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大腸的各種食譜2
豬大腸各種食譜2(16張)
豬大腸性寒,味甘;具有潤腸、去下焦風熱、止尿頻的作用。
用豬大腸治療大腸病變,具有潤腸、治燥、調血痢的作用,古代醫家常用於痔瘡、便血或血痢。如《仁齋知止方》、《齊效良方》中的豬藏丸,《本草蜢油》中的連克丸等。都是治療直腸疾病的名方,其中使用了豬大腸。
“前進。食治”:豬的腸道有壹個洞,主洞出血很多。唐?口:主虛渴。尿液敷布。
本草:治大腸、小腸風熱。本草綱目:潤腸治燥。《生活情趣飲食譜》:外感不明、脾虛泄瀉者,均為禁忌。
壹般人都能吃。
1.適用於痔瘡、便血、脫肛等結直腸疾病患者;適合尿頻的人;
2.感冒期間避免進食;因其性寒,凡脾虛便溏者,亦為忌口。
豬大腸各種食譜1
豬大腸各種食譜1(20張)
豬大腸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的功效。
菜肴的特別編輯
胡椒大腸
豬大腸
豬大腸(5張)
原材料:
花椒、大腸、料酒、醬油、味精、油、姜、蒜。
練習:
1,油鍋,油熱,爆香姜蒜;
2、大腸翻炒片刻,煮料酒和醬油;
3.加入辣椒繼續翻炒;
4、加入少許開水,用中火蓋2分鐘;
5、加入少許鹽和味精調味,收汁出鍋。
腌肥腸
原料
豬腸2500克,鹽75克,糖50克,茴香20克,肉桂13克,料酒25克,味精3克,紅曲少許。
工作方法
1.將豬腸切成段。剖開腸內側,刮去臟物,用鹽或明礬搓幾次,清水反復沖洗,洗凈腸內外。最後用開水燙壹下,再刮壹遍,保持幹凈。
2.在鍋架的火上,放清水,加入鹽、糖、料酒、紅曲、茴香、桂皮、味精等調料,先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再煮壹會兒,即成鹵汁香腸。
3.放入壹鍋腌制好的香腸湯中,大火燒開撇去油脂,然後改用中小火腌制1.5-2小時。腌制好的香腸要煮透,隨時用筷子戳壹下,查看成熟度(壹般是以筷子輕輕壹戳就能刺穿腸子為準)。香腸還沒熟,不能嚼;如果煮的太爛,就像豆腐渣壹樣,不吃了。香腸腌制好後,取出晾涼,切片,裝盤食用。
姜絲炒大腸
食材:肥腸300克、姜5片、蒜2片、1片調料:A:醋精、醬油1小勺鮮雞粉1/2小勺各壹份。
產量:1。所有材料都經過清洗。大腸切片,姜切絲;將紅辣椒去蒂去籽,切絲;大蒜去皮切片備用。
2.鍋內熱1湯匙油,放入大腸翻炒,放入蒜片翻炒至香,再放入姜絲、紅辣椒絲、材料A翻炒均勻,即可食用。
練習編輯
豬腸用於運輸和消化食物。它們的韌性很強,沒有豬肚那麽厚,脂肪也適量。按豬腸的功能可分為大腸、小腸和腸頭,它們的脂肪含量不同。小腸最細,腸頭最胖。
用豬大腸做菜
用豬大腸烹飪菜肴(7張)
豬大腸適合燒、燉、鹵制、煎,如“倒大腸段”、“鹵制五香大腸”、“煎肥腸”、“九轉肥腸”、“炸點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