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九堡鎮的文化

九堡鎮的文化

說媒過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歲以後就可托媒人說媒,談婚論嫁。壹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說親,也有女家請媒人先訪男家的。 寫庚帖雙方同意後,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後,各請算命先生來合八字。如八字合得來,不會相沖相克,就寫出庚帖(俗名婚單),各置於香案之上,如三天內無不祥之兆,這門親事就定下來(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帖送還女家)。  編紅單也稱開紅婚帖,或叫講財禮。由男方父母,宗親和媒人壹起到女家,將男方要送給女家的財禮開具出來。開紅單過程中,雙方會討價還價,最後協商敲定。紅單開完後,男女雙方還要交換信物如戒指、手帕等。  定親也叫大紮,即正式把婚事確定下來。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豬頭、魚、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場。吃完中飯後,女孩子要出來見面,稱男家父母為爸媽,兩家父母相互稱親家公、親家母。  看家方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時間有的在大紮前,有的在大紮後,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親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幾人,不帶禮品,就是帶壹點,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婚事定下以後,男方要請算命先生擇定歸門日子,包括新娘出門的日子、時辰,到男家後歸門的時辰,此外女方裁紅衣、男方鋪床的日子也要同時擇定。  送菜和擡嫁妝新娘過門前壹、二天,男家要請宗親將紅單規定的聘禮和魚、肉、禽、面條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來時就把妝奩、家俱等帶回男家。  迎親 也叫接親或過門。婚期前壹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親。接親的人到女家後,先吃點心,然後由女家帶著到祠堂燒香祭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設宴請客。  拜堂 新娘在鼓樂聲中進到大廳以後,就開始拜堂。大廳擺設香案,東邊父母、長輩,西邊外戚,北邊房親,南邊小輩。拜堂前,外家要給新郎掛紅,用五尺長的紅布披在新郎身上。拜堂時,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禮生(伺儀)叫:壹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對拜。

最後是親戚見面,要給新娘紅包。拜堂畢,伴娘用紅羅將新娘牽進新房。  鬧房鬧房壹種在大廳鬧,壹種在新房鬧,也有先在大廳鬧,後到新房鬧。鬧房期間,鞭炮隔幾分鐘放壹次,壹直鬧到午夜方停。 坐月子  坐月子,是每個做新媽媽的特權,各地都有不同的坐月子習俗,在客家地區,客家婦女生孩子後,要守在房內調養,直到滿月後(壹般為30天)才出房門。坐月子期間,產婦享受最優厚的待遇:周全的服侍、好的飲食、充分的休息,成為全家人都圍著團團轉的中心人物,同時也還有不同的習俗。  喝雞子酒。坐月子期間,壹般每天三正餐三點心。所吃的東西,都比較講究,壹要富有營養利於補身子的,利於增加奶汁;二要選擇“溫、熱、平”性的食物,禁食寒、生、冷食物,壹般吃梅菜幹、番薯葉、苦脈、三月菜,不吃其它青菜。產婦所吃的食物中,最普遍和最有特色的是雞子酒(含姜、雞、酒)。姜要老姜,多用於煮雞、煮蛋。煮雞用油鍋將姜炒熟,再加上糯米酒,用文火煮熟。產後的當天就要吃雞子酒,最好是壹只能祛風驅寒化瘀活血的大公雞(叫“雄雞”),此後壹般食閹雞,若有未生蛋的小雞更好。客家婦女坐月子期間,壹般要吃十來只至三十只雞、十多斤老姜和三十斤以上的糯米酒。  洗樹葉澡。客家產婦坐月子期間,除料理嬰兒之外,不做其它家務勞動,還要經常用某種樹葉(如龍眼樹葉等)熬過的水洗澡,這是為了消毒和祛風。  系手帕。坐月子期間,由於產婦產後氣血虛弱、筋骨松弛,風寒濕邪易趁虛而入,容易引起感冒、風濕、關節酸痛、腹瀉等疾病,故不能洗頭、不能吹風。農村手帕方便,便把手帕折上幾折,系在額頭上,剛好擋住太陽穴,可以防風。  掛門簾。客家婦女生孩子後,要守在房內調養,掛上門簾主要是“避邪”,禁止生人進入產婦房中,生人進房怕“踩生”,弄成嬰兒的疾病。產婦房中,連自己家裏人壹般也不許進入,只許產婦的母親、婆婆、丈夫等照料產婦的人入內,連產婦的父親、公公,都得到嬰兒滿月之後才好見面。  客家婦女如此重視坐月子,壹是“傳宗接代”,為了嬰兒及其母親的健康與平安,二是因為婦女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在舊時農村婦女是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必須保證她們過好坐月子關,不要削弱體質,更不要留下病根。正因為如此,在客家農村,許多婦女七八十歲了,依然腰板硬朗,手腳靈便,可以從事主要農村勞動。 瑞金九堡的“九項寶”九種實物比較奇特,堪稱“九堡” 。

