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雲南“小大理”於風鎮

雲南“小大理”於風鎮

於風是壹個典雅的水墨丹青古鎮,也是壹個充滿民族風情的白族聚居區。它因傳說“鳳凰死於此,眾鳥聚而出”而得名,但了解這個小鎮的人並不多。於風位於洱海之源,點蒼山雲弄峰背上,被譽為“文學和墨水之鄉”和“小大理”。

於風歷史悠久。自西漢以來,它是著名的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雲龍五境是古滇國的主要產鹽區,這裏的鹽大多通過於風運往外省和東南亞國家,許多外國文化也通過於風傳播到四面八方。在幾千年的風雨歲月中,於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壹直非常發達,在滇西地區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唐代南詔時,於風設縣,宋代改為大理於風縣,明代洪武時設巡檢司。直到今天,這裏壹直是滇西著名的四大農村商品集散地之壹。

相傳,該鎮的名字“馮玉”是因“馮樞紐在這裏,鳥類聚集和懸掛,羽毛形成”而得名。當徐霞客路過於風時,他感受到了山川之美,並在那裏停留了7天,這成為他旅行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馮玉也因他的妙筆生花而聞名。

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商品經濟文化,於風在明清和民國時期建造了許多特色民居,成為僅次於喜洲的中國第二大白族建築群。目前,鎮上有1000多座完整的白族民居,其中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明代。三坊壹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民居建築,青灰瓦、白灰墻,依山傍水,白族崇尚自然、和諧、美觀、實用的建築宗旨壹目了然。於風歷代文人輩出,“遵旨”“進士”“舊貢進士”等匾額隨處可見。當主人把祖先的榮耀高高掛起時,他也把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寫在了臉上。

於風是佛教、道教、儒教和佛教並存的地區,其宗教建築也很有特色。香港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廟宇不下二三十座。方圓以其水塔、文筆塔、文廟、武廟和靈鷲寺而聞名。寺廟與天疇山野的和諧構成了於風宗教建築的壹大特色。

每周二是於風的街頭日。那時,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過去寧靜的小鎮擠滿了人。於風街在周圍很有名,不僅因為它有數百年的歷史,還因為它是洱源最大的城鎮。在集鎮上,有五金百貨、床上用品、服裝、褲子、鞋襪、花鳥魚蟲、水果蔬菜等。如果種類齊全,它不亞於城市裏的大商場。那些早已被城市文明進程淘汰的馬蹄、鐵鍋、火鉗、煤油燈等鄉村生活的便利設施都在這裏,它們在城市人眼中就像文物壹樣真實而可愛。自古以來,於風人就是經商的能手。壹般的經營原則是誠實守信,貨真價實,還有很多地方特產,比如植物油、小糖、茶葉等。,不僅受到當地人的歡迎,而且在滇西各地大量銷售。

在於風的各種特產中,最值得壹提的是於風硯。於風硯對材料非常講究。壹般都是用鳥來掛山北麓的硯臺。北麓背陰,硯材柔軟細膩,水飽和度高。寫出來的字有自然光澤,持續時間長。把墨水倒進硯臺裏,蓋上硯蓋,妳可以讓它保持幾個月的幹燥。石頭壹般壹年挑選兩次,分別在三月和四月,每次開采前都要向山神獻祭壹只公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