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鬼地,有人能講下!豐都的來歷嗎?
豐都縣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地處長江上遊,全縣幅員面積2910平方公裏。豐都是壹 豐都鬼城 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時稱“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從枳縣劃出單獨設縣,定名為“豐都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從重慶順遊長江三峽的第壹個旅遊景區。傳說這裏是人死後靈魂歸宿的地方。“鬼城”豐都天下獨有,名山上古木參天,寺廟林立,在龐大的陰曹地府裏仙道釋儒,諸神眾鬼盤踞各廟,等級森嚴,各司其職並以苛刑峻法統治著傳說中的幽靈世界。 [1] 編輯本段名字由來 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國最有特色,最有名氣的歷史文化小鎮,以其 豐都鬼城 作為陰曹地府所在的豐富的鬼文化而蜚生古今中外。這裏流傳著許多鬼神傳說,《西遊記》、《聊齋誌異》、《說嶽全傳》、《鐘馗傳》等許多中外文學名著對“鬼城”豐都均有生動描述,頗富傳奇色彩。 鬼城豐都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內涵,神奇的傳說,秀美的風光和難以替代的觀賞價值,不可多得的鬼文化研究載體和獨特源泉,向中外遊客展現出神秘的東方神韶。豐都“鬼城”是人們憑想象建造的“陰曹地府”,人們憑想象,用類似人間的法律機制先後建成“閻王殿”、“鬼門關”、“陰陽界”、“十八層地獄”等壹系列陰間機構。各關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態,崢嶸古怪。刑具令人恐怖萬分,不寒而栗。 編輯本段景點獨特 豐都“鬼城”,景點獨特,內涵豐富,冠絕宇內。有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長江三峽景區名勝古跡名山,有國內最大的鬼神動態人文景觀鬼國神宮;有國家級森林公園雙桂山,還有堪稱世界之最的鬼王石刻,中國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漢墓群,驚險刺激的龍河飄流,風景優美的四坪低海拔森林公園休閑度假……按“鬼城”之說人死後必來豐都報到,而人在生前到“鬼城”走壹遍,將有幸飽覽奇絕的景觀,感觸獨特的風情,得到壹份終生難忘的享受。 編輯本段主要景觀 豐都縣境內主要景觀有:豐都名山、雙桂山、“鬼國神宮”、“陰司街”,是 豐都風光 國內最大的鬼神文化人文景觀,也是西南地區最壯觀的動態人文景觀,這裏還有建築奇特壯觀,密集程度大,時代跨度大、文化價值高,在全國實屬罕見的匯南漢墓群;有正在施工建設中的樹人大鬼石刻,還有低海拔(海拔380-520米)的四坪森林公園,有三撫原始林場,龍河風景區(溶洞、漂流)等自然景觀。自漢代陰長生、王方平居名山修道成仙之說而訛傳“陰、王、”二人為“陰王”,陰間之王居所即為“鬼都”。唐代大詩人李白寫就“下笑世上士,沈魂北豐都”詩句,更使鬼城之名遠揚。經明清小說的渲染,更加神秘怪誕。鬼城仿陽間司法體系,營造了壹個等級森嚴,融逮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為壹爐的“陰曹地府”。懲治生前作奸犯科者。雖閻王判官小鬼只傳說虛妄,但其懲惡揚善的社會教化功能用又為人們所稱道。 漢唐以來,豐都縣的名山就被稱為“鬼城”,從那時起,豐都這座長江北岸上的小縣城,以其神秘的面貌和眾多的傳說名揚天下,成為長江黃金旅遊線上壹處飽含中國文化內涵的風景名勝,引人探幽。