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太行山大峽谷寫生之——再別太行!

太行山大峽谷寫生之——再別太行!

謹以此文獻給巍巍太行山和生活在山上的人們!

十月二十二號張老師和其它寫生的朋友們先行回家了,而我和謝寶根因為貪戀越來越美的太行山秋色決定留下來繼續畫下去,楊士明給我倆聯系了壹個叫清涼山莊的地方,老板是他的同學。

二十四號上午,我們把所有的畫打包交給士明,拜托他幫忙拉到林州等我們下山時匯合所有的畫再托運,收拾好行李,簡單的午飯後我與所有的服務人員道了別,感謝她們的服務,雖無交往,但是,壹別就是壹生也是有些悲傷。歇息片刻後就出發了。壹路之上發現寫生的學生少了很多,天氣漸涼,他們也該回去了。車行漸遠路漸狹窄,目光遊離於山石樹木之間,突然想起曹操當年北征並州高幹翻越太行山時寫的《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

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

思欲壹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胡思亂想中,車過高崖臺,繞過豬叫石後轉上曲折蜿蜒的山路,不多久來到了幾天前我們與老鄔開車到的那個小村莊等楊士明的同學來接我們。恰巧村子裏有壹個人昨天晚上去世了,大家都在忙著平整場地準備搭建靈棚,看見上次寫生時給我們做飯的逸景莊園老板張維生也在場,他壹鍬下去竟然鏟出壹窩小老鼠,毛還沒長,眼睛還沒睜開,可憐無助的在水泥地面上掙紮,有人拿鍬去撥弄,沒幾下幼鼠就不動了,不知道老鼠媽媽躲在哪個角落裏默默地悲傷痛苦呢?

坐在車裏看到這壹切,心裏想這個世界真的很難說清楚有什麽聯系,我倆來這裏寫生,恰巧,那個不認識的人去世了,卻導致壹窩老鼠被端,端老鼠窩的人卻是我倆在這裏唯壹認識的人,這裏面有什麽必然聯系嗎?

如果我們不來這壹切會發生嗎?

世界或許就是巧合構成的,但是,該發生的事還是會發生,即使我們不來。

楊士明的同學跟逝者家屬打過招呼後,開車帶著我們去他的莊園,我坐上他的車問道:“老板貴姓?”“免貴姓張,張海根,”我說:“巧了,不是壹家人 不進壹家門,我也姓張,來給您添麻煩了。”“不要客氣,歡迎光臨!”

這又是壹個巧合,我同學叫謝寶根,他的朋友叫鄔根道,三根齊聚,難道有什麽大事要發生嗎?看的出海根是個憨厚老實的人,很高興遇到他這樣的人,不用費心去想畫外的事是壹種幸福。

車行了不久有壹根欄桿橫在路上,張海根探出頭大聲的對守卡的人說:“到我莊上寫生的老師,倆個人。”那個人看看我又看看後車便拉起橫桿放我們過去,海根壹邊開車壹邊對我說:“村裏查的嚴,不說妳們是什麽人不讓進去,我壹會兒還要去村裏備案呢!”

我笑笑說:“好啊,小心駛得萬年船!”

大概壹公裏左右的路程很快就到,東西卸下來楊士明就告辭回王家地了。我踱著步放眼打量著所謂的清涼山莊,她坐東朝西,位於壹個山坳裏,背靠著高聳挺拔的天脊山東麓,距莊園北墻不遠處,荊棘蒿草掩映中壹條小道蜿蜒曲折的隱沒在山林中,那就是“蒙眼道”,傳說因為太危險,山神娘娘上山時需要蒙著眼睛被背上山而得名,是登山愛好者的攀登路徑之壹。莊園不很大,峽谷中很多寫生基地起的名字卻都很大,其實就是農家樂而已,很多名字越來越好聽越來越大,但是,不像是太行山的感覺,比較起來我更喜歡像大水掌,水段或者井底,菜地溝之類的。壹座三層樓緊貼著山村公路,是混凝土路,樓房對面搭起壹架涼棚,有壹間簡易的屋子是海根和夫人的臥室,下面是三四間客房,客房前的林地裏養著雞與鵝,母雞在公雞帶領下四處覓食,幾只白鵝昂首闊步,不時高亢地鳴叫幾聲,賓館北面有壹個林州水利局建的旱季飲水工程,水管延著山路曲曲折折地伸向山下,海根說延著水管十五分鐘可以下到高崖臺,旁斜而出的壹根水管裏流出的水不小,在地上沖出壹個小小的水潭,心裏想要是養上幾條魚會很不錯的哦。

