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風寒咳嗽的中成藥推薦

風寒咳嗽的中成藥推薦

01

風寒咳嗽顆粒(丸)

處方組成麻黃、苦杏仁、紫蘇葉、法半夏、陳皮、生姜、桑白皮、五味子、青皮、炙甘草。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祛痰止咳。主治風寒襲肺證。癥見咳嗽咽癢、反復發作、咯痰色白質清稀、頭痛鼻塞、胸悶氣喘、脘痞、舌苔白膩、脈濡滑。

現代藥理具有止咳、祛痰、抗感染、解熱、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臨床應用感冒、支氣管炎、喘息型支氣管炎等。臨床以咳嗽咽癢、痰白清稀為特征癥狀。

用藥特征本成藥化痰散寒之力較強,同時兼有理氣和中之效,故長於風寒喘咳之證,適用於外寒風寒所致的咽癢咳嗽,兼有胃脘不和者尤宜。

用法用量顆粒:開水沖服。壹次5g,壹日2次。丸:口服。壹次6 9g,壹日2次。

使用註意孕婦慎用。風熱、痰熱咳嗽及陰虛幹咳者慎用。心臟病、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應慎用。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規格貯藏顆粒:5g/袋。密封。丸:6g/袋。密封。

02

止咳寧嗽膠囊

處方組成麻黃(蜜炙)、荊芥、百部、紫菀(制)、款冬花(蜜炙)、前胡、白前(制)、苦杏仁(炒)、桔梗、防風、陳皮。

功能主治疏風散寒、宣肺解表、鎮咳祛痰。主治風寒襲肺證。癥見咳嗽不止、咯痰稀白、鼻流清涕、惡寒身楚、或有嘔吐、舌淡紅苔白、脈浮緊。

現代藥理尚未檢索到本成藥相關的藥理資料。

臨床應用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等。臨床以咽癢咳嗽痰多色白為特征癥狀。

用藥特征本成藥長於宣肺止咳,兼能解表。用藥溫潤和平,適用於風寒表證不著,邪祛七八,而以咽癢咳嗽為主者。

用法用量口服。壹次4 6粒,壹日2 3次。

使用註意孕婦慎用。風熱、痰熱咳嗽者慎用。心臟病、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應慎用。飲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肥膩、辛辣及過鹹、海腥魚蝦、煙酒等刺激性食品。

不良反應偶見皮疹。

規格貯藏0.25g/粒。密封。

03

杏蘇止咳顆粒(糖漿、口服液)

處方組成苦杏仁、前胡、紫蘇葉、桔梗、陳皮、甘草。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止咳祛痰。主治風寒束肺證。癥見咳嗽、痰多色白、發熱惡寒、鼻塞流涕、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現代藥理尚未檢索到本成藥相關的藥理資料。

臨床應用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急性胃腸炎等。臨床以惡寒咳嗽、痰白為特征癥狀。

用藥特征本成藥解表之力不強,但化痰止咳之效較強,適用於風寒表邪不著,而以咳嗽痰白為主的者。亦可用於秋季涼燥之證,主要表現為微惡風寒、鼻幹、痰多色白、苔薄白、脈弦。

用法用量顆粒:開水沖服。壹次12g,壹日3次;小兒酌減。糖漿:壹次10 15ml,壹日3次;小兒酌減。露劑:壹次10 15ml,壹日3次;小兒酌減。口服液:壹次10ml,壹日3次。

使用註意孕婦慎用。風熱、燥熱及陰虛幹咳者慎用。宜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不良反應偶見惡心。

規格貯藏顆粒:12g/袋。密封。糖漿:100ml/瓶。密封,置陰涼處。露劑:100ml/瓶。密封。口服液:10ml/支,密封,置陰涼處。

04

止嗽青果丸(口服液)

處方組成麻黃、紫蘇葉、黃芩、桑白皮(蜜制)、浙貝母、石膏、半夏(制)、苦杏仁(去皮炒)、紫蘇子(炒)、款冬花、西青果、白果仁、冰片、甘草。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風寒束肺證。癥見咳嗽痰多、痰黃白質黏、胸膈滿悶、氣促作喘、口燥咽幹、舌苔黃、脈滑數。

現代藥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等作用。

臨床應用支氣管炎、喘息型支氣管炎等。臨床以咳嗽氣喘、痰黃或痰白質粘為特征癥狀。

用藥特征本成藥源自定喘湯合麻杏石甘湯加減。長於止咳平喘,尤其平喘之力較強,適用於外有風寒外束,內兼痰熱壅肺者。

用法用量大蜜丸:口服。壹次2丸,壹日2次。口服液:壹次20ml,壹日3次。

使用註意孕婦慎用。肺虛久咳,氣虛作喘慎用。高血壓,心臟病,青光眼者慎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之品。

規格貯藏丸:3g/丸。密封。口服液:10ml/支。密閉,避光,置陰涼處。

05

寧嗽露

處方組成麻黃、百部(蒸)、紫菀、苦杏仁、甘草。

功能主治疏風散寒、止咳化痰。主治風寒犯肺、痰濁內阻證。癥見咳嗽不止、痰多色白質黏稠、胸悶氣急、舌淡苔白、脈浮緊。

現代藥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抗炎等作用。

臨床應用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等。臨床以咳嗽不止、痰多色白質黏稠、胸悶氣急為特征癥狀。

用藥特征本成藥源自三拗湯化裁。長於治療風寒外感,肺氣不利的咳喘。其解表之力不強,重在止咳平喘。此藥溫潤和平,升降兼施。臨床使用時有無表證皆可使用。適用於熱象不著之咳嗽。