歷代騷人名士,羽流遷客紛至沓來,登山攬勝,遊覽題吟,在“鬼城”中留下了層層足跡和厚重的歷史文化。 編輯本段歷史變遷 “鬼國幽都”之說由平都山而起,據《豐都縣誌》和晉人葛洪 《神仙傳》載,民間傳雲,漢代王方平、陰長生兩方士曾於平都山修煉成仙,道家遂於此山設天師,並將其列為 “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壹”。後人附會“陰、王”為“陰王”,陰間之王居所即為“鬼都”。平都山亦漸附會為 豐都鬼城 “陰都”。唐代大詩人李白寫就“下笑世上士,沈魂北豐都”詩句使鬼城之名遠揚。經明 清小說的渲染,更加神秘怪誕。 豐都原縣城-----名山鎮,位於縣境中部、長江北岸,名山、雙桂山南麓,北緯29°53`,東經107°42`,海拔160米。其地古稱豐民洲,周時為“巴子別都”,自東漢建縣以來,歷為縣治所在地,曾有三次短暫遷徒。明末連年爭戰,官署民舍被毀,清初,縣官曾僑居高家鎮;順治十七年(1660),知縣商起予在故城宣化門重建縣衙。同治九年(1870)治所毀於長江洪水,十壹年築新城於傅家堡,縣衙遷新城六口井;光緒三年(1877),知縣陸镕復葺舊治,縣屬遷還。民國29年為避日機轟炸,縣府遷麻柳嘴,兩年後遷還原處。署址在今商業路,解放後為縣人民政府駐地。 民國20年,縣城始置名山鎮,治所設於名山南麓八聖宮(今肉聯廠)。民國29年,分上半城置平都鎮,治所設於雙桂山南麓巧聖宮(今社會福利院)。民國35年,名山、平都兩鎮並為五雲鎮,民國36年復置名山、平都兩鎮。1950年10月兩鎮並為城關鎮,1951年9月改為城關區,1956年復改為城關鎮,1980年7月復名山鎮鎮名,治所設於今中山路。 古豐都城僅壹條河街。明洪武四年(1371)知縣桂仲拳時縣暑東南向,較簡樸,其後漸向名山、雙桂山方向擴建街房;天順四年(1460)知縣柴廣初建城恒、弘治年間,知縣李毅、明紳重修城墻,高二丈,周長六百丈,設五座城門:東南為宣化門,東迎恩門(又名守智門),南會川門(又名管驛門),西陽和門(又名大西門),北屢豐門(又名北門)。另修東水門、西水門、小東門、小西門四道小門。清順治、乾隆、嘉慶、鹹豐、同治、光緒各時期都補修城墻,城內官署、民房、店鋪、學校、廟宇逐年增多。 民國初年,城內外修建房舍,但街道狹窄。民國18至20年,駐軍陳蘭亭設馬路局,拆除城墻及部份民房拓寬街道,建成寬二丈多的三合泥平整路面。紀念碑至公園主街,寬四丈、近壹華裏、筆直。全城街道兩旁植樹整齊,房屋多磚木結構,壹般是樓下開店,樓上住家。 豐都鬼城 解放後,多層建築逐年增多,除縣鎮各機關、商店、銀行、中小學校外,還建有榨菜、釀造、罐頭等廠,壹般為鋼筋水泥結構,地面磨石,有的門面嵌瓷磚。街道為水泥路面,街房呈塊壯聚落,城內面積為0、92平方公裏,形若關刀,橫呈江畔。城西北有汽車站,每日有開往縣內區鄉及鄰縣墊江、石柱、涪陵等地班車;南環路、商業場、管驛門外,建有碼頭,西去涪陵52公裏、重慶172公裏,東至宜昌476公裏、武漢1102公裏,班船日夜可乘。名山鎮現有人口二萬余,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編輯本段歷史淵源 要說清楚豐都被訛傳為鬼城,最早的歷史淵源,恐怕要從巴蜀氐羌部落第壹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國幽都”說起。 巴蜀氐羌部落 據有的歷史學家考證,原住在甘肅南部天水壹帶,由於公元前第十世紀至前九世紀,中國的氣候有壹次大的變化,西周初年的氣候是比較暖和的,但不久就惡化了。《竹書紀年》上記載周孝王時,長江的支流漢水,分別在公元前903年和897年有兩次結冰,結冰之後,緊接著就是大旱。這就表示,公元前第十世紀有壹個寒冷期,大約延續了壹至二個世紀,到春秋時期,氣候才溫暖起來。因為這個寒冷期,原住在隴南,分布在今天甘肅、陜西、四川交界處的氐族大舉南遷。