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題目:平菇栽培管理技術及配方篩選。
主營:食用菌生產加工
姓名:袁
學號:211701040005。
指導老師:朱鈺
時間:2020年4月20日
平菇栽培管理技術及配方篩選。
摘要:平菇是壹種罕見的食藥用菌,可治療胃病、感冒、哮喘、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其口感酥脆,菇蓋嫩滑,菇柄耐嚼,用幹香菇煲湯,氣味特殊,味道鮮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註重飲食健康,“壹肉壹菜壹菇”的膳食結構被廣泛推廣。平菇作為壹種優良的食用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然而,由於野生平菇的稀缺和人工栽培技術的不完善,平菇市場現在供不應求。為了提高平菇的產量,本文探討了平菇的栽培技術和配方篩選,對平菇市場的空缺有壹定的意義。
關鍵詞:平菇;人工栽培;菌種生產;配方篩選等。
目錄
1的前言和概述.........................................................................................................................2
2平菇的生長條件和栽培環境...........................................................................................2
3.菌種配方的選擇及蘑菇棒的生產.......................................................................................2.
3.1原始種子制作...........................................................................................................................2
3.2栽培品種制作.......................................................................................................................3
3.3生產...................................................................................................................通過液體菌種3
4培育和管理..............................................................................................................................3
4.1選址...........................................................................................................................3
4.2在…建造壹個棚子.................................................................................................................................四
4.3現場管理...........................................................................................................................四
4.4挖坑做床...........................................................................................................................四
4.5脫袋培養............................................................................................................................四
4.6蘑菇成熟期的管理....................................................................................................................5
4.7收獲..............................................................................................................................5
