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信陽毛尖茶作文

信陽毛尖茶作文

我的故鄉在信陽,我的故鄉有全國聞名的毛尖茶。我愛我的故鄉。

細雨如絲,壹棵棵四季常綠的茶葉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壹片片綠色的嫩芽,悄悄地鉆出來,青青地、茸茸地。

每年清明前後,開始采茶了。

采茶姑娘們把綠油油的嫩芽采摘下來,再經過炒茶師傅們的精心炒制加工,就成了可以飲用的茶葉了。這時,妳捏壹撮新茶 泡開後,只見鋒針直立,湯汁碧綠,聞壹下,醇香撲鼻,嘗壹口,清香透心。

茶水不僅可以提神,還有很大的藥物價值。茶水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對人身心健康非常有益。人們都誇信陽毛尖風味獨特,飲譽中外。

每年,信陽都要舉辦壹次茶葉節, 以茶為媒,發展經濟。我為故鄉的毛尖茶感到自豪。我愛故鄉的毛尖茶。

參考:

我愛喝信陽毛尖茶,喝的時間長了,自然有點感想有點體會。我這點體會雖然沒有茶藝表演那麽繁雜、那麽好看、那麽不知所措,但更貼近我們普通人,更實用。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喝法,有不同的沏法,不可混為壹談,否則妳無法享受各自茶葉的特點,品茶也就無從談起。但願我的體會能起到壹個認識信陽毛尖的引路的作用。

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也是采摘雨前毛尖的時候,也是茶商、愛喝茶的人最忙碌的時候,好茶都是靠這個時候去收集,去儲存。外地愛喝信陽毛尖茶的同好,若買不到正宗的信陽毛尖茶,我可為同好代勞,當然是少量的。願愛喝信陽毛尖茶的同好能從中得到享受。

壹、信陽毛尖的基本情況。信陽毛尖是綠茶中的極品屬國家名茶,但由於當地的宣傳、茶葉質量的控制、優質茶數量有限再加上使用者不會沏茶體會不到毛尖茶的特點等原因,毛尖的影響不是很大。

毛尖茶的品質取決於采摘的季節和地理位置。按季節分有雨前(谷雨節前)、春茶、夏茶、白露(白露節)、秋茶。雨前茶的品質最好其次是春茶、白露茶;按生長位置分大山茶、小山茶。因大山海拔高氣溫低濕度大,茶的生長期長(比小山晚采十天左右)因此品質最好。

信陽毛尖主要產自原信陽縣的董家河鄉、師河港鄉、譚家河鄉、南灣鄉,面積較小。大山茶主要是指采摘於車雲山、雲霧山、密雲山、集雲山、白雲山和黑龍潭、白龍潭。信陽毛尖每年的產量不少,但是真正的大山雨前茶數量不是很多,大部分被當地人給消耗掉(當地人主要喝雨前茶),不熟悉茶葉這個行內情況的人是很難買到上等茶的。

二、毛尖茶的沏法。應該說不同的茶都有不同的沏法,毛尖茶也是如此。由於毛尖茶品嘗時不光要口感好,還要品茶香觀其色,因此對沏茶更為講究。

1、水。沏毛尖茶對水的要求是很高的,上等的水是山泉水,其次是匯集的山水。地下硬水和含堿較高的水是不能用的,否則沏出的毛尖茶是無法品嘗的。信陽人過去喝茶用的都是匯集於深山的師河水,現在改用師河上遊的南灣水庫的水,其水質是壹樣的。如河南的平頂山、山東的青島等地的水沏毛尖茶都很好。好在現在純凈水較多,當地水質較差的用產自水質較好地的純凈水來代替。沏茶的水溫壹般是將水燒開然後放置至60—80度的溫度來沏頭道。因雨前茶太嫩水溫不能太高,對春茶、夏茶、秋茶水溫可高些。

2、茶的用量。沏茶時用茶量,可因人而異,但不能太少。壹般情況按三分茶七分水或四分茶六分水的比例用茶。這壹比例的含義是指茶沏開後,茶在杯中的比例占三分水占七分或茶在杯中的比例占四分水占六分。如果愛喝濃茶可增加用茶量。

3、茶具。喝信陽毛尖茶,對茶具的要求並不高。為了觀其色,聞其味,用透明的玻璃杯或白色的瓷杯即可,不能用帶蓋的杯或壺,因沏信陽毛尖茶時不能捂、蓋,否則湯、葉變黃。

4、沏茶的流程。第壹步把適量的茶放入杯中;第二步把開水(水溫可高點)倒入杯中(半杯量即可)搖晃搖晃等茶葉快要沏開時(時間不要太長),將杯中的水倒掉(水可倒幹)。其目的是除去茶的土味和漂浮出的雜物;第三步用適當溫度的開水沏入杯中,等茶葉沏開後即可飲用。但杯中的茶水每次不能喝幹,只喝茶水的壹半,然後倒水。其目的是保持茶的濃度適中。

三、品茶。品信陽毛尖茶可從觀、聞、入口三個方面去做。觀:沏開的茶觀其顏色(湯清葉綠微黃);聞:信陽毛尖茶沏開後味清香宜人(砌茶的流程中第二步,當杯中的水倒掉後香味已出來);入口:茶水入口微苦,入喉甘甜而不澀(小山茶入口澀),越喝越甜。

四、茶的保存。過去保存茶主要采取鐵桶中放木炭,將茶放入桶中密封保存。現在保存最好的辦法是,將茶用塑料袋多層包封,放入冷凍室(非冷藏室)保存即可。保存時忌和有異味的物品混放,茶葉很容易吸味。用時取出幾天的用量,不宜取太多,隨用隨取。新炒出的茶還須進行“拉風”處理,這種處理需專業人員來進行,其目的是進壹步除去茶中的濕度,若濕度過高直接影響茶的香度和口感。

分享給妳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