其中壹支經漢水流域而下與巴部落結成了聯盟。今湖北襄陽有樊城,應是南遷中氐族樊姓中的壹支。另壹支經嘉陵江流域而下,遷到川北,川東北地區的“板盾蠻”,就包括了出於氐羌系的部落。 氐羌部落南遷 東至今天湖北、湘西;南至四川西部直至雲南東北地區。巴人活動中心在殷 豐都鬼城 商至春秋時代,主要活動於漢水流域,後因楚的侵逼才西遷入四川。進入四川後建立巴國,強盛之時,川東南、湘西皆為其南境。古巴蜀氐羌部落又稱為鬼族的兩支部落,在長期的交往中,因皆信鬼巫,產生了壹個***同信仰的原始宗教神—土伯,被稱為巴蜀兩族的第壹代鬼帝,這位鬼帝住在幽都。東漢高誘註《淮南子.墜形篇》稱:“古之幽都在雁門以北。”壹個“幽都”,壹個“雁門以北”,就難以說清了,古有幽都在幽州,雁門指的是山西雁門關壹帶;然而巴蜀氐羌鬼族又不可能在北方,因此有人認為這個“雁門以北”是在今四川境內。豐都古時曾作過巴蜀別都,後來即被傳為“鬼國”的“幽都”。這個“鬼國幽都”大概就是說“鬼族的首都”吧。 鬼族信巫 肯定有巫術;鬼族有原始宗教,肯定要樹立壹個神,這個神就是第壹代鬼帝,土伯就這樣在古豐都大地上被傳為第壹神。也許有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不過後來張道陵在四川創立的“五鬥米道”又稱“鬼道”,張天師又吸收低羌部落的巫術作為他驅鬼治病的法術;後來道教又封酆都為遊治之壹,其間與巴蜀第壹代鬼帝被傳為住在古酆都是有內在聯系的。 編輯本段景點簡介 名山景區林木蒼翠,建築精美,磐鼓晨鐘,江山壹脈;朝霞夕照,風光醉人,廟 豐都鬼城 宇殿堂神像森羅,樓臺亭閣依山而立;名人騷客流墨遺雅,碑刻詩聯韻味雋永。主要景點有全國最大的民俗文化動態人文景觀鬼國神宮,“陰曹地府”塑像群分別模擬人間訴訟、法庭、監獄、酷刑等,構思奇特,神態逼真。山上還有蘇軾、陸遊、範成大等歷代名人的碑刻題詠。雙桂山國家森林公園毗鄰名山。 鬼城仿陽間司法體系,營造了壹個等級森嚴,融逮 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為壹爐的“陰曹地府”。懲治生前作奸犯科者。雖閻王判官小鬼只傳說虛妄,但其懲惡揚善的社會教化功用又為人所稱道。 每年農歷三月三“鬼城廟會”,車船爆滿,遊人如織:“陰天子娶親”、“城隍出巡”、“鐘馗嫁妹”、“鬼國樂舞”等民俗民風遊行表演,驚奇諧趣,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平都山 名山原名“平都山”,因北宋蘇軾題詩“平都天下古名山”更名。海拔287.3米,面積0.45平方公裏。相傳漢代有陰長生、王方平兩人曾先後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道家就把這裏列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壹。至唐代,有人誤將“陰”、“王”兩姓聯綴為“陰王”,於是名山就逐步被傳說附會為“陰王”(陰間之王)所居之地,即演變成“陰曹地府”的鬼都了。並隨之陸續建起了許多與“陰曹地府”相關的寺廟殿宇。有哼哈祠、報恩殿、奈河橋、玉皇殿、百子殿、無常殿、大雄寶殿、鬼門關、黃泉路、望鄉臺、天子殿、二仙樓、城隍殿、九蟒殿等30多座。山上還有蘇軾、陸遊、範成大等歷代名人的碑刻題詠。 哼哈祠 內塑哼哈二將。傳說哼將叫鄭倫,本是商紂王的大將,官至督糧上將,曾拜度厄真人為師,學得壹身絕技。度厄真人授他竅中二氣,碰到敵人時,鼻子壹哼響若洪鐘,並噴出兩道白光,吸人魂魄,鄭倫靠著這個絕招,戰勝了許多對手。後來被周武王的大將擒獲,隧投靠了周武王,仍當督糧官。 哈將陳奇也是商紂乇的大將,曾授異人秘術,煉成腹內壹股黃氣,張嘴壹哈,黃氣噴湧,對手魂魄自散。陳奇曾與降周的鄭倫交戰,壹哼壹哈,不分勝負。後來陳奇被周將黃飛虎刺死。