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青龍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壹天有什麽活動?

青龍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壹天有什麽活動?

青龍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壹天有什麽活動?二月二,相傳龍擡頭,濟南府原地區稱青龍節或春龍節、龍頭節。山東其他地方常叫二月二,涼山叫龍頭節。在唐朝以前,二月二不被認為是季節性的節日。中唐時期,四川、陜西等地流行采菜、迎富、登高等活動,稱為“采菜節”、“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增加了舉龍擡頭的內容,逐漸演變為以驅除害蟲、祈求豐收為主要內容的節日。自明清以來,山東就有壹些招龍、砸囤、煎餅熏蟲、打梁打鼠、炒豆討喜訊等習俗活動。難得摘菜迎富豪。

如今,這壹天流行的習俗是炒蠍子豆。魏縣、萊州等地稱為“捷報”,諧音刺人。據說吃了炒蠍子豆,壹年都不會被蠍子蟄。運城等地叫“炸蠍爪”,小孩子邊吃邊唱:“吃蠍爪,蠍子不用打。”蠍子豆壹般用黃豆炒。有的裹著糖面,有的泡在鹽水裏,香脆可口,有的用面條和蠍子炸,花樣繁多。吃蠍豆不僅能開蠍,而且人們都說誰吃了七科的蠍爪誰就能長壽。現在除膠東部分地區外,其他地方的二月二都流行這種習俗,但在蠍豆中加入了瓜子和爆米花,這是炒蠍豆習俗的新發展。

端午節2月2日的許多節日和習俗都與龍擡頭有關。這壹天在運城等地,家家戶戶都要掛上石磨的上扇,叫龍頭。據說只有這樣才能“雨水到處流,壹年衣食無憂”。威海等地早起蒸餅拜春龍被蟄。滕州等地這壹天蒸包子,稱為“蒸龍蛋”;吃面叫“龍須面”。有的地方吃的餅叫“龍麟餅”;吃蔬菜水餃叫“龍蛋”。但有些地方在這壹天不吃面條,不喝小米飯,因為面條叫龍須,小米叫龍種,可能會影響龍的健康。在過去,人們習慣在龍擡頭的那壹天剪頭發,孩子們在那壹天進入學校以求好運。海陽等地用白面粉或豆粉做成龍,稱之為幻蟲,放在糧庫和面缸裏,祝願五谷面用之不竭。在威海、龍口等地,孩子們的帽子上掛著壹串串圓形的彩布,稱為小龍尾巴;在壹些地方,有娛樂活動,如玩龍燈,以應付節日。

青龍節的飲食因地而異。除了上面說的煎餅、面條、包子,還有人吃花糕,就是壹步步往高處爬。龍口等地為這壹天保留壹塊蒸糕。有人吃煎餅,運城等地認為煎餅可以鋪在底下,上面蓋尖,防鼠防蛀,保證糧倉。棗莊和單縣的人們在這壹天休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說:“二月二,不要工作,坐下來吃大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