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有什麽危害?怎麽補營養?
貧血時血液攜氧能力減弱,可使全身各系統器官的功能受到危害。根據貧血程度輕重和時間長短,患者的年齡及有無基礎疾病(特別是心、腦血管、肺)而有不同程度的影響:1.壹般表現:疲乏、易倦是貧血最常見的癥狀,貧血嚴重時部分患者還可出現低熱;2.心血管系統:活動後心慌、氣短最為常見,部分嚴重貧血患者還可出現心絞痛、心力衰竭,檢查時可有輕度怵音,下肢水腫、心電圖出現改變。3.神經系統:頭痛、頭暈、目眩、耳鳴,註意力不集中、失眠或暈厥,嚴重貧血可出現神誌模糊或癡呆等癥狀,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貧血常伴肢體麻木、感覺障礙等。4.消化系統:食欲減退、腹脹、惡心較為常見,溶血性貧血患者可有黃疸和脾臟腫大;5.泌尿生殖系統:腎臟濃縮功能減退,患者常有多尿、尿比重降低、性欲降低,女性患者常有月經不規則、過多或減少;6.其他:皮膚幹燥、毛發枯疏、少光澤。 (壹)按發病機理可分為: ①造血不良性貧血:如再障; ②紅細胞過度破壞造成的貧血: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③失血過多造成的貧血:如潰瘍或腫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等。 (二)按細胞大小形態可分為: ①大細胞性貧血,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②正常細胞性貧血,如溶貧、再障等; ③單純小細胞性貧血如慢性感染性貧血。 ④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如缺鐵性貧血等。 貧血是我們大家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確切地說貧血只是壹種癥狀而不是具體的疾病,各種疾病都可以伴有貧血。 所謂貧血是指循環血液單位容積內血紅蛋白最低於正常值的下限。 我國診斷貧血的血紅蛋白標準為:成人男性低於120g/L,女性低於110g/L,孕婦低於100g/L。 貧血是多數疾病的***同癥狀,所以原因之去除是及重要的。在病因診斷未確之前切忌物亂投藥物,例如維生素例如維生素B12、葉酸、鐵劑,這樣之處理是不會見效的,反而因疏忽病因延誤病情,這樣有害病人造成嚴重後果。例如胃炎引起的貧血,只顧壹味地治療貧血而疏忽治療引起貧血的癌癥,那真是舍本逐末的。 治療貧血效果,取決於病因的性質及其是否可以根除,如果病因是可以徹底清除,貧血也是可得到治療,若難治療的病因只能采取對癥治療,根據不同病因給予不同的治療原則如下: 1.出血:出血是貧血最常見的病因之壹,又因不同之原因引起的,給予適當止血措施是很重要的,月經過多可用手術或荷爾蒙治療,再予以原因治療,貧血是可以治療的。 2.營養缺乏:營養缺乏引起的造血原料不足而發生的貧血,例如缺鐵性貧血,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豆芽細胞貧血及缺鐵性貧血,分別予營養來補充,貧血治療效果良好,但是引起營養缺乏的原因如不去除療效常不拘理想,即使壹時見效,但停止予營養素補充,貧血很快復發。 3.慢性疾病:感染或癌癥能夠控制,貧血就能夠減輕。內分泌疾病給予矯正,貧血就可以減輕。慢性腎衰竭、肝硬化、晚期癌癥及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等造成之貧血,因為基本疾病之療效很差,除了輸血,貧血是很難減輕的。 4.藥物繼發之溶血性貧血,再患者停止與藥物接觸之後,貧血大多能很快或逐漸減輕甚至消失。但某些藥物引起的再生不良性貧血,即使病因明確,患者也未再接觸之,患者也很難恢復或治療。這時如果以骨髓移植可以獲得治療的。 治療貧血方法壹般有藥物治療,輸血、脾臟切除術及骨髓移植法,根據不同類型之病因,采用壹種或多種療法來進行治療。 貧血,並不是壹種獨立的疾病名稱,它是多種不同病因或疾病引起的壹系列***同癥狀。造成貧血的原因很多,治療也各不相同,對癥下藥是關鍵。 ⑴缺鐵性貧血正常人體是不易缺鐵的,因為食物中含鐵豐富,而且體內不斷衰老破裂的紅細胞所釋放出的鐵又可反復被機體所利用。但是在慢性失血(如鉤蟲並痔瘡、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等)、胃腸道對鐵的吸收功能不良(如胃酸缺乏)、機體對鐵的需要量增加(如妊娠期婦女)和紅細胞大量破壞(如瘧疾)等情況下,往往引起鐵的缺乏而致貧血。鐵劑是治療這類貧血的有效藥物,常用的有硫酸亞鐵、枸櫞酸鐵銨、富馬酸鐵、右旋糖酐鐵等。口服鐵劑壹周,血液中網織紅細胞即可上升,10~14天達高峰,2~4周後血紅蛋白明顯增加。但達正常值常需1~3個月。為使體內鐵貯存恢復正常,待血紅蛋白正常後尚需減半量繼續服藥2~3個月。 ⑵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這類貧血是由於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所引起。食物中每天有50~200微克葉酸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吸收,正常人每天需要葉酸約50微克,壹般來說不易造成缺乏。但由於某種原因致使體內葉酸貯量減少、攝入不足或需要明顯增加時(妊娠期及嬰幼兒),常常造成葉酸缺乏,引發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維生素B12能幫助葉酸在體內循環利用,而間接地促進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故維生素B12缺乏時亦可引起與葉酸缺乏相類似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又稱惡性貧血)。對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口服壹定量的葉酸即能生效,但對肝硬化或使用了葉酸對抗劑(氨甲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芐胺嘧啶等)所致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用葉酸治療無效。因為此時體內的二氫葉酸還原酶缺乏或受到抑制,不能使葉酸轉變成四氫葉酸而發揮效應,故必須用其代用品——甲酰四氫葉酸鈣治療才有效果。 