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生粉500g、糯米粉500g、新鮮艾草嫩芽500克、糖適量、炒花生仁200g、炒芝麻200g。
做法:
1、首先準備好生粉、糯米粉、新鮮的艾草嫩芽和白砂糖、水。把生粉和糯米粉按1:1的比例混合到壹個幹凈的大盤子裏混勻備用。
2、煮壹鍋水,待水沸騰時將新鮮的艾葉倒入鍋內,不要蓋蓋,繼續煮至水開,即可撈出,瀝幹水分。待艾葉冷卻後,擰幹多余的水分,放置在砧板上,用刀背將艾葉剁碎後裝盤備用(不要用刀刃剁,剁出來口感不好)。
3、將處理好的艾草、糯米粉、生粉、糖(糖加適量,按個人口味增減)混合到壹個大盤子裏,往米粉裏慢慢加水,少量多次,邊揉面團邊加水,將米粉與艾葉充分混勻,直至面團成型(面團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以不粘手為宜)。
4、將炒制的花生仁、芝麻研磨成粗粉。
5、將研磨好的花生仁、芝麻與適量白砂糖混勻作為備用餡料。
6、將香蕉葉洗凈,裁成小塊,平攤在蒸籠上。蕉葉是用來盛放艾粄,以至於不相互粘黏的。
7、取壹小團如乒乓球大小面團,揉捏成餅狀(不要太薄,否則會漏餡),倒入兩茶匙的餡料,像包包子壹樣,把餡料包起來。
8、把裹好餡料的艾粄貼著香蕉葉放與蒸籠裏蒸25至30分鐘就可以了。
艾粄的做法二材料: 糯米粉2000g、眉豆1500kg、艾草500g、油適量、鹽適量、白砂糖適量。
做法:
1、新鮮的艾草要摘最嫩的部分。
2、用水泡以下,洗幹凈。
3、放入鍋裏,用水煮開,然後換冷水泡,泡壹天壹夜,中間要多換幾次水。
4、撈起,擠幹水分。
5、切碎,備用。
6、眉豆先煲好,晾幹水,加少許的油,白砂糖,鹽,炒幹水分,乾乾的豆沙即可。
7、炒好的豆沙餡,備用。
8、在盆裏倒入糯米粉備用,做皮用的。
9、鍋裏放適量的冷水,糯米粉,白砂糖和艾草充分攪勻。
10、所有材料攪拌均勻之後,開火煮。
11、煮的時候要不停的攪拌,糯米粉起泡泡不粘鍋就可以了。
12、放入糯米粉中,趁熱和面。
13、搓到不粘手即可,不可以太硬,不好包。
14、皮的大小由自己掌控,先做成小杯形狀。
15、豆沙餡揉成團。
16、塞到皮裏面,慢慢包起來,不要撐破皮了。
17、把封口捏實。
18、做好的放在盤子待蒸。
19、把新鮮的蕉葉洗幹凈,撕成片,大小適合,在上面塗壹層油,排好放在架子上面。
20、柴火蒸起來。
21、20分鐘起鍋。
艾粄的做法三材料: 艾草200克、白砂糖50克、糯米飯150克。
做法:
1、摘回來的艾草清洗幹凈,把比較老的硬桿摘掉。
2、放入清水盆內多清洗幾遍。
3、洗凈的艾草瀝幹水分。
4、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煮。
5、大火煮開後改小火再煮10分鐘。
6、煮好的艾葉放入攪拌機內攪拌爛。
7、攪拌好的艾葉放入適量糯米粉和白砂糖。
8、和成糯米團。
9、取其中壹塊糯米團用手團成圓形,然後再按扁。
10、平底鍋倒入適量油把做好的艾餅放入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艾粄的做法四材料: 糯米粉1000g、粘米粉500g、白蘿蔔1200g、臘肉350g、腐竹200g、蒜梗250g、艾草350g、油適量、鹽適量、胡椒粉適量、蘇打粉2g、白糖80g、面粉少量。
做法:
1、熱鍋,放多點油入鍋燒熱。
2、待油燒熱後放入腐竹入鍋炸,用鍋鏟不停地翻腐竹,讓其均勻上色。待腐竹炸至表面金黃即可。
3、炸好的腐竹瀝油,再用水泡壹個小時。
4、泡好的腐竹切成1cm長的塊,切好待用。
5、蒜梗就是蒜苗摘去綠色葉子部份剩下的莖梗。
