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仡佬人和牛王的傳奇

仡佬人和牛王的傳奇

 “仡家壹頭牛,性命在裏頭。”在仡佬人心目中,牛與人生死相關。

 在仡佬山鄉,流傳著壹個感人的牛王故事。

 傳說,以前仡佬人住的山坡又高又陡,山上怪石嶙峋,就算人們再怎麽勤快,日子都很難過。於是,大家壹致推舉足智多謀的小夥子阿王帶領大家遷徙到水草豐茂之地。阿王也不推托,他牽著與自己朝夕相伴的壹頭牛,領著族人向遠方走去。

 許多個尋尋覓覓的日子過去了。幹糧所剩無幾,人也累,牛也倦,仡佬人依然沒有發現適合耕種的地方。壹天,太陽落山了,大家找了個巖洞過夜。因為疲憊,人們倒頭便睡。阿王醒得早,處處尋不到牛的蹤影。大家找啊找啊,還是沒有結果。

 阿王的哭聲令人心碎,神都被感動了。絕望之中,傳來牛的呼喚。阿王朝那聲音狂奔而去。此刻,奇跡出現了。那頭牛,正站在壹棵枝繁葉茂的樹下目光炯炯地看著他。

 阿王笑了。牛擡頭,哞哞長叫,像在呼喚神靈助人壹臂之力。恰在此時,追隨而來的眾人看見壹幅難以置信的畫面——白過天上雲朵的大米,匯成壹條銀光四射的米河,撲簌簌地從樹上落下來。在阿王面前,米花四濺,漸漸地堆成壹座不大不小的米山。

 仡佬人笑了。他們美美地吃了壹頓白米飯,晚上睡覺也安穩了。可是天亮的時候,牛又不見了。細心的阿王發現,陽光下,有壹行清晰可辨的牛蹄印,壹直伸向遠方。阿王領著眾人,循著牛蹄印找到了他那頭神牛。神牛所在的地方,是壹個無人居住的林壩子,周邊有山,山上有樹,山下有河,河岸有田。

 “這樣就最好啦!”人們歡呼著圍住神牛,從袋子中掏出剩下的壹點粑粑,掛在牛角上,感謝牛勞苦功高。

 在那裏,仡佬人安居樂業。牛救了他們,所以仡佬人敬牛如神。不過,牛從來都沒有生出居功自傲之心,壹年到頭依舊任勞任怨。牛吃的也依然簡單,有青草吃青草,沒青草吃幹草,反正只要肚子不餓就行了。

 仡佬人為了表達對牛的敬與愛,每年農歷十月初壹這天,都要專門給牛過節,叫“牛王節”,也稱“牛神節”、“敬牛王菩薩節”、“祭牛王節”。這壹日,牛放假,不耕不作,安心休息,開心度假。

 節日頭天,仡佬人就把牛廄的裏裏外外打掃得幹幹凈凈。女人牽牛去坡地上曬太陽,啃草葉;男人則把牛糞清空,然後從草房裏抱幾捆幹草來,重新墊上厚厚的壹層,這樣,牛壹回來,就可以舒服地躺在上面歇息了。

 過節這天,家家戶戶為牛忙。寨子裏壹大早就洋溢著既忙碌又喜慶的氣氛。男人做的第壹件事是殺雞,第二件事是備酒,第三件事是把雞和酒壹起拿到牛廄前面供著,然後焚香、燃燭、燒紙錢,祈求牛神保佑自家耕牛身強體壯。神色溫柔的女人,則端著最好的牧草和飼料,像呼喚親人壹樣喊牛起來慢慢吃。

 當然,精彩節目還在後頭。陸陸續續,各家各戶都牽著牛出來了。牛都是壹副喜笑顏開的模樣,月亮船壹樣的牛角上,壹左壹右懸掛著用上等糯米做成的糍粑。牛氣定神閑地隨主人出了寨子,往水邊走去。到河邊,主人牽著牛,站在水邊,讓牛從如鏡的水面上,欣賞自己樸實憨厚的面相,以及壯實如墻的身子。牛自我感覺良好地哞哞叫喚了幾聲,似乎是與它的同伴互相贊美著:“呵呵,都健壯著呢!不算老,還能夠過好多個仡家人的牛王節呢!”主人取下糍粑送到它的嘴邊,牛就樂滋滋地用舌頭把美食卷進嘴巴裏,美美地享受了。

 沒有養牛的人家,平時借別人家的耕牛使用。節日這天,他們也會準備酒肉香燭,到自家田地邊祭祀,祈求牛王菩薩保佑自家早日買上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