這就是清涼莊園,不久以前叫做菜地溝,山上有壹眼流量較大的山泉,因為,有充足的水灌溉就算是幹旱時節各種各樣的蔬菜也長得很好,惹得其它村子裏的人很眼氣,因此,被叫做菜地溝,村民們因為感激在清朝道光年間集資修建了壹座龍王廟,鹹豐年間還重修過,破四舊時被毀了,只剩下那兩塊殘碑還立在倉促搭起的壹間低矮簡陋的小房子旁充當山門,碑上的字還能分辨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以前村子裏有十幾戶人家,四十多口人,每個人平均不到壹畝地,而且,很多地都是山地,貧瘠而狹窄,產量很低,人們常常在饑餓中度過艱難歲月,除了國家救濟,饑餓難耐時就腰裏纏著壹個布袋,裏面裝著柿餅,紅薯幹,山楂片,花椒粒等出去討飯,別人給點吃的時候給人家壹點山貨算是交換,保留著做人的尊嚴。

那條所謂的“蒙眼道”原是村民們爬上山頂用為數很少的白面換山頂上村民們的土豆走出來的,當時壹斤白面可以換八斤土豆,山上的土豆好吃,有點甜而且面面的,張海根他們還會把換下來的土豆當作種子種在自己的地裏,只是,兩三年後就退化了,還得重新去換。

說起過去海根嘆道:“哎呀!妳們不知道以前我們有多窮啊!”我疑惑的問他:“我發現無論多偏僻的角落都有人家,妳們祖上為什麽要跑到這大山深處呢?”“富走川,窮進山。大山裏有很多野果,比如野柿子熟啦,摘下來曬幹與小米皮混在壹起用石碓子碓爛再晾曬幹磨成粉末就成了炒面,這樣可以勉強維持生活。”

晨跑時看到村莊都已經廢棄,人不在了荒草叢生中的廢屋讓人唏噓,如今柿子,梨,山楂等山果都沒有人采摘,除了鳥吃蟲蛀外都爛在地上,我曾撿起地上的梨吃,很甜!與南灣和馬鞍堖的完全不同!

海根把我們安排在二樓,說不潮,又對我們解釋道:“山裏人少他還必須要去幫忙,大概需要三天時間,除了三餐,妳們自己照顧好自己,我管不了妳們了,很抱歉!”後來事實證明他真是實在人,三天裏,我晨跑回來只能以涼水洗澡,屋裏涼颼颼的,寶根夜裏凍的不輕!他確實做到了不管我們了,就連吃的東西有時也是從葬禮上打回來的,這讓我覺得怪怪的!發現他連門都不鎖,心中想這難道就是歷史上津津樂道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嗎?

他走後,我們安置好東西後,就去看景。

我們來的時間正好是太行山最美的時節,山上風光之美無法言喻,紅的黃的紫的綠的各種灰顏色五彩繽紛,近處遠處的山巍峨壯麗,風吹過來有些涼意,路上極少見到行人與車輛,山下的喧囂卻可以清晰的傳上來,行不多遠,我畫畫的沖動無法按耐,看看時間還不到三點,就折回去取畫布與畫具打算畫壹幅,而寶根則壹邊說壹邊走遠了:“不要急,畫畫是壹輩子的事,看看景,享受大自然帶來的美才是最重要的!”

