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粽子》包含反思1活動目標;
1,感受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吃粽子,知道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吃粽子。
2.會剪中式屋頂,粽子,吃粽子的人。
3、把各種部分剪下來,然後組合粘貼成壹張完整的圖片。
4.鍛煉孩子耐心細致的創造美的能力。
5.能夠呈現自己的作品,欣賞別人的作品。
6.感受節日的氣氛。
重點和難點:
感受端午節。
可以把端午節的元素剪下來,組合成壹幅畫。
活動準備:
彩紙、剪刀、膠棒、黑卡。
活動內容:
1,講解課堂內容,小朋友們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今天我們的剪紙內容就是展示端午節。請告訴孩子們端午節做什麽。老師總結,掛艾葉劃龍舟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吃粽子。
2.分析壹下圖片內容:為了表現中國的特色,我們來剪壹個紅門的中式屋頂,門上貼個“福”字。屋檐下可以貼艾葉和粽子,然後壹個吃粽子的孩子。這幅畫基本夠用了。
3.示範:老師示範剪屋頂、門、粽子和艾葉。這些都是對稱的方法。在折疊的紙上,壹半的物體圖像被畫出,然後被剪下。
(屋頂)(粽子)
3、請孩子剪,請孩子剪下部分,然後組合粘貼,鼓勵孩子發揮想象力,創造壹些東西,不同於老師。(第壹節課結束)
4.老師示範:剪下吃粽子的小朋友。分頭切:分別切頭、身、粽子、腿,然後組合粘貼人物。
5、請切小朋友,老師巡回指導。(第二節課結束)
活動效果:
孩子們把端午節吃粽子的情節剪了出來,很有生活情趣,還不錯!屋頂是紅色的上翹屋頂。剪出輪廓,然後在裏面剪出壹些空心的線條。粽子是三角形的,有些圖案是鏤空剪出來的。很讓人欣慰的是,小朋友在切吃粽子的小人時很有創意:有的角色把五官都切了出來,正張著嘴吃粽子,是壹部分壹部分切的;有的人壹氣呵成地從壹張紙上剪下壹個小人,然後在胸前放壹個綠色的三角形粽子,簡單地表現了吃粽子的小人,表現了孩子的童心。
反思:
這兩個活動都是圍繞端午節這個孩子們都很熟悉的全國性節日來設計的。孩子們願意接受節日的傳統習俗作為剪紙活動,因為他們自己對這些東西很熟悉,所以制作的時候有感情,會更有創意。這也是大綱要求的:教育活動的選擇要貼近兒童生活,選擇兒童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要有助於拓展兒童的閱歷和視野。孩子們壹開始覺得劃龍舟很難,他們害怕困難。經過老師的指導,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把最難的水龍頭分成幾個簡單的部件。孩子有信心做出並順利完成任務,這也說明教育活動的選擇要適合孩子現有的水平並具有挑戰性。這樣孩子現有的水平會提高,能力會增長。
幼兒園大班教案《粽子》包含反思2的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理解故事內容。
2.大膽想象,講故事。
3.願意參加團體遊戲。
4.通過老師大聲朗讀,讓孩子帶著感情去閱讀和參與表演,讓孩子感知故事。
5.讓孩子大膽表達對故事內容的猜測和想象。
活動準備:
1.孩子們在活動前了解制作粽子的材料和方法。
2.粽子ppt裏的故事
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通過觀察小動物的動作和表情,大膽猜測故事內容。
2.難點:通過看、說、猜來理解故事情節,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活動流程:
壹、謎語的引入引出主題。
1,謎語:三角形四長,珍珠藏在裏面。妳應該吃珍珠肉,脫掉衣服。
問題:猜猜這是什麽食物?孩子們,妳們吃過粽子嗎?我們打算什麽節日吃粽子?(端午節)妳喜歡吃什麽口味的粽子?
2.老師:今天老師給孩子們帶來了壹個關於粽子的故事!故事裏的粽子和妳吃過的不壹樣,那它包的是什麽?讓我們壹起看書,聽故事。答案就在故事裏。
3.教師展示ppt1引導幼兒認識故事話題“粽子裏的故事”。
二、展示圖片,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大膽講故事。
1,展示ppt2,老師:奶奶的肚子裏裝滿了故事,她的故事很多!每個人都喜歡聽她的故事。
問題:有哪些小動物來聽奶奶講故事了?(松鼠、狐貍、兔子、猴子、鳥)
大家是怎麽聽來這麽美的故事的?(認真敬業)
2.展示ppt3並提問:
(1)奶奶生了壹場大病之後,說話都不能大聲了,大家再也聽不到什麽好聽的故事了。奶奶很著急。她該怎麽辦?妳有什麽好主意嗎?(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老師:孩子們想了很多辦法來幫助奶奶。讓我們看看奶奶是怎麽做的。
3.展示ppt4並提問:
(2)上面有什麽?(粽子葉,糯米)
(2)奶奶在做什麽?她是什麽表情?
