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產品經理基礎:競爭產品分析

產品經理基礎:競爭產品分析

小時候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田忌聽從孫臏的建議,用自己的劣馬與對方的優馬比賽,輸了壹局。然後用妳的上等馬與對手的中等馬比賽,贏壹局;最後他用自己的中馬與對手的劣馬比賽,又贏了壹局,最後以二比壹贏得了比賽。明知道自己的馬不如對手的馬,田忌用策略贏得了比賽,這裏面包含了壹個道理,就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商業領域,“知己”需要關註產品本身的商業模式,那麽如何“知己”呢?答案在題目中給出——競爭產品分析。

競品分析似乎是壹個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工作。即使是新手產品,也可以通過體驗競品輸出體驗報告,然後把自己的產品和競品在功能和性能上進行對比,提出誰更有優勢,然後把體驗報告當成競品分析的交叉報告。但是,其實競品分析的壹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找出如何打敗競品,如何與競品競爭。現在互聯網紅利期已經過去,幾乎所有的產品都面臨著如何與競品爭奪資源和市場的問題。在現在的紅海市場,想辦法競爭產品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前半部分講的是競品分析的方法,後半部分主要講的是做了競品分析之後,如何確定產品與競品之間的競爭方式。

壹、如何分析競品

作者將競品分析分為四個步驟:明確目標、選擇競品、收集信息、輸出報告。生活中有很多時候妳都在做有競爭力的產品分析。比如朋友讓妳幫忙推薦壹輛車,妳首先要問清楚妳是要買SUV還是轎車,妳想用這輛車做什麽,妳的預算是多少。其實這個時候妳正在明確自己的目標;然後妳會鎖定幾個品牌和型號,這次妳是在選競品;接下來壹定要搞清楚不同車型的配置。如果妳是老手,配置可能在妳腦子裏,否則妳需要上網收集信息,相當於收集信息。最後,妳會告訴妳的朋友推薦哪輛車,為什麽。這時候就相當於輸出了壹份競爭力分析報告,只是口頭報告。

1.1目標明確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說的是高效能人士要有“始於終”的習慣,翻譯成產品經理的語言就是做事要有目標思維。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知道自己的目標,當然競爭產品分析也是壹樣。對於常規的競爭產品分析,無非是兩個目標,“認識自己”或者“改變自己”。“了解自己”就是了解競品和行業趨勢,“改變自己”就是學習競品,修改自己的產品。有壹句話“產品經理最大的需求來源是競品”不無道理。競品的功能經過了市場的考驗,大概率是精準需求。所以競品做的壹是保證自己不會落後,二是可以省去自己挖掘需求,然後通過市場驗證的過程。

目標1:了解競爭產品。

了解競品就是了解競品的功能,以及自己的產品和競品有什麽區別。TO B產品經理需要經常接觸客戶,收集他們的需求。在交談過程中,客戶肯定會問妳的產品和某個產品在功能上的區別。妳們之間有什麽不同?如果妳問的競品不太了解,會顯得妳業務能力不強,影響客戶對產品和公司的好感。當然,TO C產品經理也需要了解競品及其功能,從而達到“知己知彼”的目的。

目標2:了解行業趨勢。

任何壹個行業,都會有很大的威脅——潛在的競爭對手,如果只是埋頭做產品,不了解行業大局,勢必有壹天會被“黑天鵝事件”顛覆。提前了解行業趨勢,可以在黑天鵝事件之前做出預測,改變產品方向,避免突然被新興技術顛覆。

了解行業趨勢也有重要意義,可以提前知道競爭對手在哪些領域有所作為,找到產品可以突破的新領域。比如,目前國內身份認證有兩個產品,eID(網絡電子身份識別)和CTID(網絡證書)。如果妳是eID的產品經理,妳發現CTID登陸了短租的B&B領域,從中可以看到壹個市場信號——短租的B&B領域對居民的把關和監管在加強,這證明身份認證產品在B&B領域會有新的市場,妳需要抓住這個新興市場的紅利期。

目標三:學習競品。

說到學習競品,肯定會有人跳出來說這只是抄襲別人。抄襲如何做出顛覆性的產品?前面提到過,“產品經理最大的需求來源是競品”。實際情況是,大部分需求來自領導和前端銷售。那麽領導者的需求從何而來?很大壹部分原因可能是我們看到了別人的產品是這麽做的,提出的需求,說到底是從競品中挖掘出來的。《讓大象飛》中有壹種觀點認為,產品創新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僅僅來自於技術創新,還來自於前人。模仿並不可恥,模仿是創新的起點。

學習競品能學到什麽?不僅是產品的功能設計、交互設計,還有競品的推廣模式、盈利模式、產品規劃。很多時候仔細挖掘就能看出競品的規劃路徑。競品的規劃路徑可以從競品公司的專利情況、公司的招聘情況等信息來分析。比如小米的指紋識別專利是在指紋識別手機推出之前公布的,這意味著小米很快就會推出相應的產品。競品具體的信息收集方式後面會寫,產品經理可以根據行業情況選擇合適的競品詢價方式。

