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為母親寫壹篇小文,怎奈平時工作忙文采差,沒有動筆。現趕上疫情,小區封閉,能夠靜下心來,那就寫幾段吧,就算為母親祝壽了。
壹、童年
母親的童年並不像我們想象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吃糠咽菜,度日如年。因為,盡管那時候是舊 社會 ,但允許做生意,母親的父輩們就做著生意。母親的父親我的姥爺(外公)家開肉房,賣牛肉;母親的叔伯大爺(大伯)盡管雙目失明,但會算卦,也能掙錢;母親的三大爺開雜貨店,自然也少不了錢花。最主要的是他們都沒生兒女。所以,母親當時就成了這幾家庭的寶貝兒,寵兒。吃和穿自然少不了她的。
盡管外公們都做生意,但並不屬於富人。孩子是上不起學的,尤其是女孩。母親雖然沒上過學,頭腦靈活,稍大壹點就會算賬。我壹直認為,會做生意的人都是聰明人。姥娘是個能吃苦又特別勤勞的人,對孩子要求特別地嚴厲,所以盡管母親性格溫和,但並不嬌慣。母親的童年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
姥爺開肉房賣的是牛肉。賣牛肉得殺牛,那時候宰殺的多數是幹不動農活的耕牛。這些耕牛為人辛苦了壹輩子,最後的命運卻是被人殺了,吃了。
母親曾親歷耕牛被宰殺的壹幕:要被宰殺的耕牛被人從牛棚裏牽出來,人們用大木杠子將它放倒。老牛似乎知道自己被殺的命運,雙腿跪地,哞哞地叫著,眼淚就從大眼睛裏流出來,似乎在向人們求饒。但這是徒勞的…,然後老牛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姥爺似乎知道母親的心思,說:妮兒,要不是為了吃飽飯,誰幹這個行當,以後妳要嫁了無論做什麽生意,也別開肉房。
母親最感神奇的是她大伯算卦。壹個瞎子,什麽也看不見,人的前世今生怎麽都知道?並且還會給人看病,治醫生都治不了的病?瞎外公笑著說:妮兒,這都是糊弄人的,不然誰給咱們錢花,別相信。
母親看到這些殺戮和欺騙卻為人善良,大概是因姥爺們說出了真心話,她懂。
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年齡,童年的幸福是短暫的。隨著日本鬼子侵入中原地區,這種幸福被打亂。那年,母親已跨出童年。大饑荒的“民國三二”母親已經是少年時代。餓殍遍野母親現在還歷歷在目,姥爺們的生意在動蕩的年代停止。少年時代的母親擔負起家庭的勞務。
二、出嫁
母親出嫁時17歲,當時鬼子還沒投降,正是狗急跳墻的時候,燒殺搶掠什麽事都幹得出來。母親出嫁時,為躲避鬼子是在村西南的“亂墳窩”裏被我們老吳家用單頂的轎子接來的。母親結婚的當年日本鬼子就投降了,全國慶賀。對於我們家來說,確實是值得慶賀的年份,因為我們的家真正的是從這年開始的。盡管我和哥哥姐姐們還沒有出生。
母親嫁給父親結婚屬於“門當戶對”的那種類型。我們“老吳家”雖是窮人家,也是做生意的。我家的生意是“炸果子”的,果然,姥爺為母親找了個不殺生的婆家。母親嫁到老吳家,給整個家庭帶來了福氣。盡管吃了不少苦,但得來的卻是兒孫滿堂,這是後話。
“果子”是現在油條的前身,但與油條長相不壹樣,油條是兩塊面疊在壹起的長棍兒狀,果子是圓形的,又叫“圈果子”。“炸果子”在以前也是壹門不外傳的手藝,是爺爺學徒三年,從威縣大寨村學來的。但爺爺炸的“果子”與別人家的還不壹樣,是“心”字形。做法是:把剁成長方形的兩個小面塊疊在壹起,中間用小刀割壹下,分成兩頭相連的兩半,然後兩手撿起,食指和無名指抻進切開的空隙裏,撐開,抖動著拉長壹些,右手將右邊面頭部分挽壹下,這頭就成“麻花”狀,放在熱油鍋裏,這時抄“果子”的用兩雙大長筷子在油鍋裏扶住,通過對未成形果子的撐、翻、攏,配合好火候,“心”字形的“果子”就完成了,撈出來就可以吃。同樣大小的面塊,在爺爺手裏炸出來的“果子”,起的個大、酥軟,進口就化,金黃色,好看又好吃,是上好的 美食 。
