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栝樓連作高產栽培技術措施的深入分析

栝樓連作高產栽培技術措施的深入分析

近年來,隨著木瓜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木瓜種植大戶的數量開始逐年增加。然而,由於嚴重的病蟲害,木瓜的生產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本文總結了壹套木瓜連作高產種植技術措施,希望對農民有所幫助。

1,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很重要。壹般出口香港的幼瓜都是選頭尾壹致的,耐熱,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產量高。主要栽培粵農節瓜、玲瓏節瓜、下關節瓜等優良品種。

2.育苗

2.1培養土選擇和育苗大棚消毒

由於土地連作嚴重,菜市場采集的營養土不能用於栽培土的選擇,必須使用經過嚴格殺菌消毒的育苗專用營養基質。育苗大棚要嚴格消毒,可以用福爾馬林。

2.2播種和幼苗管理

播種前,通常將種子浸泡在55℃左右的溫水中,並不斷攪拌。冷卻後,將種子浸泡12h,使其吸水膨脹。浸種後取出種子,用濕布包裹,放在30℃左右加速發芽,種子發白時即可播種。壹般用54孔的甜瓜專用育秧盤。幼苗拱起後,子葉伸長,真葉出心後定苗。栽植前1周左右鍛煉幼苗,適當降溫,增加苗棚通風,使幼苗逐漸適應惡劣的自然環境,增加抗寒耐熱能力。

2.3整地和施肥

木瓜根系發達,喜濕不喜澇,耐肥不瘠薄。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高,但以深厚疏松的土壤為好。整地開溝前壹次性施足基肥是保證木瓜穩產高產的重要措施。壹般每公頃施腐熟農家肥22500公斤,餅肥1125公斤,三元復合肥750公斤,微生物有機肥1500公斤。攤鋪後,壟溝擡高2米。為保證保瓜生長期土壤疏松,減少雜草危害,整地後鋪設微噴灌帶,覆蓋黑色塑料薄膜。高壟地膜覆蓋能有效降低土壤表面的空間濕度,達到防治多種病害的目的。

2.4殖民化

節瓜苗兩片葉合生時,要及時栽植,間距30cm,分兩行栽植,每公頃37500株,噴施800倍多菌靈溶液。

3.田疃管理

3.1肥水管理

定植後4 ~ 5天,根系固定後晴天進行第壹次追肥,壹般追肥0.5%濃度的三元復合肥水,促進早出苗遲,新根早;開花前適當增加濃度進行二次追肥,促進果實生長發育;采摘後每隔7 ~ 10d追肥壹次。施肥最好結合微噴肥水壹體化,既省力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盛果期加強水肥管理,全生育期保持畦面濕潤,保證連續結果,延長其收獲期。

3.2修剪和腳手架

瓜藤開始攀援時,要及時豎立,支架以人字為主。架設完成後,及時拉好繩子,綁好藤蔓,壹般在陽光明媚的下午進行,防止藤蔓斷裂。節瓜生長前期以主蔓結果為主,1m以下側蔓全部打掉,保證主蔓早結果,中期發生的側蔓適當保留。瓜蔓閉合後,及時采摘主蔓,控制主蔓無效營養生長,采摘後的蔓發芽速度慢,莖蔓營養積累豐富、粗壯,容易形成優質雌花。側蔓結果後留兩片葉時及時采摘,有利於提高中後期高產。整個生長期內及時清除老葉、黃葉,保持田間良好的通風換氣條件。為了保證優質瓜的高比例,減少植株的養分消耗,應及時去除多余的雄花和畸形瓜。

3.3輔助授粉

木瓜出口最好的標準是頭尾壹致的圓柱體。早春和初秋,有時氣溫較低,昆蟲活動量較低,應在早晨進行人工授粉。壹朵雄花能開出2 ~ 4朵雌花。人工授粉後可顯著提高座果率,顯著減少畸形瓜,顯著改善果實的商品特性。如果是高溫導致坐瓜不暢,可用左果靈輔助坐瓜。

4、病蟲害防治

連作節水瓜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和枯萎病,尤其是猝倒病、枯萎病和枯萎病。主要害蟲有薊馬、蚜蟲、瓜螟和斑潛蠅等。,尤其是薊馬。

4.1幼苗控制

苗期主要是防治立枯病和留瓜造成的危害。猝倒病可用70%敵克松3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福美雙800倍液交替處理,配合噴霧和噴根。保瓜可用杜邦康寬和高效氯氰菊酯800倍液防治,移栽定植前需混藥壹次,以預防為主。

4.2營養生長期的預防和控制

在從種植到采摘瓜的營養生長期,主要是防治瓜類枯萎病、霜黴病、疫病,結合防治薊馬、蚜蟲、瓜絹螟等害蟲。

尖孢鐮刀菌的發生和流行與連作、品種抗性、氣候和栽培條件有關。以抗性品種為基礎的綜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防治重病區的尖孢鐮刀菌[5]。西葫蘆枯萎病是壹種土傳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患病或未被高溫肥料分解,或在種子中越冬。當受到西葫蘆根分泌物的刺激時,它可以萌發。l侵入根部,進入維管束後長出菌絲和分生孢子,向上蔓延。防治尖孢鐮刀菌的最佳藥劑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灌根,但由於節瓜根系發達,最好在膜下微噴的同時灌根。

霜黴病和疫病是節瓜最常見的病害,其發生與節瓜生長季節的雨霧密切相關。雨季發生早,疫病也發生早;降雨相對正常時,病情較輕[7]。在早晨持續雨霧的季節,當空氣濕度超過80%時,有利於霜黴病的發生。壹般對霜黴病、疫病進行綜合防治。在氣溫低於24℃並伴有持續的雨或霧之前,噴灑壹次德國拜耳公司的氟菌。霜黴威500倍液能有效預防西葫蘆霜黴病和疫病的發生。田間感染後,可采用銀法利、瑞香錳鋅、刺克交替噴灑進行防治。

薊馬小動作靈活,抗性強,常躲在節瓜的嫩部吸收食物,造成大量為害時失去綠色幼葉,生長點受阻,節間變短,絨毛發黑,花和幼果易脫落[8],斑駁瓜皮和畸形瓜增多,在節瓜田連作適宜的外部環境下極易發生,嚴重影響節瓜商品化。壹般可同時防治薊馬和蚜蟲,薊馬專用藥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 ~ 4000倍液噴霧。在爬藤初期、初花期、盛花期壹次性防治薊馬和蚜蟲,同時配合使用黃色捕蟲器,效果較好。如果噴灑後6小時內下雨,必須再次噴灑,節瓜收獲前必須控制好薊馬和蚜蟲。

也可以用20%三唑酮20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防治西葫蘆白粉病;可噴施70%甲基硫菌靈800 ~ 1000倍液或50%多菌靈1500倍液防治西葫蘆炭疽病。

4.3收獲期間的預防和控制

為了保證商品瓜的安全,在開始采收前7天就要停藥,所以在開始采收前就要進行病蟲害防治,這是木瓜生產中最關鍵的環節。

在節瓜收獲期間,頻振殺蟲燈主要用於誘殺鱗翅目害蟲,黃色捕蟲器用於誘殺果蠅、煙粉虱、有翅蚜蟲等。性誘器用於誘殺斜紋夜蛾和瓜螟。病害不是特別嚴重的壹般不用藥,病蟲害嚴重的要進行化學防治,但要註意安全間隔期,壹般選用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

5、適時采收

開花授粉後7 ~ 10天,皮膚整齊有光澤。當單瓜重量在250 ~ 300 g時,即可采收上市。適時采收不僅可以增加產量,還可以提高產品的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