6、蒜梗洗好切成丁。
7、臘肉用開水燙壹下,然後去皮,再切成和腐竹壹樣大小的肉丁。
8、艾草洗凈,瀝水。
9、鍋裏煮水,水開後放艾草入鍋,加入2g蘇打粉,煮好的艾草撈起瀝水。
10、蘿蔔去皮,刨成絲。
11、熱油鍋,把蘿蔔絲放入鍋裏炒,放入少量的鹽,炒至蘿蔔出水,然後把蘿蔔盛出,蘿蔔水倒了。
12、再熱油鍋,把臘肉放入鍋裏炒,炒至臘肉出油出香,放入腐竹,再炒壹會。
13、放入蒜粒,炒勻。
14、然後放入蘿蔔絲、胡椒粉、鹽,炒勻,蓋上蓋子燜四五分鐘。
15、燜好後裝盆,待溫度降至三、四十度再用來包。這樣餡料就準備好了。
16、把艾草放入料理機,再加入少量的開水,打成蓉。
17、把糯米粉、粘米粉混合均勻,再把打好的艾草蓉倒入盆裏。
18、再放入適量的開水、70g白糖、3g鹽,用手揉成面團,揉好的顏色非常漂亮,帶有抹茶那種綠色。
19、準備少量面粉,在手上抹上面粉,取壹塊糯米團,搓成圓形,再把它做成壹個小碗的形狀。
20、放入炒好的餡料。
21、把兩邊的皮合在壹起,捏緊收口。
22、蒸架上刷上壹層油,把包好好的蘿蔔粄擺上蒸架。
23、鍋裏煮水,水開後入鍋蒸20分鐘。
艾粄的做法五材料: 糯米粉3000g、生粉1000g、艾草適量、油300ml片、糖適量、炒花生適量、炒芝麻適量、白糖適量、清水適量、墊葉適量。
做法:
1、幹艾草,采摘之後曬乾,然後擇去莖梗,只留下葉子,用時提前壹天泡清水裏,中途更換2~3次水,非常繁瑣的工序。
2、泡過水的艾草放開水鍋裏煮。
3、煮十來分鐘撈起擠幹水,像壹團棉絮似的艾草剁爛。
4、大鍋裏放水、片糖熬糖水。
5、片糖熬融化 加入剁爛的艾草。
6、放花生油,需要很多油,這樣艾草做出來口感好。
7、這麽壹大鍋 放了足有半斤油。
8、加入炒過磨成粉的芝麻壹起熬。
9、熬好的艾草芝麻糖醬,煮開就算熬好了。
10、熬好艾草糖漿準備揉粉,糯米飯和生粉的比例大約3:1。
11、將艾草糖水分次倒入糯米飯裏,邊揉邊看情況添加糖水。
12、煮開的糖漿水很燙的,趁熱揉面。
13、不停的揉、揉啊揉,揉的越久越有韌性口感越勁道。
14、揉好的生坯粉團,放鍋裏蒸5分鐘。分次蒸 也太多了,
15、準備混合好的餡料:炒過的花生、芝麻、糖。
16、揉好後要盡快分小團包餡拓印。
17、蒸過的粉團趁熱揉,冷了就揉不動了,揉均勻,同樣多揉更有韌性。
18、揉好粉團,隨手抓壹小團,按扁放壹勺花生芝麻餡。
19、包起來。
20、拓印工具,必需的。
21、壹個個的拓印。
22、拓印。
23、拓印好的印粄,我們也叫艾粄,艾葉做的印粄。
24、野生的壹種樹葉,2面洗凈,鍋裏煮點熱水,倒入油,然後用那個油湯水泡著樹葉,用泡過油水的樹葉墊印粄,不會粘葉。
25、開水下鍋蒸15分鐘,出鍋。
艾粄的做法六材料: 新鮮苧葉適量、水磨糯米粉600克、紅糖少許、瑤柱適量、蝦米適量、蒜頭10瓣。
做法:
1、前幾天到鄉下去玩,在路邊找到了幾株很嫩的苧麻,本想摘多些的,可惜只看見這幾株。艾草、雞屎藤倒是見到很多。於是就摘了它的葉子拿回家做苧葉粄。
2、把苧葉水洗幹凈、鍋裏煮開水煮軟苧葉,然後撈起擠幹水分。再用刀把苧葉剁的碎碎的,或者用攪拌機打也可以。
3、泡軟瑤柱和蝦米。
4、瑤柱和蝦米切碎、蘿蔔幹切絲、紅蔥頭也要切碎。
5、把瑤柱蝦米還有蘿蔔乾,蒜頭壹起下鍋炒香。如果蘿蔔幹太鹹,可以切絲後用清水抓洗幾遍。把鹹味洗掉。
6、這次找到的苧麻太少了,所以糯米粉團顏色較淡。和糯米粉團的方法:剁碎的苧葉摻和在燙過的糯米粉中,粉團是甜的,包的餡的味道是鹹的。
7、把粉團分成小塊,包上炒過的餡。
8、包好的苧葉粄。
9、上鍋蒸20分鐘左右就差不多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