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2019端午節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鎮有哪好玩的活動

2019端午節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鎮有哪好玩的活動

位於山西的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鎮在端午節這壹天有著許多民俗活動舉辦,大家來這裏參加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深厚,還可以參加這裏的精彩活動,具體的活動信息,我們壹起來了解壹下!

食粽子

時間:6月7日-9日

地點:每家商鋪

手工制作:玻璃餃商鋪(起馬巷5號)

端午節食粽子,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子,屬_的壹種,又稱“角黍”、“粽_”、"古粽_"、“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菇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慶食品。時人周處《嶽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菇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壹名粽,壹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菇葉變革為箬葉。

五彩繩

時間:6月7日-9日

地點:匠人坊商鋪(公車巷28)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五彩絲線或源於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俗,《漢書·地理誌》記越人“文身斷發,以辟餃龍之害”。晉人劉義慶《世說》等書,記以五色絲纏繞粽子,以投入江中,為蚊龍所憚。雖系傳說,卻透出了壹絲值得玩味的信息。五色絲系於臂上,或為文身遺俗。

在端午這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系上五色絲線以驅邪。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壹場大雨或第壹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傷害;扔到河裏,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

戴香包

時間:6月7日-9日

地點:布衣坊商鋪(北市7號)

草木染工坊(起馬巷21-22號)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壹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

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壹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壹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夥的對象心靈手巧。

飲雄黃酒、畫額

時間:6月7日-9日

地點:酒坊(北市28-29)

摔碗酒(古驛巷18號)

飲蒲酒、雄黃、朱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藥)或鏤或屑,以冷酒。”

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朱砂等。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壹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墻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

藥料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墻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

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拔河

時間:6月7日下午(端午當天)

地點:小鎮廣場

拔河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拔河這項活動,不過在那時不叫拔河,而稱為鉤強或牽鉤,後演變為荊楚壹帶民間流行的施鉤之戲。

《隋書·地理誌》稱,故楚地南郡、襄陽壹帶有牽鉤之戲,雲從講武所出。楚將伐吳,以為教戰,流遷不改,習以相傳。鉤初發動,皆有鼓節,群噪歌謠,振驚遠近。俗雲:以此厭勝,用致豐穰,其事亦傳於他郡。

這裏的牽鉤之戲,實際上是當時配合水戰的壹種軍事技能。

端午節當天,小鎮活動組織員會邀請現場的朋友壹起參與拔河比賽,獲勝者還將獲得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鎮的食品兌換券、香囊、五色繩等禮物。

蹴鞠

時間:6月7日下午(端午當天)

地點:小鎮廣場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等,“蹴”即用腳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它是中國壹項古老的體育運動,有直接對抗、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

蹴鞠流傳了兩千三百多年,對現代足球的產生具有重要的影響。屆時,我們還會邀請遊客朋友壹起參與蹴鞠比賽,獲勝的隊伍還將獲得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鎮精心為您準備的小禮物哦。

山西傳媒學院端午節活動

6月7日端午節這壹天,山西傳媒學院墨染霓裳古風社、山大羽林漢學社還將聯合為大家帶來精彩的漢服表演以及有趣的飛花令、投壺遊戲!!

這天到來遊客朋友們,可要大飽眼福了!

漢服表演

時間:6月7日下午

地點:廣場戲臺

表演節目單:

洛水佼人、舞棍、棠梨煎雪、撒野、山鬼、風箏誤、忘憂生、牽絲戲、故夢、左手指月、漢服走秀

飛花令、投壺遊戲

時間:6月7日下午(端午當天)

地點:小鎮廣場

飛花令是古時候人們經常玩的壹種“行酒令”遊戲。是中國古代酒令之壹,屬雅令。“飛花”壹詞則出自唐代詩人韓_《寒食》中“春城無處不飛花”壹句。行飛花令時選用詩和詞,也可用曲,但選擇的句子壹般不超過7個字。

投壺遊戲以盛酒的壺口作標的,在壹定的距離間投矢,以投入多少計籌決勝負,負者罰酒。常在宴會上玩,以助酒興。

王建的《宮詞》之七十七寫道:“分朋閑坐賭櫻桃,收卻投壺玉腕勞。”

晉中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時間:6月8日全天

地點:南大街

傳統技藝——冠雲平遙牛肉制作技藝、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琉璃燒制技藝。

傳統美術——平遙紗閣戲人。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心意拳、形意拳、戴氏心意拳。

傳統舞蹈——壽陽愛社、左權小花戲。

傳統戲劇——晉劇、祁太秧歌。

傳統醫藥——道虎壁王氏中醫婦科、定坤丹制作技藝、龜齡集傳統制作技藝、安宮牛黃丸制作技藝。

除此之外,端午節小長假期間您還可以在古色古香的茶館裏品春茶、體驗草木染、陶藝等各種非遺項目、吃美食、騎馬、蕩秋千、蹺蹺板等,帶妳回到童年回味最美好的記憶。

路線提示

外省市遊客:太舊高速→晉中北出口→錦東大道(環城東路)往南→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鎮

太原遊客:太榆路→大學街左轉→錦東大道(環城東路)路口右轉往南1500米(記得走輔路!!)→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鎮

晉中遊客:(錦東大道)環城東路文華街口掉頭往南500米(記得走輔路!!)→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鎮

好了,大家壹定要收好這些活動信息,相信大家壹定是可以找到大家喜歡的活動啊!而且這些通過這些活動,我們還可以了解很多的文化內涵,還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