客家古居與高山峻峰,形成獨特旅遊聖地。瑞金密溪古村的客家古建築和銅缽山旅遊已成為特色品牌,密溪客家古民居群系瑞金市歷史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密溪村被列為江西省歷史名村,是清朝乾隆年間學者羅有高(字臺山)故裏,保留完好的清代客家古建築,主要有木牌坊、節孝坊、凝秀峰塔、羅氏大宗祠、羅臺山墓等,被列為瑞金市十景之壹,與環溪水庫相連,使山水連為壹體。銅缽山位於九堡鎮西北部,距市區40公裏,與寧都、於都交界,為瑞金八景之壹,號稱“錦江第壹峰”,站在峰頂可覽瑞金、於都。山頂有昭靈王祠,以及大量明代石刻。相傳山上山下曾建庵36所,僧眾多至千人,昔日地廣植茶樹,“春時,采茶者歌聲互相應答”,遂成“銅缽茶歌”壹景。明清時期,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許多詩句。此外還有石螺嶺、環溪水庫、沙壟水庫等亦是休閑好去處。

瑞金九堡的“九項寶”九種實物比較奇特,堪稱“九堡”

壹、山坑村的芋頭煮熟後軟如豆腐。

二、羅田村慈坑小組種植的生姜色澤金黃,無姜渣,刀切口久不變色。

三、富田村河壩裏種植的甘蔗,清香甜脆。

四、漁業場糞箕窩長壹怪松,壹樹同生九個樹梢,人稱九龍尾松,實屬罕見。

五、黃渡村種植的紅蘿蔔外紅內白,肉質特脆,個頭要比其它蘿蔔大。

六、楊梅村崖刀石小組種植的花生,曬前搖之有響,曬幹後搖而不響。

七、清溪種植的煙葉,曬幹後揉成壹團,放開後仍然平整無皺。

八、蓮塘村銅缽山中,長有壹種下方上圓,形似筷子的方形竹子。

九、九堡中學後面壹塊農田種植的紅薯,天再旱不用澆水,並且果實特大又甜脆。 壹、米果類  紅薯葉米果、鰍魚菜米果、艾葉米果、芭蕉米果、菠菜米果、豆葉米果、包菜米果、過年黃米果、米果子、山藥米果、葫蘆米果等  二、豆腐類  煎豆腐、竹竿烤豆腐、醬油豆幹、酸水豆腐、鹵豆腐、豆腐腦等  三、肉湯類  牛肉湯、牛雜子、牛腳筋、豬血湯等  四、酒類  九堡水酒、客家米酒、客家泡制養生酒等  五、米凍類  仙米凍、吊茄子米凍、仙草米凍(綠色,也稱米豆腐)、石灰米凍、酸水石灰米凍  六、丸子類  九堡肉丸、菜丸、湯圓子、羹子肉丸、魚丸等  七、油炸煎果子類糯米條、油炸糕、炸元宵、芋洽子、芋包、紅薯包、酸菜包、豆餅子、硬果子、過糖麻七、魚子包、炸香芋、炸酥子、烤餅等  八、蛋類  鹽鴨蛋、茶葉蛋、鹵蛋、竈火炕蛋等  九、瓜果類  騷瓜、金瓜(梨瓜)、好吃葛(涼薯)、柿子、柿花、甘蔗、板栗、荸薺、楊梅、蒲昂子(地茄子)、廣東果子(桃金娘)等

十、其他  清湯餛飩、老秋缽子飯、牛肉湯飯、雪豆子湯、粉幹、水餃、鹵鴨頭、炒唆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