4.8保存和幹燥........................................................................................................................5
5結論和討論...........................................................................................................................6
6篇參考文獻................................................................................................................................七
7感謝..................................................................................................................................8
1前言
平菇屬於木材腐生真菌,也屬於腐生真菌。可以用爛木頭栽培,也可以用土覆蓋。很久以前,我國的《本草綱目》、《千金方耀》等相關典籍中就有記載。可治療胃病、感冒、哮喘、高血壓等多種疾病。此外,平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元素等營養成分,營養價值很高。是壹種不可多得的“藥食同源”菌類,也是壹種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具有保健、美容、延年益壽的作用。總結:平菇的營養價值很高,除了上述的以外,還具有滋補強壯、解毒收斂、化解積食、降血脂等作用。其藥用價值有以下幾點(1):可用於動脈硬化、高血壓、腦血管意外,對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有壹定的療效和幫助;(2)可用於肺癌等各種癌癥,可用於輕度治療。(3)長期食用可治療神經衰弱,有助於改善頭暈、失眠。(4)可用於治療胃潰瘍、消化不良等慢性疾病。但由於市場行情好,物以稀為貴,平菇數量供不應求。
2平菇的生長條件和栽培環境喜歡濕熱的季節(天氣)。
①培養溫度在25 ~ 40℃之間,
②平菇屬於極需氧菌,菌絲的生長、菌核的形成、子實體的形成都離不開充足的氧氣。
(3)平菇的生長期需要強光,
(4)對空氣的相對濕度很高,要求在75%-90%之間;(5)栽培時間長,壹年可栽培兩次。
⑥培養周期約為10個月。(有些高海拔地區只能種壹季,每年6、7、8月份都要種,10月份收割。)
3.菌種配方的選擇及菇棒的生產。
3.1制種適宜的培養基配方為:①棉籽殼68%,木屑8.5%,麩皮20%,豆粉1%;②棉籽殼75%,麩皮22.5%,石灰1%,石膏1%,磷酸氫二鉀0.5%。③木屑70%,麩皮20%,豆粉7.5%,糖2%,磷酸氫二鉀0.5%,含水量65%。④小麥75%,豆餅3%,鋸末20%,石膏1%,石灰1%,適量水。我們自己實驗結果證明,配方③是最好的,菌絲健壯、有活力。配方②生長快,但菌絲散。配方①的菌絲最白最壯,但生長壹般,④中等。此外,小麥種子的制作方法如下:將小麥種子浸泡8-12小時,沸水煮至無白心,水冷卻至約5%-10%,不發粘,加入酸堿平衡劑,裝瓶,滅菌,冷卻,接種母種,22℃-25℃培養25-30天。
3.2制作栽培種的適宜培養基配方為:①棉籽殼70%,麩皮65,438+05%,鋸末65,438+00%,豆粉2.5%,石灰65,438+0%,石膏65,438+0%,二氫硫酸鉀0.5%。②木屑55%,麩皮25%,糖18%,石灰1%,石膏1%。③棉籽殼75%,麩皮7.5%,豆餅15%,石灰1%,石膏1%,磷酸氫二鉀0.5%,含水量65%左右。將培養基制成菌棒,裝袋滅菌,冷卻,接種菌種,恒溫培養20-35天。我們自己的實驗結果表明,配方①的菌絲生長旺盛、濃密,但生長速度適中,出菇大,菇柄長而粗。配方2生長周期長,但蘑菇整齊。蘑菇腳很短。配方3生長緩慢,小而密的蘑菇狀,柄長。
3.3液體培養的液體培養基配方為:①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酵母膏5g/L,磷酸氫二鉀1g/L,pH適中。②土豆粉25g,維生素B10.01g/L,硫酸鎂0.5g/L,pH自然。③大豆12g(豆漿機均質過濾),葡萄糖20g,水1H,pH自然。④玉米粉20g,葡萄糖5g,果糖25g,蛋白腖5g,硫酸銨2.5g。將上述配方制成液體,過濾,分裝於錐形瓶中,冷卻,滅菌,接種,置於轉速為65438±050 rpm的恒溫搖床中,在22℃左右培養72-96小時。包水明、李榮通、於誌堅、陳傳紅等人的實驗結果和他們自己的實驗證明,配方③菌絲生長良好,出菇整齊壹致(綜合考慮,大豆培養基最好。)。配方②生長適中,菇腳短,肉薄。配方④制作的培養基顆粒均勻,莖桿長,肉質厚。
4栽培管理
4.1選址
食用菌栽培場所應設在水源附近陽光充足的地方。平菇對土質要求高,壹般選擇在土壤疏松肥沃、排灌優越的空曠地。如果是果園,沙子是最好的土壤。在高溫地區可以實行水稻輪作,水稻收割後可以開始栽培平菇,增加收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
4.2工棚建設