爺爺的果子和當時下堡寺集上的“王三”牛肉餅卷齊名。母親過門後,父親跟著爺爺趕集出攤,炸果子,抄撐。母親也就成了家庭的壯勞力,地裏的、家裏的,洗衣做飯,推碾子,拉磨什麽活都幹。
實際上,整個老吳家人也是個大家庭。爺爺兄弟四人,父親是他這壹輩中的老大,家庭的頂梁柱,母親是這個大家庭中的大嫂,是能挑大梁的人物。
三、 育兒
母親***生了八個兒女,但母親養大的是十個孩子。多出來的這兩個是父親的胞弟,我的叔叔。大叔與大哥同齡,小叔與三哥同齡。小孩子年齡都差不多,再加上奶奶當時身體不是太好,所以叔叔們吃母親的奶長大。再後來,爺爺去世了,奶奶患眼疾雙眼失明。所以未成年的兩個叔叔,就由我父母撫養長大。
別看有十個孩子,每個孩子那年出生,屬相是什麽,哪壹天生日,母親都記得清清楚楚。在那樣的年代,這是不容易的事,可見母親的記憶力是超好的。
大姐是姐弟中最大的,出生在解放前。我是家中最小的,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末。這二十多年的跨度,正是國家從戰後的貧窮,到三年嚴重困難時期,再到“十年動亂”的時代。家庭的困苦是可想而知的。但父母硬是把我們都拉扯過來了,沒有壹個掉隊,而且身體都很 健康 。可見二老吃盡了苦。
其實,讓老人和孩子都能吃飽飯,不僅僅是能吃苦就能做到的,還得靠智慧,父母親就是這樣的人。比如孩子沒有奶吃,小米省下來僅用於熬米汁兒,讓孩子喝,而大人吃草根、樹皮;比如集體分來的糧食不夠壹家人吃,那就都不吃或少吃糧食。用好糧食兌換成能夠充饑的低等地瓜幹和梗,能夠讓壹家人吃飽;再比如用榆樹皮可以制作成面粉,加工得當可以成為 美食 ;白面粉做面皮,高粱殼面做餡做出的“銀包金”,既能讓人充饑,又能提高孩子們的食欲,等等。再苦再窮沒有讓我們要(討)過飯,是父親後來常掛在嘴邊的榮耀。
能夠吃上飯固然重要,但如何做人,更重要。母親常對我們說,做人要壹心處直,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父親也常對我們說,窮長誌氣,富長良心,人窮誌不能短。父親教我們要誠信,要“吐口吐沫砸個坑”。這些說教,或成了我們做人做事的準則,或成了我們發奮圖強的動力。
說起人品,我們都受父母親的影響。我們都是寧可讓別人欠我們的,也不會虧欠別人的那種人。包括感情方面的虧欠。
國家自解放後壹直掃文盲。我家人多,勞力少,盡管貧窮,父母親還是讓我們去上學。大姐上的是初小;大哥盡管初小文化,卻在臨西唯壹的省重點中學上過機電班,畢業後大有作為;二哥、四哥讀過高中;三哥三叔也是初中畢業;最小的三姐起初沒上學,但在“文革”後國家“大掃盲”時,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初中畢業。大叔是在福建當兵時學的文化。母親最遺憾的是沒有讓二姐上過學。至於我,因為後期父母沒有經濟負擔了,上到大學。
由於有文化,後來這些哥哥姐姐們在各個行業幹得都不錯,盡管沒有當官的,也沒有暴富的,但每個家庭現在都兒孫滿堂,其樂融融。
四、婆媳
兒子多,自然需要的媳婦多。都結婚了,媳婦就真的多起來。
大哥長相隨父親,高挑個白凈子,穿壹身藍布學生服,早被本村解放前做過地下工作者的崔姓大爺大娘看中。後來,他們唯壹的閨女就成了我大嫂。我記得大嫂從小就愛看書,幹地裏活不拘力氣。