很有幸能與寶根兄壹起寫生,他的經歷,見識,閱歷,學識與藝術造詣都讓我獲益良多!我畫畫喜歡靜靜地畫,壹氣呵成,而他則喜歡邊畫邊抽煙邊喝茶邊吹牛,看到美女還喜歡騷擾人家幾句,吹牛也是三句話不離女人,我笑他:“看所有山峰都是乳房!”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玩笑歸玩笑,他的畫卻是畫的真好!

他畫的很主觀,色彩溫潤柔和,每幅畫開始時都像是在胡塗亂畫不明所以,曾經有個路過的男孩子說他是瞎畫,這很傷了他的心!為此嘴裏不停地念叨了壹個下午!

但是,當他作品完成時效果卻非常出色,整體而不失豐富,概括而不空泛,這給我帶來很大的觸動,我與他正相反,我開始是整體的去制作,當布局完成後再去打亂框框豐富畫面,有時候會不好控制,對比他的方式,我覺得自己要註意大塊色彩的作用,要有整塊色彩的支撐才能更好的解決畫面的視覺效果,處處畫到則難免用力平均,反而造成視覺沖擊力減弱!

還有觀察的方式和表現的方式問題,我也要反思壹下自己的不足,結合寶根兄的方式來完善自己的方式,主動的看,主動的表現應該是解決之道,我也知道現階段我自己的想法就是要盡量的畫到精微,以鍛煉自己的能力,正像美院校訓說的那樣:盡精微,致廣大!

其實,做人做學問就像我們在的地方明明是山頂卻叫井底,而山下卻叫高崖臺,這矛盾嗎?井底蛙還是高崖柏?就像寶根與我,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建起自己的世界,是砌起圍墻把自己變成井底之蛙?還是搭起高臺做崖柏?全在自己的追求與胸襟。話又說回來,蛙好還是柏好?永遠都是相對的,願沐風雨迎朝霞看漫天繁星就去做崖柏,願守壹方水只看壹顆星妳就去做井底蛙,做自己想做能做的事哪管他是蛙還是柏?再說,沒追求無胸襟立在高崖的柏就是井底的蛙,有想法誌在千裏井底的蛙則是高崖的柏;歸根結底,井底也好高崖也罷,蛙與柏,莫強求便是真自在真自得!

觀景如看人,遠觀眺望總是會讓人感覺心曠神怡,而如果走近了往往會覺得的失望,在太行山大峽谷寫生最大的不安與惶恐就是寫生的人和旅遊的人帶來的垃圾造成的汙染,就算妳不隨意丟棄垃圾而是放在景區設置的垃圾箱裏也是枉然,壹是很少見到有人來處理,二是就是處理了也是找個偏僻的地方壹倒了之,晨跑時曾從河南跑到山西,路過神仙灣兩省交界處有很多垃圾就被倒在路邊,讓人痛心不已!

因此,觀景遠眺最好!

而看人呢?如果是泛泛之交,距離會帶來好的印象,假如有機會走近壹個人,經過壹番交往還能夠覺得他很值得珍惜,那麽,這個人真的就是朋友了。比如,李白受汪倫之邀去遊玩,走的時候能寫下“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說明汪倫是壹個讓人覺得值得珍惜的人!

謝寶根就是這樣的人!

我喜歡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做自己的人,與之相處心曠神怡且無須多言與擔心,他鮮明的風格就像聳立挺拔的山峰,經歷風雨更顯堅韌,才華橫溢卻沈默如水,但壹旦激發出他的熱情就是蹦騰咆哮的江河勢不可擋,風吹過,雨落後淡然的梳理壹下,又安靜地做自己。是人都會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聖人也不能例外,真實自然才是本色,是故:近侍眼中無英雄!

寶根兄就是壹個這樣的人,值得信賴與珍惜!我們是不是所謂的知音?我不知道,因為,我不知道所謂的知音像不像我們這樣?其實,自古以來知音都短命,比如鐘子期與俞伯牙,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因此,做朋友就可以了,因為,我們還想再畫幾十年畫呢!