1.2選擇競品

做好競品分析的目標後,就要開始選擇競品了。壹般來說,競品可以分為三種:直接競品、間接競品和潛在競品。直接競品,如餓了麽外賣平臺和美團外賣,用戶群體和核心功能是壹樣的。間接競品,如外賣平臺、速食(如方便面)等,用戶群體相同,但表面上看,功能不同。其實核心解決方案是壹樣的本質需求;還有壹種間接競品,占用用戶在同壹場景下的時間,屬於時間競爭者。比如用戶在做地鐵的時候可以看信息流產品,看視頻,玩遊戲。信息流、視頻、遊戲此時成為競品。潛在的競品比如AR產品和旅遊產品,旅遊產品的部分用戶是商務人士,解決了商務人士和合作夥伴面對面的交流需求,所以AR行業未來可以滿足這些用戶的需求,把所有的參與者放在壹個虛擬的會議室裏,實現面對面的交流,所以AR未來很有可能成為旅遊產品的競爭對手。

如果競品分析的目標是學習競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選擇直接的競品來“復制”。如果是TO C產品,即使是和妳沒有競爭力的產品,在交互和頁面設計上也可以借鑒,這就需要產品經理有大量的使用和分析產品的經驗。如果競爭產品分析的目標是了解競爭產品,那麽我們應該從直接競爭產品和間接競爭產品中選擇分析對象。如果競品分析的目標是了解行業趨勢,那麽就要盡可能全面地分析直接競品、間接競品和潛在競品,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

直接競爭

目標用戶相同,功能相同。

間接競爭產品

第壹種:目標用戶相同,功能不同,但解決的是用戶相同的本質需求。

第壹種:目標用戶相同,只是功能不同,只是時間處於競爭用戶的同壹場景。

潛在的競爭產品

目標用戶是相同的,只是功能不同,但未來可能解決用戶相同的本質需求。

1.3收集信息

壹旦明確了需要分析的競品,就要開始收集競品的信息。競品信息的收集有三種方式:第壹種方式是直接獲取,成本低,效率高,比如登錄官網,試用競品,獲取更多更快的信息。第二種方式是通過渠道搜索競品信息,效率略低,比如通過新聞報道獲取信息。第三是自己動手。妳需要獲取的信息是沒有的,需要妳自己去整理,比如通過用戶訪談、合作夥伴交流來收集信息。

直接收購

直接進入官網、微博、微信官方賬號等可以競品的渠道查詢官方產品信息、行業動態、落地區域等。比如身份認證產品,可以直接去eID和CTID的微信官方賬號或者專門做eID和CTID產品的企業微信官方賬號獲取信息,了解行業動態。競品分析還有壹個必要的環節,就是試用競品,了解競品的交互和功能信息。

直接獲取競品信息的渠道匯總:官網、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賬號、廣告、介紹、發布、白皮書、競品試用。

搜索獲取

搜索競品的信息稍微麻煩壹點。我們從網上搜集競品的碎片化信息,並進行整理。比如身份認證產品,可以去行業內的垂直社區——移動支付網查詢壹些信息和新聞報道。另壹個容易被忽略的收集方法是去百度指數、Google Trends等網站查詢用戶在該領域的關註度、重點產品關註點等信息。

比如eID(網絡電子身份識別)和CTID(網絡證書)在百度指數上顯示,eID的關註指數壹直優先於CTID,可見eID占據了更多的用戶認知。如果妳仔細觀察,妳會發現過去壹個月CTID在廣東的搜索量與開齋節相差不大。如果妳有興趣,妳可以重點詢問CTID是否在廣東設立了新公司或新項目。

搜索競品信息的方式也可以通過看競品公司的專利得到壹些建議。如上所述,小米的指紋識別專利是在指紋識別手機推出之前公布的,這意味著小米將很快推出相應的產品。像專利這種收集競品信息的方式真的很費時間,效果也不壹定那麽直接。簡單來說就是低效,沒有其他方式高效。但是,如果妳想輸出壹份有競爭力的、有深度技術含量的產品分析報告,建議妳不要怕麻煩。

搜索競品信息的渠道總結如下:新聞報道、微博、某企業高管、招聘信息、百度指數(用戶關註產品動態)、淘寶指數(用戶購物動態)、谷歌趨勢(行業發展趨勢、網站流量)、優酷指數(視頻營銷動態)、用戶論壇、公司財報、融資與收購、競品專利。

自己做

很多時候,妳想獲取的競品信息,在網上根本收集不到。這時候妳就需要自己整理了,有點相當於自己寫壹篇資訊文章。比如TO B產品可以冒充客戶,撥打競品公司的客服電話,詢問想了解的問題(略顯不道德);對於不成熟的產品,可以反編譯對方的apk文件,看看競品用的是什麽技術(這個不在產品經理的工作範圍內)。

自己總結獲取競品信息的渠道:實地考察、用戶訪談、公司不同部門同事交流、問卷調查、客戶服務、與競品合作夥伴交流、反編譯。

1.4輸出報告

競品分析最後壹步是輸出競品分析報告,不是體驗報告。列舉了自己的產品和競品的功能對比,產品的優缺點,更重要的是談了產品經理自己的想法,提出了產品戰略和行動方案。競爭產品分析報告可從以下分析維度完成:

業務維度:用戶細分、滿足的需求、產品功能、使用場景、推廣模式、盈利模式、產品優勢等。

用戶維度:用戶體驗、產品包裝、性能、價格、安全等。

宏觀維度:技術情況、開發情況、團隊背景、規劃情況等。

競品分析報告的另壹個重要部分是提出產品戰略和行動計劃。只有兩種行動計劃。第壹,如果我們處於領先地位,如何保持目前的領先地位?第二,如果我們處於落後的位置,如何才能趕上甚至超過領先者?這部分的具體方法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如何用小產品突破巨頭的束縛》,以後會繼續分享。歡迎訂閱微信官方賬號(產品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