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壹個人有哪些偉大的成就?

壹個人有哪些偉大的成就?

房地產大王李嘉誠

李嘉誠祖籍中原,因饑荒南下福建莆田。後來由於戰亂不斷,世祖李明山帶領家人來到廣東潮州府海陽縣,定居在潮州市北門巷。從此,李氏家族與大批因戰亂而南遷的中原人壹起,成為潮州的部落和家族之壹。李家可以說是書香門第。李嘉誠的曾祖父李曾是清朝每12年選拔的八名文官之壹,曾是壹段佳話。李祖屋前插旗碑是歷史的見證。因為他的家族成員學術氛圍濃厚,學識淵博,學識淵博,在農村小有名氣,深受村民尊敬,所以地位極高。

有誌之士,無論老幼,只要心中有壹個宏偉的目標,就會有取之不盡的動力,永不氣餒的行動。所以李嘉誠壹有時間就躲在小書房裏,瘋狂讀書,思考廣泛領域的問題。即使有很多書他看不懂或者看似看得懂,但他仍然可以憑借自己的天賦和聰明,努力去理解。在書房的小世界裏,李嘉誠常常夢想自己是狀元,衣錦還鄉,他欽佩那些精忠報國的有識之士。

然而,美麗與和平是暫時的。

1939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踐踏這片寧靜的土地。日本飛機整日整夜狂轟濫炸潮州,和平美麗的潮州城壹片廢墟。李氏壹家冒著隨時被殺的危險,躲避不時的流彈,爬上壹道封鎖線,走了十多天,睡了壹路,歷盡艱辛來到香港。壹家人住在我舅舅莊靜安家裏。禍不單行。此時,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因過度勞累,不幸感染肺病。作為長子,李嘉誠壹邊照顧父親,壹邊拼命復習功課。他知道父親生病了,所以他希望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給生病的父親壹個精神上的安慰。

為了給父親治病,李嘉誠壹家過著非常貧困的生活。兩頓稀飯,加上媽媽在集市上撿來的蔬菜和菜葉,就是壹天的“美味”。全家唯壹的希望寄托在李嘉誠的父親身上,希望他能盡快好起來,讓全家度過這個難關。父親沒能熬過那個冬天,但他放棄了,死了。作為長子,李嘉誠不得不含淚結束學業,外出打工養家。父親去世後,65,438+0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心愛的學校,毅然承擔起贍養慈愛母親和撫養弟妹的重擔。

李嘉誠先是在叔叔莊靜安的中南鐘表公司當學徒。李嘉誠到了這裏之後,學會的第壹門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每天總是第壹個到公司,最後壹個離開公司。

三年艱苦卓絕的歲月過去了,14歲的少年,已經成長為壹個幹瘦卻剛強豪邁的小夥子。李嘉誠,17歲,先後在五金廠和塑膠帶制造公司做過業務員,開始了被香港人稱為“街頭男孩”的銷售生涯。

當今世界上許多傑出的企業家都從事過推銷工作。促銷是壹項非常復雜和難學的工作。李嘉誠愛讀書。每天白天下班,他都會買壹些舊書,晚上自習,然後拿到舊書店去賣,再用這些錢去買“新”的舊書。這樣不僅學到了知識,還省了不少錢。起初,李嘉誠在向客戶銷售產品之前總是非常緊張。於是他在出門或上路前就想好了自己想說的話,反復練習,從而成功克服了緊張的心理。漸漸地,李嘉誠發現自己不僅銷售技巧嫻熟,而且潛力巨大。他與生俱來的觀察和分析能力非常適合做推銷員。他總能直觀的看出客戶是什麽樣的人,能立刻了解客戶的心理和性格,從而制定相應的銷售策略。

李嘉誠認為,當妳從事推銷工作時,妳必須充滿自信,熟悉妳所推銷的產品,盡力讓顧客覺得妳的產品價廉物美。很快,李嘉誠成為了整個公司的領袖。但李嘉誠從來不喜歡說話。他認為推銷中有兩件事很重要:壹是努力,二是創新。由於出色的推銷,李嘉誠在18歲時成為部門經理,兩年後升任這家塑料帶制造公司的總經理。

走遍全國的銷售生涯,不僅初步形成了李嘉誠的商業頭腦,豐富了他的商業知識,也讓李嘉誠認識了很多好朋友,教會了他各種社會知識。同時,在推銷的過程中,他也學到了為人寬厚、誠實守信的哲學,為他以後的職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出身貧寒的李嘉誠,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和奮鬥,從壹個普通人成為商界名人,成就斐然。每當提到自己的成功,李嘉誠總是坦誠地告訴他,良好的人生哲學和用人之道是他成功的前提。

白手起家的李嘉誠在其長江實業集團發展到壹定規模時,敏銳地意識到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壹個企業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管理和專業人才,他的企業當時面臨的人才困境更為嚴重。李嘉誠克服重重阻礙,勸阻了壹批創業之初幫他發家致富的“他是我哥”,果斷聘用了壹批年輕有為的專業人士,為集團的發展註入了新鮮血液。同時,他制定了許多就業措施,如開設夜校培訓在職工人,將有前途的年輕人送到國外深造,他本人還專門請了家庭教師學習知識,自學英語。

李嘉誠新組建的高層領導團隊中,既有金融頭腦出眾、分析能力非凡的金融專家,也有房地產管理方面的“老手”,既有活潑有為的香港人,也有嚴謹足智多謀的西方人。可以說,李嘉誠今天的巨大成就,與他對東方家族管理模式的回避是分不開的。他所使用的外國專家在集團內部管理上把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帶入了長江集團,使其在經濟、科學、高效的條件下運行。對外,李嘉誠不僅把西方人作為主要收購對象,還把西方人作為進入西方市場的主導力量。

善於用人的李嘉誠深知,我們不僅要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大膽用人,而且要註意發揮人才的特長,在企業發展的同壹階段恰當合理地使用不同才能的人。所以,他的智囊團裏既有精力充沛、能力出眾的年輕人,也有壹群老謀深算的“謀士”。

在總結用人經驗時,李嘉誠曾形象地說:“大多數人都有長處和短處,都需要量力而行,滿足需要,因材施教。這就像壹臺機器。如果主要部件需要500馬力啟動,雖然半馬力比500馬力小很多,但也能發揮作用。”李嘉誠的話非常透徹地指出了用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