寶根醉心於自己的世界,對待自己的繪畫雖然看似隨意,但是,應該說比我還較真!看不懂的人總覺得他是瞎畫,但是,知道他的都知道他畫畫是較真的,雖然不像李賀那樣嘔心瀝血,但是,也常常會進入忘我境界,不可自拔!他描繪的其實是自己內心深處看到的形與色,說實話我對他能達到這種高度心中隱隱覺得有點嫉妒,好在,我能抹去它虛心向他學習,或許這是我唯壹的優點,世界很大,山外有山,安靜地做自己最快樂。

曾與寶根夜談,向他問道,他說做人作畫最後還是要修心,自己也曾經歷滄海,才知道控制自己是最重要的,修禪悟道打坐練拳都是磨礪自己,我很珍惜他說的話:“賣的好的不壹定是好畫,人都看的懂的也不壹定是好畫!”

寶根在繪畫上是值得我推崇的人,但是,他也是壹個正常的人,比如,他也會被別人的評論造成情緒上的巨大變化,誇獎他,也會很開心,批評他也會讓他很不安寧!他很強調修煉,我對他說妳這是北宗的漸悟,漸悟與南宗的頓悟是有質的區別,漸悟還會出現誤,頓悟則是在雲之上,了無掛礙。觀古今頓悟之人雖有卻少之又少,多是漸悟修煉人。

而在生活上,他經常出壹些可笑的事情,比如這次寫生,他回到北京後才發現走的時候汽車的門竟然沒有鎖!他說自己在高速路上開車會睡著,而且從不記路,讓我覺得自己不能坐他的車。因此,每次他單獨出去時我壹定會擔心他有可能會走失,時間久了就會忍不住打電話找他,每次離開寫生的地方我都會囑咐他看看有沒有落下東西,坐火車時他的行李被服務員安排在別處,壹路上他坐立不安,壹會站起來看看,壹會跑過去摸摸,兩個來小時的時間他能跑十幾趟,我心中只有笑他有修煉不夠,有點小氣!

他真小氣嗎?其實不是,我與他談起陽澄湖大閘蟹的事,他立刻就要我地址非要給我郵十只讓我嘗嘗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的味道!

這就是謝寶根!

人如景,像寶根這樣的人可遇不可求,但是,幸運時卻能像看到群山壹樣接二連三的遇到,老鄔我在《別離》裏已經談到,而這次寫生遇到的安陽人許新祥也是如此,他也是我心中的壹座令人賞心悅目的山峰。

我在微信裏跟鄔根道說:“該來接送我們的人不願來,與我們不相幹的人卻非要來接我們!”許新祥就是這樣的人,我阻止了他從安陽來山上接我們,雇了張海根的車送我們去林州,托運畫後在林州與他匯合去安陽。

到了安陽他帶我們拜訪了壹位叫謝玉剛的朋友,他也是畫油畫的,開了壹個工作室教授美術,成績斐然,巧的是他與寶根是本家,告訴寶根謝氏是姜子牙的後裔,寶根很有些得意地看看我,我笑他如此狡猾原來是遺傳!兩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謝玉剛還邀請寶根加入了謝氏家族群!

有緣的人何處不相逢?相逢的人豈能不珍惜!

他們請我們吃了安陽的美食,很特別,很好吃,很管餓!也許是山上的飲食過於清淡,我和寶根都吃的有些撐!與謝玉剛別後又去參觀了許新祥的收藏。

他收藏的有字畫,玉石,木石,紫砂茶具等,對於收藏我是外行,寶根似乎懂得,而且喜歡喝茶,聽他們講來聊去倒也不錯,飲茶的幾案是緬甸的黃金樟,新祥用手機的手電筒照射,果然,看上去非常像黃金的那種顏色感覺,不過我覺得更像是綢緞,絲滑細膩柔軟舒服,案上有很多天然的樹結凸起,手或者膝在上面揉搓按摩很舒服!他展示的紫砂壺等我並不太感興趣,心想手裏拿著幾萬幾十萬的茶壺喝茶會緊張!反而對他展示的對節木和降龍木更感興趣,對節木似乎很多不算珍貴,網上有對節木拐棍出售,而降龍木則珍貴的多,現在已知的最大的降龍樹在濟南彩石鎮,樹高十七米,直徑壹米以上,據說曾經有日本商人在九十年代花上億元購買被村民們拒絕!此木有醫用效果,在《楊家將》裏有它的神奇功效描述,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很多事,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著,所有的壹切不管妳願不願意都在被推著走,很多時候好與不好都沒有辦法,只能接受現實。

活著就是磨練!

