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系名菜有:鯉魚三吃、鯉魚焙面、扒猴頭、番茄煨魚、鄭州鮮味雞、道口燒雞、河南烤鴨等,此外,還有著名的洛陽水席,
特色菜
洛陽水席
洛陽人把水席看成是各種宴席中的上席,以此來款待遠方來客。它不僅是盛大宴會中倍受歡迎的席面,就是平時民間婚喪嫁娶、誕辰壽日、年節喜慶等禮儀場合,人們也慣用水席招待至親好友,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三八桌”。它作為傳統的飲食風格,和傳統的牡丹花會、古老的龍門石窟,並稱為洛陽三絕,被譽為古都洛陽的三大異風,成為洛陽人的驕傲。
合記羊肉燴面
合記羊肉燴面是壹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94年5月榮獲“全中清真名牌風味食品”稱號。97年12月又摘取“中華名小吃”桂冠。
合記的前身是老鄉親飯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營,因是合夥經營,易名合記飯店。1967年起專門經營羊肉燴面,改名為“合記燴面館”,俗稱合記.
胡辣湯
胡辣湯是洛陽小吃系列中的壹絕。它源於清代中葉,大興於民國初年,之後花樣不斷翻新。至今妳若行走在洛陽大街小巷口,隨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小小壹碗胡辣湯,緣何會歷久不衰呢?它以大眾化的品位和低廉的價格,始終成為人們早餐時的首選。
長壽魚
是以黃河鯉魚為原料的壹道名菜,河南省的黃河鯉魚以肉質鮮嫩而馳名。長壽魚即是由黃河鯉魚加上枸杞子***同烹制而成,鹹、甜、酸三味俱全,色澤紅亮,極具藥用價值。
相傳,長壽魚的來歷和東漢光武帝還有壹定的關系。壹年春天,劉秀來到位於黃河之濱的邙山。這裏山青水綠,景色秀麗,劉秀正看得入神之際,突然有壹條金色鯉魚躍出水面,只見這條魚通體泛紅,在陽光下甚是搶眼。劉秀吃了用這條魚做成的長壽魚後,感到精神為之壹振,勞累之感頓消。後來,長壽魚的做法漸漸流入民間,成為洛陽的壹道名菜。
琥珀冬瓜
琥珀原是壹種珍貴的藥材,因色澤深紅,光亮艷麗而受人喜愛。因此人們習慣於在壹些菜肴前面冠以“琥珀”二字,來形容其色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壹種以色定名的烹調方法——琥珀。在開封眾多的琥珀菜中,以“琥珀冬瓜”最為著名。琥珀冬瓜屬於甜菜類,制作時選用肉厚的冬瓜,去皮後刻成佛手、石榴、仙桃形狀,晶瑩透亮,然後鋪在鍋篦上,放進開水蘸透,再放進鍋內,兌入去掉雜質的白糖水,武火燒開後,改用小火,至冬瓜呈淺棗紅色、汁濃發亮時即成。在魚肉居多的宴席上,嘗上幾口琥珀冬瓜,真是清爽無比。
炒三不沾
是安陽傳統名菜,以蛋黃為主料,配以桂花糖、白糖、粉芡等炒制而成。成品軟香油潤,不沾鍋、盤、筷,所以得名“三不沾”。
杞縣醬紅蘿蔔
杞縣醬紅蘿蔔創制於清代嘉慶二十年(1815年),由明德堂莫姓人始創。它素有四優(鮮、香、嫩、脆)三佳(色、形、味)之稱。該產品選料考究,操作嚴格,所用紅蘿蔔必須品種純正,采收適時,成熟壹致,無黴無傷,長介於4-5寸之間,直徑不超過1寸。制作時必須嚴把制醬、炒鹽、淹制三天。成品必須達到鮮紅透亮、油潤細膩,先甜後鹹、鹹中透甜、醬香濃郁、風味獨特方為享有較高信譽。
燙面餃
新安燙面餃,已有70多年的歷史,在千裏隴海線上聞名。新安燙面餃,用精白粉作皮,豬前胛後臀肉作主餡,配適量大蔥、韭黃、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鹽、味精等。把面燙好,搟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餃,上籠清蒸,十分鐘即可。
套四寶
是開封傳統菜肴,集鴨、雞、鴿、鵪鶉四味於壹體,味道香濃獨特,堪稱“豫菜壹絕”。其作法頗費功夫,必須將四種全禽剔骨後層層相套,不能有壹只破損,這樣吃時就可以逐層看到通體完整的四種家禽。盛菜用的是青花瓷湯盆,形體完整的全鴨浮於湯中,色澤光亮、不肥不膩,清爽可口,回味綿長。
桶子雞
是開封特產名菜,源於清朝鹹豐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五香風幹兔肉
洛陽燕菜
是洛陽水席中的重頭戲,也是洛陽最負盛名的壹道菜肴。相傳,唐代武則天執政時,洛陽壹塊菜地裏,長出壹個幾十斤的大蘿蔔,當地官員就把它作為貢品獻入皇宮。武則天壹見,龍心大悅,認為這是上天對她政績的褒獎,於是命禦廚用它作壹道菜。蘿蔔本不是什麽稀罕物件,以它為主的菜肴更不是什麽特殊美味,禦廚經過百般思考,決定將其和宮中的山珍同煮。武則天吃後,覺得這菜味道極鮮,幾乎可以和燕窩相媲美,遂賜名“燕菜”。從此,壹道以蘿蔔絲加山珍海味的菜肴就上了宮中的禦菜單,成為招待貴賓的佳品。
觀音堂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