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丹洲古鎮——壹個讓妳魂牽夢繞的地方

丹洲古鎮——壹個讓妳魂牽夢繞的地方

(最近去了壹趟丹洲古鎮,回味無窮,特作此文以記之)

她地理位置獨特。西鄰融水縣,南靠融安城,北上55公裏可達三江縣城,南下140公裏便是柳州。209國道貫穿丹洲鎮7個行政村,西有枝柳鐵路線和融江航線,上通湘、黔、滇,下連粵、贛、閩,是東南地區通往西北邊界的門戶,曾為數百年來方圓百裏之內盛極壹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那時候,她商賈雲集,可謂“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群英薈萃,臥虎藏龍,騷人墨客、誌士仁人多會於此,正是“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如今,雖然昔日繁華與榮耀早已退盡,但卻以桃源幽境的優美姿態續寫她的傳奇。她就是位於廣西柳州市三江縣南端,三江、融安、融水三縣交合處融江江心島上聞名遐邇的“丹洲古鎮”——壹個時光仿佛放慢了腳步、古舊而美麗安寧的小村莊,壹個讓妳魂牽夢繞的神奇地方!

丹洲古城始建於明朝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是當時的懷遠縣城,1914年改稱三江縣,直至1932年三江縣城才遷往古宜,跨越了明清兩朝,至今已有427年歷史,留下許多古跡遺址。主要景觀有福建會館、北門樓、古城墻、古書院、東門、柚子林、古縣衙門、城皇廟、古民居建築,歷經滄桑而明清遺風尚存。

丹洲島面積約1.6平方千米,四面環水,聚居著苗、瑤、侗、壯、漢等5個民族***計220戶1058人,各族人民親如壹家,代代相傳,繁衍生息。居民世代以打魚及種植沙田柚為生,島上種植有1100棵沙田柚樹,樹齡有的已達數百年,年產沙田柚30多萬公斤,果味蜜香甘甜,沁人心脾。

濃濃的古城文化、豐富的風味特產與恬靜清幽的自然環境吸引著八方遊客紛至沓來。在丹洲,那縱橫幾條不足2米寬的街道,既是村裏的主要道路又是集市,沒有商業中心,路有多長,集市就有多長。說是集市,卻又與眾不同。在這裏擺賣貨物的除了少數商人外,大多是亦農亦商的村民,把自家的農產品擺在自家門前賣,貨真價實,任由來客隨意選購,絕不強買強賣。因為沒有被過度商業化,所以就沒有王婆賣瓜般的吆喝,也沒有討價還價的嘈雜,更沒有喇叭音響廣告的喧鬧,壹切都是那樣自然祥和。這裏的主人很熱情,他們所售的臘腸臘肉,只要妳有耐心等待,他們甚至可以煮熟了讓妳品嘗,等妳認為滿意了才購買。古鎮幾乎家家是旅館,遊客可隨意住在農家屋、吃農家飯,盡享農家之樂。據說每年11月初還舉辦多姿多彩的柚子節活動,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到過丹洲古鎮的人都說, 丹洲古鎮,是壹個去了就不想離開,離開後還會魂牽夢繞的地方。那裏環境幽雅,有世外桃源之寧靜,卻無世外桃源之閉塞,民風淳樸,相鄰以親,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那裏有老街的古樸記憶,原生綠色風味美食,滿目蒼翠的沙田柚林以及環繞全島的叢生翠竹,還有那清澈見底靜靜流淌的江水……地方不大,古色古香,街道也不多,錯落有致,樸素整潔。若非節假日,遊人較少,安靜的壹切似乎都是為了妳的到來。妳可以沿著青石板街道去追尋時光流逝的影子;或者坐在榕樹底下註視著江面,看孤帆遠影,聽漁舟唱晚,暢想神遊;或者什麽都不想,就那麽壹個人呆呆地坐著,任憑日出日落朝暉夕陰。

隔江遠望,美麗的小島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壹葉扁舟,又象是壹顆巨型翡翠閃爍在萬頃碧波之上,郁郁蔥蔥,熠熠生輝。妳可以乘坐壹葉小船,環遊小島,感受“壹葉扁舟桃源路”,“溪水隨君向北流”的古人幽情。也可以撲到清流裏暢遊壹番,盡享江水的清涼與舒暢,放下榮辱,忘卻壹切塵世煩惱。然後回到農家小院裏和三五好友點上臘肉、臘鴨、土雞、江魚、小魚幹、香菇、筍幹、辣椒……做的幾道風味佳肴。品壹碗侗家油茶,聽主人講述古鎮歷史故事、風土人情以及美麗動人的傳說,去感受丹洲人的自豪與快樂。喝壹壺丹洲老酒,體驗壹回太白醉意,或者把酒問青天,感受壹番蘇東坡月下的美好祝願。說不定也能信口吟出壹篇余音繞梁的《將進酒》或者《明月幾時有》來。是夜,晚風陣陣,竹林輕彈催人入夢的“綠島小夜曲”,萬籟俱寂,美酒佳肴羽化成桃源美夢,壹覺醒來天已明,猶覺還似在夢中!那美妙滋潤的感覺讓妳百感交集,回味無窮,終生難忘。

或黎明或黃昏,當妳依依不舍地登上渡船離島而去時,古鎮裏的壹磚壹瓦、壹草壹木、壹顰壹笑都讓妳揮之不去,牢牢地印在腦海裏心坎上。此時此刻,妳會呆呆地望著悠悠江水而悵然若失,茫茫然難說再見!甚至還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的千古感嘆!

丹洲古鎮,妳為何要與我相遇?為何相遇卻又不能長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