,其後腦勺出現黴斑。此病在魚苗階段易感染,因餌料不足、水質差最易發病,起病快,感染快。水質要保持清潔,不要使用未發酵的肥料。用每立方米2-4g五倍子和每升30g生石灰水在全池潑灑,隔天潑灑2-3次,1次。泡病魚浮在水面上,腹部朝天。它的腹部有壹個氣泡,不能下沈。主要是池塘施用過多未發酵有機肥,或者池塘水質老化,水中藍藻過多,使水中氣體在強光下過於飽和,魚誤吃氣泡。池水透明度太小時,不適合放魚苗;發病後迅速註入淡水,投餵足夠的活餌,可使部分魚苗排出氣泡,恢復正常;每水深1 m,用1.5 ~ 2斤鹽濺全池有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想吃野生或仿野生的魚。壹般認為,黃顙魚比黑鯰魚好。就這樣,鯰魚和鯰魚逐漸被市場認可,市場消費量和市場份額也在逐年增加,價格也處於鯰魚市場的最高端。

鮎,學名六須鮎,顏色為褐色,非常漂亮,肉質緊實,時間久了也不會腐爛,價格是鯰魚市場上最高的。生長速度快,10 cm的苗種平均三個月就能長到2斤以上,華中地區壹年能出兩次魚,餌料成本低,條件好的池塘可以高密度養殖。市場價格比南方鮎每斤高1-2元,養殖效益好。

蠶淮是鮎與當地鯰魚雜交而成,體色黃,生長速度快,飼料系數略高,體型好,市場認可度高,價格略低於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