對因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惡性貧血,可肌肉註射維生素B12治療。單用葉酸僅能改善血象,對神經系統損害無能為力,故兩藥合用可起協同作用,療效更高。 ⑶再生障礙性貧血由於骨髓造血機能減退或衰竭而引起。血液中不僅紅細胞減少,而且白細胞和血小板也減少。對此類貧血,國內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常用藥物有苯丙酸諾龍、碳酸鋰、氧化鈷等,以刺激造血功能,對部分病人有壹定效果。 加拿大、美國科研人員試用精氨酸丁酸鹽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有壹定效果,正準備生產片劑和針劑使用。 由上看出,治療貧血,對癥選藥很重要,但必須強調:在對癥治療的同時必須積極尋找病因,只有去除病因,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 貧血”是指單位容積血液內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正常成人血紅蛋白量男性為12—16克/100毫升,女性為11—15克/100毫升;紅細胞數男性為400壹550萬/立方毫米,女性為350—500萬/立方毫米。凡低於以上指標的即是貧血。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伴有頭昏、乏力、心悸、氣急等癥狀。 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多種: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等。壹般要給與富於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含豐富無機鹽和飲食,以助於恢復造血功能。 避免過度勞累,保證睡眠時間。 (1)飲食調攝:飲食營養要合理,食物必須多樣化,食譜要廣,不應偏食,否則會因某種營養素的缺乏而引起貧血。要富有營養及易於消化。飲食應有規律、有節制,嚴禁暴飲暴食。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肝、豬血、瘦肉、奶制品、豆類、大米、蘋果、綠葉蔬菜等。多飲茶能補充葉酸,維生素B12,有利於巨細胞性貧血的治療。但缺鐵性貧血則不宜飲茶,因為飲茶不利於人體對鐵劑的吸收。適當補充酸性食物則有利於鐵劑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可配合滋補食療以補養身體。 (2)勞逸結合,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 黑豆:我國古時向來認為吃豆有益,多數書上會介紹黑豆可以讓人頭發變黑,其實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隨各人喜好,如果是在產後,建議用黑豆煮烏骨雞。 胡蘿蔔:胡蘿蔔含有很高的維生素B、C,同時又含有壹種特別的營養素-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對補血極有益,用胡蘿蔔煮湯,是很好的補血湯飲。不過許多人不愛吃胡蘿蔔,我個人的做法是把胡蘿蔔榨汁,加入蜂蜜當飲料喝。 面筋:這是種民間食品。壹般的素食館、鹵味攤都有供應,面筋的鐵質含量相當豐富。而補血必須先補鐵。 菠菜:這是最常見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補血食物,菠菜內含有豐富的鐵質胡蘿蔔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補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如果不愛吃胡蘿蔔,那就多吃點菠菜吧。 金針菜:金針菜含鐵數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鐵質含量豐富,同時金針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C、蛋白質、脂肪及秋水仙醉堿等營養素。 龍眼肉:龍眼肉就是桂圓肉,任何壹家超市都有售。龍眼肉除了含豐富的鐵質外還含有維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補血的同時還能治療健忘、心悸、神經衰弱和失眠癥。龍眼湯、龍眼膠、龍眼酒之類也是很好的補血食物。 蘿蔔幹:蘿蔔幹本來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維生素B極為豐富,鐵質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卻是最好的養生食物,它的鐵質含量除了金針菜之外超過壹切食物。 需要註意的是:貧血者最好不要喝茶,多喝茶只會使貧血癥狀加重。因為食物中的鐵,是以3價膠狀氫氧化鐵形式進入消化道的。經胃液的作用,高價鐵轉變為低價鐵,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飲後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鐵,從而阻礙了鐵的吸收。其次,牛奶及壹些中和胃酸的藥物會阻礙鐵質的吸收,所以盡量不要和含鐵的食物壹起食用。 1.活動無耐力 與貧血致組織缺氧有關。 2.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 與鐵供應不足、吸收不良、丟失過多或消耗增加有關。 3.知識缺乏 與家長及年長患兒的營養知識不足有關。 改善貧血壹方面需要滿足人體制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紅素鐵,同時也需要加強人體 自身骨髓的造血能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阿膠能有效促進骨髓細胞的增殖,激活機體的造血系統,加快血紅細胞的生成,促進血紅素鐵的吸收利用。血美萊口服液采用純正名牌阿膠,從根本上解決貧血問題,補血持久不反彈。 同時,葉酸、當歸、黨椮、黃芪、熟地,等生血造血的科學配伍,高科技的組方,是血美萊成為貧血患者補血的新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