菇棚應建在排灌良好、交通便利、通風良好、周圍無垃圾場和養殖場的地方。根據棚子的地形,妳要選擇北風朝陽,地勢稍高,水充足的地方。(棚的搭建請參考蘑菇棚和姬松茸栽培棚。)簡易棚的選擇和蘑菇棚類似,只是長度和跨度不同。如果是果園或者森林,不需要遮陽網,可以充分利用木葉遮陽。同時為了節約成本,可以就地取材,用木樁或者竹子。使用木樁的缺點是跨度大,防風能力弱。最好用竹子搭建簡易棚,結實防風,但使用壽命還有待提高。
4.3現場管理
有條件的話,先用割草機除草或破雜草,再用脫粒機疏松土壤,撒上壹層薄薄的生石灰,再翻壹遍土,保持土壤疏松,與石灰充分混合。
4.4挖坑做床
栽培場地應保持清潔,無雜草。栽培前要挖坑做邊框。施工棚壹般做成箱型面。壹個棚子可做4-6個箱面,深度約15-20cm,長度適中,通道間只留30 cm過道。如果是簡易棚,就要簡單地架設遮陽網,在保證通風散熱良好的前提下,做6-9個箱面,深度約15-25 cm,中間過道可留約10-15 cm,箱面長度視地形而定。這樣方便以後蘑菇管理,采摘,澆水。
4.5套袋栽培
如果發現菇棒菌絲飽滿,會立即安排脫袋培養。當袋子被取下埋在土裏時,它們被整齊地放置在壹定的距離。壹般栽培種之間的距離為兩指寬,便於栽培種之間散熱、通風、吸收養分。開箱擺放後,就是覆土的步驟。覆蓋時,最好選擇邊界上的濕土(回填土)。剛從箱面挖出來的土有壹定的濕度,含水量穩定。覆土後可以保存壹段時間。但覆土時,要特別註意覆土的厚度和硬度。土太厚影響出菇時間,土太薄導致菌絲死亡,土太硬導致菌絲無法滲透吸收養分,最終導致產量下降(三者都壹樣),所以壹般覆土厚度為1.5-3cm。
4.6蘑菇成熟期的管理
平菇棒入坑栽培後,進入管理期,定期澆水保墑和除草。當溫度和濕度適宜時,平菇可在七至十天內收獲。此時要特別註意出菇期的溫度、濕度和通風。此時,棚內空氣的相對濕度應在75-90%之間(視當地天氣而定)。應特別註意避免蘑菇帽表層在高溫天氣下幹裂。此時的菇蓋顏色變為淺灰色或褐色,肉質較厚,邊緣規整平整。此時土壤濕度不宜過高,應停水通風。如果土壤濕度過高,容易造成蘑菇死亡。
4.7收獲
良好的管理是平菇快速生長的關鍵。管理好的話,收獲的時候壹天可以種2-3次,采摘的時候要遵循“摘大留小”的原則。如果小的達不到采摘條件,可以繼續生長。通常平菇第壹潮收獲後,會進入菇棒休眠期。蘑菇棒的休眠期取決於當地的氣候。如果氣候適宜,大約八到十天就可以出第二茬蘑菇。在第二次潮菇出土前,要把邊上的老菇、爛菇、雜草、雜菌清除幹凈,把邊整平。另外,每天要監測土壤的濕度和氣候,做好通風。如有極端天氣,應采取措施保護棚棒(註意如果菇棒遇到極端天氣,如低溫、高溫高濕、冰凍等天氣,會影響二潮菇和後期菇的出菇時間和產量)。
4.8保存和幹燥
平菇的顯著特點之壹是不易腐爛,保質期長,耐儲存。高溫季節采摘的平菇,可以放在冷庫或者冰櫃裏,可以保證半個月左右不變質腐爛,不影響口感。另外,平菇可以曬幹、風幹、烘幹,但前兩種方法時間太長,易受天氣影響且菇質不好,所以比較好的烘幹方法是烘幹。具體做法是:采摘後,將菇腳和土去掉,放在設置好的晾衣架上,推入烤箱失水,立即烘烤。烘烤溫度先保持在30℃2小時,再調至40℃2小時;也可以先調溫度到60℃脫水,再調烘幹到50℃恒重。幹燥後的平菇呈金黃色,呈正菇形,有特殊的光澤,具有濃郁誘人的菇香。
5結論和討論
綜上所述,對平菇進行科學管理和貯藏,可以滿足異地銷售的需要。平菇是壹種營養豐富的珍稀藥用菌,也是壹種極具開發前景的保健食品。然而,市場上野生平菇的數量很少,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雖然很多科技人員都可以人工培育,但是現在市場需求量大。市場上野生平菇供不應求,珍稀菌核技術不完善,人工栽培技術不完善。現在如何提高良品率,克服?
6篇參考文獻
龔建國食用菌栽培技術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鮑水明、李榮通、於誌堅、陳傳紅大型珍稀真菌——菌核側耳
翁,,王藝翔,等。不同培養料對平菇菌核的影響
黃麗虹郭美英黃念來1平菇及其栽培技術。中國食用菌[J] .1997,16(1):13-151。
秦,張1竹蓀菌絲體培養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微生物通報[J] .1999,26 (6): 393-3961
黃念來(1珍稀食用菌)平菇的開發。江蘇食用菌[J],1995,16 (4): 2-31
7謝謝
首先,我要感謝朱鈺先生的悉心指導,特別是他認真嚴謹的學風和勤奮的態度,深深地影響了我。在她的指導下,我開始寫壹篇無處下手的論文,然後我逐漸學會了如何做調查研究,如何更規範有序的在論文中呈現我的結論,最後完成了論文。再次感謝朱鈺先生給我上了大學的最後壹堂深刻的課。另外要感謝大學裏陪伴我的同學和舍友。在這三年的相處中,妳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在離開家鄉的時候感受到了很多關懷。希望這次分開後,大家都回到少年時代,祝妳們前程似錦。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父母在過去的20年裏的辛勤工作和教育。我以後會努力積極工作讓妳放心。我希望妳永遠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