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江西饒豐風俗是哪些

江西饒豐風俗是哪些

紅色熱土--上饒懷玉山上饒市內 28 個民族 , 漢族占總人口的99.8 %。聚居且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為畬族 , 主要聚居在鉛山縣太源畬族鄉 , 其他各少數民族均散居全市各地。

上饒市境內的鉛山縣是江西畬族居民主要的集居地,人口3000多人,畬民能歌善舞,不僅在嫁娶喜事逢年過節時唱,而且日常生產勞動、接待客人、閑暇休息、談情說愛,甚至喪葬時也唱。新婚之夜,男男女女聚集在溪邊、林中、坪地,通宵達旦盤歌。婚娶時,男方要委派壹位最好的歌手充任“親家伯”,挑著禮物上女方家,女方的朋友“群起而攻之”── 與親家伯盤歌,親家伯只有大獲全勝,男方才能如願以償娶回新娘。新娘臨出嫁前,必須由母親或嫂嫂為她梳“鳳凰頭”,戴上梯形“鳳冠”,冠上再覆壹條“鳳雷巾”和象征盤、藍、雷、鐘四祖的白銀制的四個方塊裝飾品。

畬民壹年四季都有祈福的習俗,希望壹年四季風調雨順、五谷豐收。二月初壹,做“春福”,表示春耕開始,希望禾苗茁壯成長。立夏,做“立夏福”,家家做立夏果。白露時節,做“白露福”。秋收時節,做“秋福”,慶豐收。冬至,做“冬福”,吃麻糍果。除夕過年做“年滿福”,吃長命飯,祝歲歲平安。

每年三月三,畬民家家戶戶蒸糯米飯祭祖,並以此饋贈親友。三月三糯米飯節來個來歷,相傳畬族英雄雷萬興被官府抓去,鄉人為了讓他在牢中吃上飯。便把糯米飯用樹葉汁染黑,獄卒見糯米飯烏烏黑黑,以為骯臟,不敢扣留。雷萬興出獄後,於農歷三月初三帶領大家下山復仇,勝利後又蒸烏糯米飯慶賀,於是三月三吃糯米飯成了壹個節日。

畬族民生活在山區,重視體能鍛煉,酷愛體育活動。武術、舞刀、摔跤、打火球、爬竹竿、扳手勁、擠手力、爬山崖等,都是畬族民間流傳十分有趣、別具壹格的體育活動。練拳習武之風盛行,經千百年傳承,已形成獨特的民間武術。畬族文學藝術十分豐富。山歌和民間口頭文學是畬族文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即使在山間田野勞動,探親訪友迎賓之時,畬民也常常以歌對話。流傳下來的山歌約有1000多首,四、五萬行。在長篇敘事詩歌中,最著名的就是《高皇歌》,又稱《盤古歌》、《龍皇歌》、《盤瓠王歌》,是壹首長達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詩。它以神話的形式,敘述了畬族始祖盤瓠立下奇功及其不畏艱難繁衍出盤、藍、雷、鐘四姓子孫的傳說。畬民還用彩筆把這壹傳說的40多個畫像連環式地繪在在壹幅十來丈長的布帛上,世代珍藏。

畬民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服裝崇尚青藍色,衣料多為自織的麻布。衣領、袖口和右襟多鑲花邊,有穿短褲裹綁腿的習慣。尤其是婦女的發式與漢族不同。少女喜用紅色絨線與頭發纏在壹起,編成壹條長辮子,盤在頭上。已婚婦女壹般都頭戴鳳冠,即用壹根細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紅布帕,下懸壹條壹尺長、壹寸寬的紅綾。老、中、青不同年齡的婦女,發間還分別環束黑色、藍色或紅色絨線。冠上飾有壹塊圓銀牌,牌上懸著三塊小銀牌;垂在額前,還插壹根銀簪,再佩戴上銀項圈、銀鏈、銀手鐲和耳環,顯得格外艷麗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