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徐州美食特色

徐州美食特色

徐州最經典10個菜

徐州十大名吃:地鍋雞、羊方藏魚、把子肉、霸王別姬、蜜三刀

1、地鍋雞:地鍋雞是徐州壹道有名的風味小吃。最初是漁民們外出必備的食物,當時環境簡陋采取泥鍋下面生火上面煮菜的方式,鍋邊貼滿面餅,之後經出事改良在猜中加入雞肉因此得名。味道鮮美,口齒留香。

2、羊方藏魚:羊方藏魚是壹道在古代就十分有名的地道蘇菜,距今已經有4300多年的歷史。羊肉中放置處理好的魚再加上調料進行烹飪讓魚肉味道和羊肉味道混合在壹起味道十分鮮美。入口能感受到羊肉酥爛味香,內藏魚肉鮮嫩。在徐州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中排名第二。

3、把子肉:把子肉是將15CM長的五花肉與排骨用蒲草捆在壹起,再配上小菜打牌其中壹同食用。這道菜雖然看起來肥肉很多但是吃起來肥而不膩,很有嚼勁。再配上壹碗白米飯飯澆上美味鮮香的肉汁,吃起來滿嘴流油,回味悠長,口口留香。

4、霸王別姬:霸王別姬這道菜是江蘇的壹道名菜,主要是為了紀念虞姬。食材中的姬”同“雞”諧音,甲魚又叫“鱉”,與“別”諧音,這道菜的名字由此而來。這道菜的造型優美裏面的肉型有的象鳳蛋,有的象豆角;背甲四周柔軟的鱉裙,給食者以絕妙的美感。

5、蜜三刀:蜜三刀這道小吃被清朝乾隆皇帝品嘗後欽點為宮廷禦點。是當地特色傳統風味小吃之壹,也是特產的八大樣之首。名字來源於,每塊上面的三道刀痕。調制出的漿料甜而不膩,味道香甜綿軟,再加上芝麻的香味在當地極為出名。在徐州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中排行第五。

徐州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徐州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分別如下:

徐州把子肉

徐州辣湯

八義集臭豆腐

徐州烙饃

八股油條

羊肉滑脊

蝴蝶饊子

沛縣冷面

蛙魚

賈汪鹽豆

徐州簡介:

徐州,簡稱“徐”,古稱彭城,江蘇省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截至2021年,徐州下轄5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1176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02.85萬人。2022年,徐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57.84億元。

徐州地處華北平原東南部、江蘇西北部,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隴海鐵路、京滬鐵路兩大幹線在此交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徐州是華東重要門戶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經濟、科教、文化、金融、醫療和對外貿易中心,也是國家“壹帶壹路”重要節點城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長三角北翼副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有“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美譽。

徐州地方特色美食

壹、徐州特色小吃:

霸王別姬。是江蘇徐州地區的傳統名菜。徐州人民為紀念在推翻暴秦統治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英雄項羽,並懷念那位心系國運、大義凜然的絕代佳人虞姬,創制了霸王別姬這道名菜,流傳至今。解放後,毛澤東、劉少奇、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同誌來徐州視察工作,都品嘗過這道名菜,並給予贊揚。這道名菜經已故名廚裴繼洪改進,借雞、鱉形象的烘托,使霸王別姬這壹歷史題材,含義委婉,意境甚妙。雞、鱉肉質鮮嫩,湯濃味醇。

地鍋雞。地鍋菜的湯汁較少,口味鮮醇,餅借菜味,菜借餅香,具有軟滑與幹香並存的特點。如今,有廚師將傳統地鍋菜的制法加以改良,從而推出了地鍋雞、地鍋魚、地鍋牛肉、地鍋三鮮、地鍋豆腐、地鍋小龍蝦等地鍋佳肴。

龍門魚。鯉魚是徐州人民喜愛之物,有視鯉魚為喜慶有余之意,故徐州有“無鯉不成席”的風俗。兒童入學、學子進考必烹制鯉魚使其食之,喻其“成龍”之意。此菜的特點是外酥裏嫩,兼蓄五味,形狀美觀,汁濃鮮香。

冰糖肘子。色澤紅亮,酥爛肥潤,甜而不膩。

東坡回贈肉。北宋年間,蘇東坡任徐州知州。歲屬乙已,秋八月,黃河決口,七十余日未退。蘇公親率全城吏民抗洪,終於戰勝了洪水。至十月中,水退境安。為了防止以後再出現如此險情,次年,東坡大力修築黃河大堤。同時,又從南起雲龍山向西北至黃河堤相連處,修造了壹條防洪堤。百姓見蘇東坡疲勞奔命,為民造福,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送至牧府慰勞。蘇公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烹調而回贈州民。並雲:“父老何自來,花椒裊長江。水來非君過,去亦非吾功。”回贈肉由此得名。此菜的特點是酥香醇厚、肥而不膩。

