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臨海第二中學的學校歷史

臨海第二中學的學校歷史

民國元年(1912年)春,卓犖、章超、林憲章、項士元、許君祥等以原臺州府學署尊經閣為校舍,創辦了臨海私立高等小學校,卓犖為校長。初,校舍僅舊尊經閣3間,平房2間,學生由10多人漸增至40名。教科除由發起人分任外,另聘金雨亭教授國語,蔣子元教授手工——此乃百年前本校的雛形。

不到壹年,卓犖病故,項士元任校長。不久,項士元因浙江省立圖書館館長龔寶銓之邀,亟須赴杭,適少年時同學、光復會會員陸翰文回到臨海,便以校務相托。1913年正月,陸翰文接辦校務,因臨海在漢代時曾名回浦縣,便將校名改為臨海私立回浦高等小學校,以示更新——學校始以“回浦”名之。

1914年8月陸翰文正式任校長。1917年張勛復辟,抓捕革命黨人,陸翰文避難上海,由盧鐸任校長(1917年7月~1921年2月)。1921年2月,盧鐸因事辭職,邵遠接任校長(1921年2月~1927年11月)。1923年添辦初小,同時,創辦臺州第壹所幼稚園 ,招收5~8歲幼兒入學——回浦高等小學發展成為完全小學,並附設幼稚園。

1924年增設初中部,邵西鎬為部主任,校名改為臨海私立回浦學校——回浦初級中學由此誕生。1929年3月21日省教育廳正式立案,是為臨海私立回浦初級中學,邵遠兼任校長(1924年8月~1927年11月)。1927年11月,邵遠因事辭職,盧鐸繼任校長(1927年11月~1949年5月)。1930年12月,省教育廳頒發本校校董會銘記——校董會正式成立,陸翰文為董事長,盧鐸、邵遠為董事。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戰開始。10月,為疏散學生,董事長陸翰文與朱洗商借黃沙琳山小學壹部分為分校。11月,增聘朱洗、湯仁德為校董,報經省教育廳備案。1938年2月,經校董及教職員聯席會議決定,設立分校於西鄉黃沙,將壹年級春、秋各壹班移至分校授課,並經省教育廳備案——回浦黃沙分校由此誕生。1938年9月24日(農歷八月初壹),日寇轟炸臨海城。10月,移中學部高年級學生至黃沙分校上課。1939年2月,舉校西遷,分置於店前、前塘、下洋莊、西洋莊4村;同時,於西洋莊祠堂增設高中部,朱洗為部主任——在抗日的烽火中,回浦初級中學發展成為完全中學,並改名為臨海私立回浦中學(1940年3月由省教育廳立案),連同完全小學,在教育體制上實行12年壹貫制。

1941年1月,學校遷回城內舊址。7月,董事長陸翰文在東鄉上沙設立分校,將高中畢業班學生帶到那裏上課,後為初中部。1950年,上沙分校遷址下沙屠村;1952年單獨建制,更名為私立臨東初級中學。1956年夏,改公立而名為臨海第二初級中學。1959年3月14日,定名為大田中學。

1948年2月,增聘王任化、陳良、馮德培、余守清、邵茂徳、徐普森為校董,報經省教育廳備案。5月19日,回浦學校創始人陸翰文逝世。

1949年5月29日,臨海解放,建立臨海縣人民政府,隸於臺州專區公署。本校改組董事會,由邵全聲任董事長。7月29日,軍管會文教部訓令:重新調整校董人選。7月31日,改組後的校董會議決:聘請邵全建為校長(1949年8月~1955年2月);因為邵全聲堅辭董事長職務,於是推選陳賡平為董事長。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私立回浦學校中、小學分設。1952年,私立回浦小學改為公立,曾名東方紅小學。1956年夏,臨海縣人民政府接收了私立回浦中學,改公立而名為臨海第二中學。1961年夏,學校從城內舊府學署和文廟東遷到山宮坦(即今鯉山路3號)。1967年3月,校名改為東方紅中學;1973年5月26日,復名臨海第二中學。1985年8月16日,經臨海縣人民政府批準,復名回浦中學。校長邵全建之後,金文淵、左連正、張炳傑、王建國、王良漢、邵桂興先後任校長;其中張炳傑、王建國稱革委會主任,邵全建於1978年10月~1979年9月又任壹年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