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補中益氣丸搭配服用
補中益氣丸補陽,中醫稱為陰中求陽,藥性平和,可以達到陰陽雙補的目的。六味地黃丸可以說是百姓心目中的“大腕兒”,有滋陰補腎的作用,這兩種藥能不能混合服用呢?會增強效果還是影響藥效呢?
六味地黃丸是以滋補腎陰為主的,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宜服用,長期服用還會影響脾胃功能,造成腹脹、便溏、食欲不振等。六味地黃丸是中醫補益劑中滋補腎陰的代表方劑,其中熟地黃、山萸肉兩味藥都比較滋膩礙胃。
現代社會有很多人因工作和生活的壓力,疏於運動,體形逐漸發胖。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濕,而胖者體內多“痰濕”,脾胃負擔本身就較重,若再服用六味地黃丸滋陰,進壹步增加體內陰濕,則更會加重脾胃負擔,影響脾胃功能。因此,體形偏胖者不可隨便服用六味地黃丸“進補”。
不過,若是腎陰虛癥狀比較明顯者,還是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的,但必須與健脾和胃藥配合,且不宜服用時間過長,癥狀改善後應立即停藥。補中益氣丸是在六味補陰的基礎上補陽中醫稱為陰中求陽,能夠陰陽雙補,而且藥性平和,可以達到陰陽雙補的目的。
若想進壹步提高療效,服用方法是有所講究的:中醫認為,早上陽氣生發,宜服補中益氣丸補陽,晚上陰氣滋生,宜服六味地黃丸滋陰,這就是中醫順時養生法,可提高陰陽雙補的效果,若簡單地將兩藥合在壹起服用,效果僅相當於只服中益氣丸,只是劑量加大了,因中益氣丸是補陽藥,所以早上服更佳。
2、補中益氣丸適用人群
正常的消化道器官胃、肝以及泌尿系器官腎是通過壹定的紐帶和筋膜固定在腹壁上的,這些紐帶和筋膜都有壹定的伸縮性。當腹腔內的壓力和腹壁的緊張度減低時,上述臟器就可能脫離固定的位置而發生下垂,嚴重時甚至會象壹只只吊在瓜棚架上的葫蘆壹樣,拖著長長的蒂在腹腔內遊離.導致臟器下垂的因素主要是體弱、消瘦和多病等情況,尤以瘦弱的中老年人更多見。因為肥胖者腹腔內脂肪較多,腹內壓力高,內臟自然不易下垂。這些臟器的下垂,可單獨出現,也可同時發生,醫學上統稱為“內臟下垂”。單獨出現的,往往首先是胃下垂。因此當出現胃下垂時,需要重視,積較用升麻提胃方之類藥物調理徹底,以防全內臟下垂的出現。
補中益氣丸是由黨參,炙黃芪,炙甘草,白術,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等八味草藥制成的中成藥。黨參和炙黃芪都可益氣補中,用於氣虛乏力。當歸則可以潤腸通便、補氣血,調經止痛。炙甘草和白術都可用於脾胃虛弱,有健脾調胃、益氣復脈之效,白術還可以燥濕利水,止汗,安胎。柴胡可用於氣虛下陷、肝氣郁結、月經不調。
補中益氣丸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作用。主要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導致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等。補中益氣丸的服用方法為口服,壹次8-10丸,壹日3次,補中益氣丸宜空腹或飯前服為好,亦可在進食同時服。
以上為補中益氣丸適用人群及相關信息。補中益氣丸為補益類藥物,為中藥制成,服用時應註意不能食辛辣,油膩食物。服用後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必要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