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東北過年有哪些習俗?

東北過年有哪些習俗?

東北人非常大氣

喜歡喝酒

腌制酸菜是東北人冬天必備的壹道菜。

東北過年的習俗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有許多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尤其是在東北。

在過去,幾乎所有辭舊迎新、祈求好運的慶祝活動都在除夕舉行。全家人都應該穿上新衣服。這頓飯是第壹次品嘗年菜,葷素皆可。平時要有紅燒肉、燉羊肉、米線、紅燒肘子條、元寶肉、南方炸丸子、四喜丸子、凍雞、凍魚、凍豬肉、豆醬、豆豉豆腐、芥菜墩、麻辣芥菜、炒鹹菜、冬瓜等年菜。

東北人有除夕守歲的習慣。為了珍惜逝去的歲月,男女老少不得不徹夜不眠,從事不同的娛樂活動,這就是所謂的“守歲”。小孩子壹直都是隨意玩,搖空竹,轉陀螺,扭推廣計劃,扔骰子,玩牛卡,玩玻璃喇叭,吹口琴,玩皮影戲,點燈籠,玩“滴滴金兒”,“老鼠”,“黃煙帶槍”。

看新年從吃年夜飯開始。這年夜飯要慢慢吃,從點燈籠開始,有的家庭要吃到深夜。在這個“壹夜兩歲,五班兩歲”的夜晚,家人團聚,歡聚壹堂。壹家人圍坐在壹起,桌子上擺滿了茶和水果。春節期間,少不了壹大盤蘋果,叫“平安”。

最後全家人在餃子裏吃了壹頓素飯,叫做“五更餃子”,“餃子團圓”。幾百個餃子中,只有壹個有硬幣,這意味著吃這個餃子的人會有壹個好年景。

在東北,壹些家庭要提供壹鍋米飯,這是在新年之前煮的。叫做“下壹年的米”,意思是每年都有剩飯,今年還是吃上壹年的糧。“年飯”通常是用大米和小米混合烹制而成。東北俗話說“兩米米”,因為黃白相間,所以叫“兩米米”,是“壹個鍋裏有金銀”的“金銀米”。在江南,過年前要提前準備好年飯,放在竹籃裏,上面放上紅橙、五菱、菱角、金元寶餅等水果,插上松柏枝,稱為“年飯”。在很多地方,守歲時準備的糕點、瓜果都是為了贏取壹個幸運符:吃棗(春天來得早)、柿子(萬事如意)、杏仁(喜人)、長壽果(長生不老)、年糕(壹年比壹年高)。除夕夜,壹家人吃得不亦樂乎,有說有笑。

正月初六“送貧”是自古以來頗具特色的過年習俗,意為祭祀窮人。早在宋代,送貧的習俗就相當普遍。宋代以後,送貧的習俗依然盛行。送貧的儀式大多是:送貧時,要為“貧”準備象征性的車船,給“貧”帶幹糧。有些地方還有“香蕉船送窮人”的做法。好像各地都有自己的送貧方式。民間廣為流傳的送貧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的貧窮困苦,迎接新的壹年更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和墻上貼上“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由來已久的民俗。“福”字代表“幸福”、“吉祥”、“好運”。在我國,尤其是北方,為了充分體現這種向往和祝願,“福”字倒貼,表示“福已降(到)”。

還有人把“福”字精心制作成各種圖案,如壽桃、鯉魚躍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寫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是手寫的。現在在市場和商店都有賣。

東北有句民謠:“蜜瓜祭竈,新年來”。老東北過年要祭竈——希望“竈神”保佑全家平安。祭竈時用蜜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用膠狀麥芽糖做成,甜中略帶酸味。

春節期間,老東北壹般用糕點祭神祭祖,如蜂蜜、薩其瑪等。這些不僅是東北滿族和蒙古族少數民族的食物,也是東北人的必備食物。東北人也有在除夕吃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祀神靈的名義,後來又與“不僅僅是吉祥的慶典”聯系在壹起。因此,魚既是美食,也是祭品。老東北過年也會有很多糖果、幹果、瓜子、“雜家兒”。所謂“什錦果”,就是現在的什錦果脯。這些小吃是人們圍坐在火爐旁,安享晚年時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