鴛鴦雞。鴛鴦雞得名於美麗的傳說:相傳秦末有位美人虞姬,因避秦亂來到古吳,姿容絕代,博學多才,立誌非英雄不嫁。壹日謁孔廟,見項羽重瞳炯耀,儀表非凡,單臂舉鼎,心竊慕之,遂稟其父邀項羽作客,虞姬親做壹菜為“鴛鴦雞”。其父會意,當面許親,又資助項羽起兵反秦、秦滅亡後,項羽自命西楚霸王,建都彭城,這“鴛鴦雞”也就在彭城流傳下來了。“鴛鴦雞”酥香、醇厚、色澤艷麗、造型優美,寓意深長,為人們所喜愛。

油燙鴨。最著名的當屬徐州鐘記油燙鴨。

沛縣黿汁狗肉。已有2100多年的制作歷史,據《史記》記載:劉邦手下名將樊噲,少時以屠狗為生。劉邦與他交深,常食肉不付分文,久之樊不快。為躲劉邦,樊將肉攤遷至湖東夏錟。劉邦聞訊趕去,遇河受阻,正苦於無錢乘舟,忽河中遊來壹只大黿,馱劉邦遊過河去。劉邦找到樊噲,樊正愁狗肉無人問津,劉邦抓起狗肉就吃,經劉邦壹吃,人們遂競相購食。其後,劉邦常乘黿過河食之,樊噲惱黿,殺之與狗肉同煮,不料狗肉更香,狗肉售完,至此黿湯煮狗肉,香味不減。因此,沛縣狗肉又稱“黿汁狗肉”。劉邦定天下後,樊噲將黿汁湯傳給其侄,世代相承。沛縣狗肉以涼食為主,食時用手撕肉不用刀切,其味尤佳。相傳,劉邦做泗水亭長後,得知樊噲殺了老黿,非常氣憤,將樊噲切狗肉之刀全部收走,且令他今後不準用刀。樊噲無奈,只好把狗肉用手撕碎出售。故“沛縣狗肉不用刀”的吃法壹直流傳至今。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途經故裏沛縣,宴請鄉親,以狗肉作飲,酒酣,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今守四方!”今天,沛縣狗肉伴隨《大風歌》名揚四海。

燒雜拌。源於淮揚菜,在徐州得到發展。

把子肉。徐州把子肉的飲食特點是:肥而不膩,多滋多味,肉色令人垂涎。徐州把子肉是這種小吃的統稱,還有其他的輔菜來搭配比如:四喜肉丸,蘭花幹,海帶結,面筋,豆筋,豆皮,腐竹,腐衣,素雞片,虎皮雞蛋,黃花菜,小青菜,豆角,香腸,排骨,肘子,雞腿等等葷素組合,可以滿足顧客不同飲食需求,要壹瓶啤酒,再配上壹碗白米幹飯澆上美味鮮香的肉汁,吃起來滿嘴流油,回味悠長,口口留香。

羊肉湯。伏羊節,原本是徐州當地的壹種民俗。每逢暑期到來,百姓都會吃羊肉、喝羊湯,以此強身健體,滋陰補氣。因此,民間早有“彭城伏羊壹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眾所周知,吃羊肉,喝羊肉湯就是“發汗”的。冬日裏吃著熱騰騰的羊肉是再好不過的美食,徐州人偏要反其道而行,在壹年中最熱的伏天吃加了很多辣椒的紅油羊肉,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的人民百姓自古流傳下來的精神。徐州人正是以這種方式體現出自己的艱苦不屈,迎難而上的精神,實在值得贊嘆。

辣湯和煎包。徐州經典外賣早餐。

饣它湯。雉羹是啥湯的前身,可謂中華民族最早的湯羹。“饣它湯”之名據說來自清朝乾隆皇帝,乾隆六下江南時,路過徐州,當地知府獻上此湯,乾隆帝品嘗後覺得味道很好,就問知府“此為啥湯”?當地知府靈機壹動,就隨手畫了壹個食字和它字,意思便是吃它,並隨口說:“啥湯”。啥湯的叫法便壹直流傳了下來。事後不久,乾隆傳召:封徐州啥湯為“天下第壹羹”。人們用它泡油條、就燒餅,個個吃得津津有味,痛痛快快。在徐州,要想喝到最正宗最地道的饣它湯,壹定要去徐州解放南路上的馬市街饣它湯店。早上6、7點鐘,來這兒吃早餐的徐州市民就已經排起了長隊,店堂內也是摩肩接踵,十分熱鬧。

壯饃。徐州壯饃在當地又被稱作“鍋盔”、“鍋拍”、“腚踹面”。用未發酵的面做成。鍋盔的叫法與山西鍋盔有淵源。唯壹的區別是徐州附近的壯饃相對鍋盔較薄3厘米,因為薄,炕的火候也比較透。舊時徐州人在過生日時或者其他有意義的場合,讓小孩老人吃兩口壯饃,表示身體健壯、日後能長得很壯實。現今徐州城吃羊肉泡饃壹般用壯饃、水壯饃,平時壹般都不吃壯饃。