用法用量露劑:口服。壹次15ml,壹日3次。糖漿:口服,壹次15ml、壹日三次。

使用註意孕婦慎用。風熱、痰熱咳嗽及陰虛幹咳者慎用。心臟病、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應慎用。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規格貯藏(1)10ml/瓶,(2)50ml/瓶,(3)100ml/瓶。密封,置陰涼處。

06

止咳寶片

處方組成紫菀、橘紅、桔梗、前胡、枳殼、百部、五味子、幹姜、陳皮、荊芥、罌粟殼浸膏、甘草、薄荷素油、氯化銨。

功能主治宣肺祛痰、止咳平喘。主治外感風寒、痰濁內阻證。癥見咳嗽、痰多清稀、咳甚而喘、舌淡苔白、脈浮。

現代藥理尚未檢索到本成藥相關的藥理資料。

臨床應用慢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臨床以咳嗽、痰多清稀、咳甚而喘為特征癥狀。

用藥特征本中成藥為中西醫結合制劑,長於宣肺祛痰、兼止咳平喘,佐以收斂止咳,用藥宣降相因,散收結合,適用於外感風寒、痰濁內阻所致久咳不愈者。此外,臨床使用時不可久服,以免成癮。

用法用量口服。壹次2片,壹日3次;或遵醫囑。7日為1療程,可以連續服用3 5個療程。

使用註意孕婦、嬰兒及哺乳期婦女忌服。消化性潰瘍慎用。肺熱、肺燥之幹咳及咳痰帶血者慎用。不宜久服。服藥期間不宜再受風寒,並禁食冷物、辣椒及各種酒類。

不良反應偶見頭暈、口苦、大便幹燥。

規格貯藏0.35g/片。密封。

07

杏貝止咳顆粒

處方組成麻黃(蜜炙)、苦杏仁、桔梗、前胡、浙貝母、百部、北沙參、木蝴蝶、甘草。

功能主治清宣肺氣、止咳化痰。主治表寒裏熱證。癥見微惡寒、發熱、咳嗽、咯痰、痰稠質粘、口幹苦、煩躁、舌苔幹、脈浮滑或浮數。

現代藥理具有鎮咳、抗過敏、消炎、抗菌等作用。

臨床應用慢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臨床以發熱、咳嗽、咯痰、痰稠質粘為特征癥狀。

用藥特征本成藥長於清宣肺氣,兼以潤肺止咳,佐以清利咽喉,用藥寒溫並用,肺衛結合的特點。適用於外感咳嗽內有燥痰者。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壹次1袋,壹日3次。療程7天。

使用註意孕婦慎用。高血壓、心臟病、腎病患者慎用。服藥期間不宜再受風寒,並禁食冷物、辣椒及各種酒類。

規格貯藏0.4g/袋。密封,置陰涼處(不超過20 )。

08

止咳丸(片、膠囊)

處方組成麻黃、紫蘇子、厚樸(姜炙)、葶藶子、川貝母、法半夏(砂炒)、白果、罌粟殼、硼砂、枳殼(麩炒)、陳皮、桔梗、防風、白前、前胡、紫蘇葉、桑葉、黃芩(酒炙)、南沙參、薄荷、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降氣化痰、止咳定喘。主治風寒襲肺、肺氣不宣證。癥見咳嗽痰多、喘促胸悶、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舌淡苔白、脈浮。

現代藥理具有祛痰等作用。

臨床應用支氣管炎、變異性哮喘等。臨床以咳嗽痰多、喘促胸悶、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為特征癥狀。

用藥特征本成藥長於宣降肺氣,兼能止咳平喘、佐以收斂止咳。用藥重在祛邪化痰,恢復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兼以潤肺、斂肺,適用於風寒襲肺以肺氣不宣、咳喘較重為突出癥狀者。此外,臨床使用時不可久服,以免成癮。

用法用量丸:口服,壹次6丸,壹日2次。片:壹次6 8片,壹日3次。膠囊:口服,壹次6丸,壹日2次。

使用註意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高血壓、高血壓腎病患者慎用。不宜過量、久服。忌煙酒、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規格貯藏丸:3g/18丸。密封。片:0.3g/片。密封。膠囊:0.56g/粒。密封。

09

蘇黃止咳膠囊

處方組成麻黃、紫蘇葉、地龍、蜜枇杷葉、炒紫蘇子、蟬蛻、前胡、炒牛蒡子、五味子。

功能主治疏風宣肺、止咳利咽。主治風邪犯肺、肺氣失宣證。癥見咳嗽、咽癢、癢時咳嗽、或嗆咳陣作、氣急、遇冷空氣、異味等因素突發或加重、或夜臥晨起咳劇、多呈反復性發作、幹咳無痰或少痰、舌苔薄白、脈浮。

現代藥理具有鎮咳、平喘、抗炎等作用。

臨床應用支氣管炎、咳嗽變異型哮喘等。臨床以咳嗽、咽癢、癢時咳嗽、或嗆咳陣作為特征癥狀。

用藥特征本成藥長於疏風利咽,兼以宣肺止咳,用藥疏宣結合,適用於咳喘屬風邪為患,咽癢、嗆咳為突出癥狀者。

用法用量口服。壹次3 粒, 壹日3 次。療程7 14天。

使用註意孕婦忌用。高血壓、心臟病者慎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不良反應偶見惡心、嘔吐、胃部不適、便秘、咽幹。

規格貯藏0.45g/粒。密封。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制劑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壹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