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窪區位於遼寧省西南部,大遼河和遼東灣下遊。大窪縣成立於1975年,1988年被國務院定為沿海開放縣。是遼寧省15縣域經濟發展重點縣之壹,是遼寧沿海經濟帶主軸與環渤海翼之間的重要節點。2010盤錦市行政區劃調整後,全縣總面積1387平方公裏,轄14個鎮、臨港經濟區、紅海灘濕地旅遊度假區,總人口35萬。2010年,大窪縣基礎競爭力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2016年4月28日,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區。大窪縣告別了以農業為主的發展道路,走上了城鎮化、工業化的新臺階。
大窪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東北部,是連接遼南、遼西、遼中三大經濟板塊的重要節點,與遼寧省內主要城市形成“兩小時經濟圈”,是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沈大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和盤海營高速公路、沈山鐵路-茍海鐵路、京沈高速公路、疏港鐵路、305國道、橫貫環渤海六市的沿海公路、東北第壹景觀橋-年吞吐量億噸的盤錦新港、營口支線機場近在咫尺,構成了全縣發達的綜合交通體系,進壹步彰顯了大窪獨特的區位優勢。
大窪區風景優美,文化繁榮。天下奇觀——紅海灘紅如火,綠蘆葦天下第壹,渤海金灘-蛤蜊灘五彩繽紛。優越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丹頂鶴、黑嘴鷗等260多種珍貴鳥類在此駐足繁衍。濕地生態系統完整,是國家壹級生態示範區。中國遼河三角洲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沼澤濕地。這裏是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和“感動中國人物”、“愛心大使”叢飛的故鄉。這裏有2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旅遊景點,先後被評為“遼寧省旅遊強縣”、“中國最具特色旅遊目的地”、“中國旅遊文化示範點”。
大窪區資源豐富,工業發達。盛產優質大米、河蟹、蛤蜊、對蝦、海蜇等特產,是典型的北方“魚米之鄉”,被譽為“塞外江南水鄉”。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地熱溫泉等資源,是中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的主產區。全縣形成了“壹軸雙城兩區五園”的經濟發展空間布局:“壹軸”即依托305國道、向海大道的“北商居南業”發展軸;“兩城”是大窪溫泉生態新城和臨港生態新城;“兩區”即北部綜合商務服務區和紅海灘濕地旅遊度假區;“五大園區”分別是新力石油管材機械加工工業園、新開的數碼印刷包裝工業園、東風石油精細化工工業園、Xi安綠色食品加工工業園和清水鴨業循環經濟工業園。各園區主導產業十分鮮明,均具有良好的項目承載能力和配套服務功能,呈現項目集聚建設、產業集群發展的態勢,尤其是規劃面積1.59平方公裏的臨港經濟區,成為該縣繼廖斌沿海經濟區後實現出海發展新突破的又壹重要平臺,已進入建設招商快速發展階段。
2021年4月,大窪區在中國最美鄉村100強榜單中排名第63位。
2017 12農業部確定大窪區為全國第二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65438+2007年9月,環保部授予大窪首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16 12、大窪區被農業部命名為“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6年2月,大窪區被列入2015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