烙饃?正宗徐州方言讀“裸摸”,諧音其實是“捋摸”。烙饃作為壹種源自徐州的面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由於蘇北區域中心城市彭城在交通上的便利,烙饃在區域內廣為流傳。特點是溫時柔軟,冷時幹硬,軟柔勁道,薄而有韌性,不容易破損,可以搭配各種幹、濕食材卷著吃,泡湯吃,可透光,透光度低。

鍋餅。其特點是:硬而不艮,幹香甘美,可口開胃,充饑耐存,久食不厭,因而揚名四方,倍受歡迎。

蛙魚。因形似蝌蚪,故稱“蛙魚”。制作“蛙魚”的原料,現在大多選用山芋澱粉,也有的用綠豆澱粉或豌豆澱粉。

豆腦。是壹種豆制品風味小吃,以其經濟實惠、方便適口的特點,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歷數百年而不衰,在徐州壹帶廣為流傳。

菜煎餅。“圓如望月,大如銅鉦,薄似剡溪之紙,色似黃鶴之翎?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遠飄?”這是蒲松齡在《煎餅賦》中對煎餅的描寫和贊美。而菜煎餅是煎餅文化的升華,味道更佳!

肉夾饃。經過改良的徐州肉夾饃,與西北風味不同。

炒面。徐州炒面壹般用青菜和綠豆芽拌炒。

油炸金蟬。徐州方言稱“解了歸”,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鹽豆。俗稱“老鹽豆”,又叫“臭鹽豆”,現在在超市有售並美其名曰梅花豆。是蘇北地區每家每戶在冬閑時,用自家地裏收獲的黃豆,腌制出辣嫩可口的小菜。“聞著臭,吃著香,壹頓不吃饞的慌。”這是當地人們對鹽豆的贊譽。相傳在楚漢相爭時期,劉邦的大軍屢戰屢勝,項羽只有倉促逃亡。在逃亡中,糧草供給不上,士兵沒有菜吃,於是將黃豆煮熟來當菜吃,但是劉邦還是在不停的追殺,於是沒有吃完的黃豆就被裝進莆包,藏在糧草車裏。等到逃離劉邦的追擊,也是五、六天之後了,當再把煮熟的黃豆拿出來時,發現已經長白絲了,於是各自在嘆命苦啊,連黃豆都沒得吃。但是他們有的人,在長白絲的黃豆裏面加鹽,沒想到,加鹽之後的黃豆比原來的更好吃。於是,鹽豆便在項羽的軍中流行開來。後來,劉邦戰勝了項羽,鹽豆就成了劉邦的戰利品。由於鹽豆是日常食品,放置時間長會酸掉,所以在鹽豆稍微有點酸的時候,把鹽豆盛出來在太陽下曬幹,這樣就可以保存很長時間了。再吃的時候拿出來用開水泡下就行。

拔絲。徐州當地辦婚宴時不可或缺的壹道菜。

饊子。徐州的蝴蝶饊子以其香脆、鹹談適中、饊條纖細、入口即碎的特點,贏得人們的喜愛。徐州的蝴蝶饊子外型美觀,口感頗佳。蘇東坡在徐州任職期間喜食這種饊子,在他的《寒具詩》中寫道:“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不過徐州人最喜愛的食法是烙饃卷饊子,配以稀粥,吃起來愜意舒坦。

回答於?2022-11-16

江蘇徐州十大美食

徐州特產十大排名:新沂水蜜桃、捆香蹄、窯灣綠豆燒酒、豐縣白酥梨、八股油條、沛縣大米、蜜三刀、徐州烙饃、古沛郭家燒雞、小孩酥糖。

1、新沂水蜜桃:新沂水蜜桃是徐州的特產之壹,具有形美、色艷、味佳、汁多甘厚、味濃香溢、入口即化等特點。

2、捆香蹄:捆香蹄是徐州傳統名菜,捆香蹄外形美觀,保留了豬蹄的形狀、味美、香氣濃,保質期長,是壹種即開即食的肉制品。

3、窯灣綠豆燒酒:香醇甜美,酒性正和,回味悠長,別有風味。

4、豐縣白酥梨:豐縣白酥梨果皮呈淡金黃色,平滑而有臘質光澤。果肉具有潔白如玉,酥脆爽口,濃甜如蜜,風味純正,入口即酥,落地無渣的特點。

5、八股油條:八股油條以水面團制條,八條合攏,炸制而成,其成品色澤金黃、酥香味美、呈分布均勻狀。

6、沛縣大米:沛縣大米因其無汙染、無公害、顆粒晶瑩、軟筋香甜等特點而聞名,它達到了國家壹級米標準,暢銷全國。

7、蜜三刀:蜜三刀具有漿亮不粘,味道香甜綿軟,芝麻香味濃厚的特色。

8、徐州烙饃:徐州烙饃是令徐州人百吃不厭的面食,烙饃吃起來柔韌、筋軟、有嚼頭。

9、古沛郭家燒雞:古沛郭家燒雞,肉鮮味美,口味純正,肥而不膩,爛而不散。

10、小孩酥糖:小孩酥糖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其特點是香、酥、甜三性具備,甜而不膩,老少皆宜。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徐州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