(3)老師總結:原來奶奶有壹個願望,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裏,誰吃粽子誰就能講很多故事。
4、展示ppt5、
5.奶奶包了粽子。誰會吃?
6.提問:
(1) PPT 5:誰來了?松鼠,吱吱,吱吱,來了壹只小松鼠。吃,吃,吃粽子,講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完粽子講故事了嗎?“(沒有)
(3)老師總結: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裏立刻有了故事,但是小松鼠不會說話。他不停地尖叫,“吱吱……”但他講不出故事。下壹個會是誰?
7.展示ppt7和8並提問:
(1) PPT 7:誰又來了?(小狐貍)李麗麗,李莉,壹只小狐貍來了。吃,吃,吃粽子,講故事。
⑵ppt8:狐貍吃完粽子會講故事嗎?(不能)
(3)老師總結:小狐貍吃了粽子,肚子裏有故事,但不會說話。他不停地喊,“李麗麗”,但他講不出故事。
8、結合小松鼠和狐貍吃粽子的場景,鼓勵孩子大膽猜測其他小動物吃粽子的場景。
(1)除了松鼠和狐貍,還有哪些小動物吃過粽子?(鳥,兔子,猴子)
⑵引導幼兒分別想象和講述小鳥、兔子、猴子吃粽子的故事。
老師:能不能跟老師學學松鼠狐貍來吃粽子,說說其他小動物?
②他們都講故事?
那麽多小動物吃粽子,肚子裏有故事,為什麽不能講故事?7.展示ppt9並提問:
(1)他們不會講故事。妳怎麽想呢?(非常難過和焦慮)引導孩子觀察兔子和狐貍的表情以及小動物周圍的各種符號,大膽猜測小動物的心理活動。他們會對彼此說些什麽?
小動物雖然吃粽子,但是不會說話,不會講故事。我們做什麽呢我很急,妳知道嗎?
讓我們來看看小動物們都想到了什麽。
8.展示ppt10,11並提問:
(1) ⑴ppt10:這個時候誰在這裏?(小女孩)小女孩在做什麽?(采蘑菇)
老師:原來小動物想找小女孩幫忙。小動物為什麽要找小女孩幫忙?(因為小女孩會說話)
小女孩會答應幫助他們嗎?
(4) ⑷ppt11+0:小女孩答應他們了嗎?小女孩為什麽要逃跑?
5.老師總結:小動物們歡天喜地地壹起沖了過來,吱吱叫著,哩哩啦啦,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小女孩嚇壞了,扔下竹籃拼命地跑。
9.展示ppt12、13和14,並提問:
(1) ⑴ppt12:小女孩被嚇跑。我該怎麽辦?
⑵ppt13:動物們用了什麽方法把小女孩找回來?
⑶⑶PPT 14:小女孩回來了嗎?她怎麽回來的?
10,展示ppt15,16,17,18:提問:
(1) ⑴ppt15:老師:小女孩挑來挑去,直到來到小房子前。老婦人站在門口等小女孩。當她看到那個小女孩時,她會說什麽?(漂亮的小姑娘,快來吃粽子。吃粽子,講故事。)
⑵ppt16:老師:好吃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壹個接壹個的吃。把所有的故事都吃到肚子裏去!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條件優越,有幾代人的照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太懂得關心他人,分享意識不強,缺乏情感。於是,我在大班開展了壹個語言活動“粽子裏的故事”。活動中,我以粽子為核心,貫穿全程,讓孩子們通過看、說、猜,通過有趣的語言遊戲,來理解故事:“。幫助孩子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鼓勵孩子大膽表達,收獲更多情感。
活動中,我壹直堅持向孩子們拋問題,啟發他們尋找答案。比如我沒有告訴孩子遊戲怎麽玩,而是說“如果我對他耳語了什麽,我該怎麽做才能讓最後壹個孩子知道?”這樣,孩子就可以通過思考和說話獲得遊戲規則。
整個活動內容豐富,利用繪本場景進行“聽說”訓練,傳遞了愛老情懷,培養了助人為樂的美德,體驗了分享的快樂。
總之,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了快樂,收獲了知識,活動的目標得到了有效的實現。但是,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有時讓我措手不及。今後,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讓教學活動變得更加有趣和完美。
百科:粽子是糯米的壹種,又稱“角粟”、“筒粽子”。它是用粽子葉包裹糯米蒸成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食品之壹。粽子出現在春秋以前,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