太行山深處的人們曾經經歷的苦難與幸福都會被遺忘在角落裏,隨著歲月化為塵埃。當我在破落荒敗的村落裏寫生時總感覺到有人或者什麽東西在看我畫畫,尤其是在陰雨綿綿的日子裏,當我壹個人面對舊屋老門,風吹雨淋,靜的我似乎能夠聽到自己思維轉動的聲音,非常怕有人突然對我說:“妳來了,進來坐坐,喝口水吧?”我甚至產生了幻覺,問自己,進還是不進?進去了能出來嗎?這種感覺讓我發怵,最後,我不敢再去老村子深處去畫,似乎我覺得這裏或者那裏總有些事情發生過,而我無意中走進去,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這種未知的事情讓我不安!

我除了愛到處看看外,最愛與海根這些當地人攀談,四處遊走看到的是壹個平面,聽他們講過去的事則會讓我走進消逝的滄桑歲月,太行山大峽谷因此變得立體生動。

海根跟我說當年他們村裏與外界的聯系就是壹條羊腸小道,極其危險,雨雪天根本不敢下山,以前的小腳女人真的有壹輩子沒有下過山的,六十年代向政府申請修了壹條寬壹點的路,好走多啦!時間長啦,走在路上該踩在那塊石頭上用多大勁都心中有數,腿上充滿了力量,如今去哪都開車,不敢走山路了。十幾年前修了壹條土路可以勉強走壹輛汽車,是大家壹斧壹鑿,肩挑手提硬從大山裏掏出來的壹條路,掛壁公路就是代表。幾年前有了工程機械,拓寬改造後修成了現在的混凝土路,路通了人來了山貨拉出去了他們的生活狀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

如今各級政府都在加大力度推進扶貧攻堅行動,把山上的村民都移民到縣城裏去了,生活在山上的村民退耕還林,豬羊禁止飼養,目的是護林和保護水源,但是,山上沒有人住了真好嗎?村莊在消失也許是壹個錯誤!

林州過去缺水,尤其是太行山上,許新祥曾經跟我說過太行山上過去娶媳婦要的彩禮不是財物而是水——兩缸水!現在看起來是可笑的事,可在當時是需要全村人滿山遍野到處尋找壹勺壹勺湊起來的!

我在南灣村寫生時中午搭夥吃飯的大媽讓我記憶深刻,與她談話就知道她過去應該是壹個活躍分子,她知道歷屆領導人的姓名,以及誰接的誰的班,我問她知道楊貴嗎?她用崇敬的語氣說道:“怎麽能夠忘記他?我還見過他呢!”

楊貴擔任林縣縣委書記時才二十六歲,他和他們那壹代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壹個奇跡——紅旗渠!同時也給自己樹立了壹座豐碑!海根在送我們去林州的路上指著路邊的水渠說:“楊貴現在活著碑不能立,壹旦他離開這個世界我們肯定要給他立碑!”

其實,碑已經立起來了——它立在人們口中心裏!

再別太行山,我帶走了三十八張寫生作品,留下了對太行山的美好祝福!臨走的那天正好趕上九九重陽佳節,清晨醒來我沒找到茱萸,只是帶上簫,迎著晨曦中的陽光在略微有些涼意的山路上走著,看著遠山近樹,嘆秋樹難經秋風,偶爾駐足吹上壹曲,山高水長,簫聲裏有的是離愁,更多的是祝福和期盼!祝福山水樹木祝福高天流雲!祝福辛勤耕耘的人們!祝福我愛的家人朋友們!祝福我深愛的大地!

願壹切安好,我不會忘記山,但願,再來時山還記得我,而我壹定要攀爬“蒙眼道”登上天脊峰眺望群山,眺望遠方!

江山如畫17.10.30.北京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