二嫂娘家威縣農村,姓董,聰明、漂亮。沒上過學,但有氣質。還是姑娘時就是村裏的先進婦女代表,出席過省裏的會議。
三嫂娘家姓柴,柴郡主的姓氏,有些像楊門女將雷厲風行的性格,有些脾氣,幹起農活不要命。
四嫂與四哥是高中同學,個子不高,但眼睛大而有神,二人郎才女貌,壹拍即合。四嫂是本村唯壹壹位參加抗美援朝戰士的女兒,姓李。有人說,李叔叔沒有跨過鴨綠江。讓我說,這無所謂,只要有保家衛國的勇氣就偉大。
我家的這位姓張,山東臨清倉集鎮(臨西倉上村)人士,高中文化。我們結婚時她父母都已不在人世,與哥嫂***同生活,心地善良,艱苦又可憐。好在生了壹雙兒女又是博士又是碩士的,寬慰了她。
五個媳婦五個脾氣,又都在壹個大家庭,怎麽能攏到壹塊?壹是母親大肚能容,二是婆婆對媳婦的要尊重。尊重她們的人格,尊重她們的意見,而且還得會滅火,恰當處理兒子與兒媳的矛盾。有壹次,某對哥嫂吵架,母親獲悉後去勸解,正趕上嫂子罵起哥哥的娘,母親說了:媳婦,罵吧我在這呢,有氣給我說!嫂子地氣泄了壹大半。在處理婆媳關系上,父親也配合得不錯。父親的方法就是壹個字,敬。敬兒媳婦的父母,即親家。什麽時候都將親家作為上賓尊重,拿出自己的誠心誠意敬。改革開放後,父親恢復了“炸果子”的生意,每當親家來到,“炸果子”“炸荷包”就壹盤兒壹盤兒的端上來,親家合不攏嘴的壹直笑著說;老吳爺爺人就是好,老吳爺爺人就是好!老吳,是姥爺對外甥的稱呼,外甥的爺爺就是我父親。穩住了大後方,前方還會出問題?當然這是笑話。
婆媳關系和睦是家庭和諧穩定的基礎,家和才能萬事興。當然處理好婆媳關系最主要的是相互尊重,母親做的就是尊重兒媳,才得到兒媳的尊重。
五、賢婿
其他人都寫到了,不寫這些姐夫們覺得對他們有所虧欠,因為他們像孝敬自己的父母壹樣孝敬我們的父母。當然他們對我這個小老弟也有偏愛。
大姐夫,“老三屆”的高中生,個子不高,面龐也黑,但特有才。高中畢業後,他開始在農村小學裏代課,到哪裏都能壹炮走紅,“老三屆”確實有實力啊!
大姐夫教書真正的出名是在西高爾莊村,這個村設有初中高中。恢復高考後,大姐夫到這個村中學任校長。說來也怪,不起眼的壹所農村中學,升學率直線上升,使得鄰縣的學生都托後門來上學。
大姐夫筆桿子和口才樣樣優秀,簡直符合做律師的所有條件。所以,在恢復律師制度後,有高人舉薦他做了律師。大姐夫確實不簡單,做起律師來得心應手,幾年時間如日中天,在律師界成了著名的“馬鐵嘴”,在周圍縣市享有盛名。
三姐夫是大姐夫任中學校長時的優秀學生,是大姐夫與其他學校PK升學率的“主花五”。三姐夫個子也不高,是個奇才。中師畢業的他先是自己組裝電視,後又組裝電腦,研究金融。三姐夫的兩個孩子都是大學生,聰明勁受他的遺傳。
二姐夫是父母親最疼愛的女婿,也是高中畢業,之後被縣唯壹的國營大型企業—臨西縣氮肥廠錄用。屬於既吃著國家的工資,家裏也有承包地的合同工。二姐夫為人實誠,是廠長的技術骨幹。二姐夫就愛嘿嘿地笑,母親最喜歡。
大姐夫帶我進了律師門,三姐夫在我上學時給我貢獻過好多書,二姐夫在我上學時補給我壹些錢花。
六、生意
爺爺炸“果子”的生意解放後是做了壹些年的,手藝後來傳給了父親。後來“壹大二公”的時候,個人的生意都不讓做了,做了壹輩子生意的爺爺不理解,在抑郁中去世。
父親到底是生意人家的後代,腦子活絡。給生產隊出點子:在村前邯臨公路邊開茶館、開馬車店,既方便了來往路人,又為生產隊掙些收入,得到村幹部的稱贊。後來又“割資本主尾巴”,隊裏的生意也不讓做了,父親跟隨“挖河”隊伍做廚師,由於他有做面食的手藝,也會做菜,所以他做的飯大家都喜歡吃。父親真的很偉大!
父親的偉大在我們家庭裏有更好地體現,是他的努力打拼,不僅使我們成了人兒(活下來的意思),而且還使我們這些大老爺兒們都娶妻成家,在那困苦年代,不是易事。上世紀80年代之前,除大哥結婚成家外,我家的其他男兒都未娶妻,包括兩個叔叔。
要娶媳婦首先得有婚房,蓋房子哪裏來錢?正趕上政策放寬,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允許私人做生意,所以父親在村前公路邊開了三間房的小鋪子,又撿起來炸果子的生意,當然也兼做些百貨日雜什麽的。由於父親手藝巧,母親待客親,又有熱心腸。生意日漸興隆。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十幾年間,父母親先後在農村老家蓋起六座農房,娶到家裏六個媳婦。至此,完成了他們的艱巨任務。俗話說,有摟錢的耙子,還要有管錢的匣子。母親就是那“管錢的匣子”,而且還是兒子娶妻保衛戰中的總參謀。
父親常說,做生意靠的是本事吃飯。無論做生意還是做人,不是自己的不要拿。
我知道的,父親還真的有壹次發財的機會,但父親把這個“財”還給了人家。
有壹天,壹位穿著十分講究的中年男子來到鋪子裏吃飯,要了兩個小菜二兩白酒,半斤圈果子。吃完喝完人就走了。在收拾人家剩下的碗筷時,母親發現桌子腿兒旁邊有個黑色的手提包,顯然是那個中年男子落下的。趕緊得找那人時,但時間已經過去二十多分鐘,人早就沒影了。父親拉開包的拉鏈,發現裏面好多現金,趕緊拉上拉鏈讓母親到裏間屋裏收起來,以免其他顧客誤拿走。大概過了壹兩個小時,那人慌慌張張地回來,先是在他吃飯的地方找來找去,後問父親是否見到了他的手提包。父親沈著地問他手提包是什麽樣子,什麽顏色,裏面裝著什麽?他壹壹作出正確的回答。父親讓母親把手提包給他拿出來,讓他查驗。這名中年男子拿過包,看到錢物都在,撲通壹下跪到地上,說:大爺,沒有這些錢我的飯碗就丟了,說不準我還要被判刑的。原來他是某國企的業務員,包裏面裝的是兩千多元的貨款。
“無論做生意還是做人,不是自己的不要拿”這句話,成了我做人和教育孩子做人的準則。同時,也是我給學生們講法律課,常講解的重要內容。妳看啊,小偷拿了別人的是盜竊,貪官拿了公家的是貪汙。父親沒有上過學,個中的道理比某些上過大學的人都懂。
七、老年
隨著我們的娶妻生子,每人都有了自己的事業,父親和母親也老了,但他們還在公路邊做著自己的“炸果子”生意。父親說,每天看著來來往往的人,聽到很多新鮮事兒,這樣過著充實。父親生來喜歡結交朋友,他是不會憋到壹個小院裏的。
使我們想不到的是,父親68歲的時候得了癌,雖經多方治療還是沒有留住他,不到壹年就去世了。
父親去世後,炸果子的生意就停下了。母親還在公路邊的鋪子裏賣些日雜用品,我們做兒女的讓她把鋪子關了,安度晚年。她說,我腦子還好使,身體也沒有什麽事,在這裏豁亮。再說了有這個日雜鋪妳們用什麽也方便。
的確也是這樣,鋪子是我們兄弟姐妹集合的老據點,是老親少眷屬團聚地方。也是這個大家庭成員攫取生活用品,孩子們自由吃喝的地方。用“攫取”這個詞有點不恰當,但在母親的鋪子裏我們確實有點不講理。或者說,在那裏我們確實找到了***產主義生活的感覺——按需分配。
鋪子已不是掙錢的場所,而是凝聚整個大家庭感情的所在。
八、壽星
母親75歲的時候,我們勸她關閉了鋪子,由二哥翻蓋了老房子,改成了超市。再不關鋪子恐怕真的對不起她老人家了,萬壹出個什麽事,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確實到了老人家頤養天年的時候了。
母親關鋪子後,把全部的家當都分給了我們哥兒幾個,當時我們不肯。她說:我沒錢妳們得管我,我有錢妳們也得管我,那我要錢什麽用,早晚不是妳們的?母親的豁達是少有的。
現在,母親的全部家當就是壹個包裹,公開透明的幾千元錢。她說,這錢是用來給孫子輩們發紅包的。確實,過年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有份兒。母親把錢看得很淡。我的外甥城裏人,前年出生在西安。他出生時母親非得要送個千元的大紅包,我攔住了,因為她的整個家當也沒有多少啊。
母親關鋪子後,由我們五個兒子輪流照顧,當然姐姐們也經常接過去住。我們不是查日子按天算的,是她老人家想在誰家待多少天,就待多少天,圖新鮮了再換別的家。但,往往是兒子兒媳們主動接到自己家裏住。
母親沒有出過遠門。七年前,我借去北京送孩子上學的機會,與妻子帶母親 旅遊 了壹圈,遊覽了故宮,看了毛主席紀念堂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天安門廣場與黃頭發的老外合了影。
母親不挑食,自己還能做飯。無論誰做的菜,問她好吃不好吃,她的回答總是先肯定,然後再指出點兒小缺點,所以大家都願意聽母親說話。
母親愛幹凈,九十多歲了自己還能洗衣服,洗腳,擦身子。但我們不會讓他自己做,閨女、兒媳、孫女、孫媳會搶著給她做這些,包括洗澡,剪指甲。母親性格坦,脾氣好,什麽冤屈的事到她那裏都能化解。
母親還是那樣的慈眉善目,端莊漂亮。前幾年,我的壹位朋友,美女縣長就是這樣誇她的,母親現在還那樣。
母親的 健康 狀況很好,雖是血壓有點高,每天按時吃些降壓片,沒有出過問題。年輕時有“心口痛”的毛病,大概是胃病。現在條件好了,倒是沒有得過病,感冒也很少。
自母親70歲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為她過生日,是姐姐們發起的,到現在二十多個年頭啦。母親90歲大壽的時候,我們給她做了壹個比較隆重的生日宴會。全體家人和咫近的親戚都過來祝壽,我還請來了司儀,介紹了母親的生平,給母親出思考題,采訪她經歷的壹些事兒,特別的熱鬧。我們沒有請朋友來祝壽。母親說,自己家的事麻煩別人幹什麽,還得讓人家花錢。母親總是這樣的仁義(做“寬厚正直,不希望麻煩別人”解)。
雖是大家庭,但沒出過什麽太大的麻煩事,沒有高官厚祿,也沒有富賈鄉紳,僅僅是普普通通的家庭而已。整個家庭幸福美滿,人人事業有成。與其說是大家的努力,倒不如說是父親、母親壹直傳承下來的良好家風給予的。
我時常迷信地想,我們的順風順水不是我們有多大本事,是得到了老壽星的庇佑。在此,我也誠心的希望,所有讀到或沒有讀到此文的朋友也能得到老母親庇佑!願大家平安幸福,萬事如意。
九、沒有結尾
人的壽命是由體細胞內的基因控制的,即便身體沒有任何毛病,也會壽終正寢。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生命的極限是120周歲。所以長生不老是傳說。
不過,科學地發展就是超乎常人的想象。近日,科學界透露出讓人歡欣鼓舞的消息,那就是到2045年生物工程的科學研究,能夠做到改變控制人類壽命的基因序列,使人們能夠得以永生,到時候人們想活多大歲數就活多大。
我覺得,92歲的壽星母親壹定會看到那壹天。朋友們,妳們說呢?
作者:吳鳳俠
2021年1月9日起筆13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