武王滅紂後,姜子牙歸國封神,封鄭倫和陳奇鎮守兩釋山門,宣布教化,保護法寶,為哼哈二將之神。 報恩殿 該殿原建於民國,重建於1984年,占地234.4㎡,內塑報恩菩薩目蓮,兩旁是他的弟子閔公和閔誌。目連也叫目犍蓮,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壹,傳說他神通廣大,能飛上兜率天,為第壹行孝者,很受世人敬仰,終年香火不斷。據《佛說盂蘭盆經》載:古印度摩揭陀國有個大富翁名叫國 豐都鬼城 相,他的夫人叫青提。國相非常敬重出家人,可青提相反,非常憎恨出家人。夫婦倆晚年得子取名目蓮。目蓮剛生下七天,父親就去世了。目連長大後,稟成父性,對出家人仍很敬重,並向往三寶(佛、法、僧)。為了繼承父業,目蓮決定外出經商。臨行前對母親說:孩兒外出求財,母親在家要積善積德,善待出家人。青提答應了兒子的要求。但兒子壹走,她照樣我行我素,打罵僧道。目蓮回到家裏後,聽到鄰人的議論,說他母親對僧道人家極不友善,就責問母親。青提發誓說:“如果我對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內不得好死”。果然七天不到,青提暴病而亡。母親死後,目蓮便將家裏的財物分散給鄉鄰,孤身壹人在陽間繼續修行。當他得道後來到天國時,見父親國相正在享受榮華富貴,卻不見母親的身影,便問師傅釋迦穆尼是何原因。佛主告訴目蓮:妳的母親不敬佛門,被打下十八層地獄遭受倒懸之苦,變成了壹個餓鬼。妳如果要拯救母親,必須在農歷七月十五這天,備齊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人,便可使妳母親超度。這便是後來佛教盂蘭盆會的起源。於是目蓮的母親被救了出來。但他的母親卻在經過輪回後,轉世變成了王舍城的壹條狗,大家看到在目蓮的蓮花座下有壹條狗,便是目蓮的母親。從此,盂蘭盆會又叫鬼會。據說在農歷七月十五這天,人們都不出門。佛主見目蓮如此行孝,便封目蓮為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統管陰曹地府。他是最後壹個加入四大菩薩行列的,與觀音不同的是:地藏王主要是救度地獄裏所有的“罪鬼”,而觀音則以普度眾生為主。 財神殿 殿內塑像為文財神比幹和武財神趙公明。 看過《封神演義》的人都知道,比幹是商紂王的叔父,為人正直,對紂王忠心耿耿,他見蘇妲己迷惑紂王,擾亂朝綱,又見紂王整日荒淫無度,且暴虐兇殘,便多次冒死直諫。紂王非但充耳不聞,且在本是狐貍精化身的蘇妲己挑撥下加害比幹。有壹次,蘇妲己愁眉苦臉的對紂王說: 豐都鬼城 我得了心口疼的病,壹定要吃了比幹的心才能活。於是比幹在又壹次強行勸諫時,紂王怒道:都說人心有七竅,我倒要看看妳的心有幾竅。於是令其剖開他的胸膛,取出他的心給蘇妲己入藥。比幹挺著沒有心肝的身體騎馬來到街上,見壹婦人正在叫賣空心菜,於是比幹上前問道:菜無心可活,人如果無心呢?這位婦人頭也不擡,只說了壹個字“死”。於是比幹倒地而亡。因為比幹是個“無心”丞相,能夠處事公正,秉公辦案,於是後人為他修了財神廟,並封他為文財神。 武財神是趙公明。事實上,趙公明是壹個道教的虛構人物。傳說他是鐘馗的老鄉,陜西終南山人,乃上天皓廷宵度天慧覺梵氣所化。因見秦始皇殘暴不仁而隱居山中。壹直到西漢時張道陵入鵠鳴山修煉收他為徒,令他騎黑虎守護丹爐。張道陵煉就天師後,又命其守護“玄壇”(道教齋壇),所以趙公明又稱趙玄壇。後來,他被玉皇大帝召為神霄副帥,壹身數職,爵位很多。在《搜神大全》中,稱張道陵飛升後,由他鎮守龍虎山,專門超度那些行善有功或誠心悔過之人。他的部下有八員猛將,以應八卦;有六毒大神,以應天、地、年、月、日、時六煞;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以應五行;有二十八將、以應二十八星宿;以及天合地合二將,管理天上人間水火之事,也象征春生秋煞之意。他能驅雷電、呼風雨、除溫疫、祛病災,並兼管訴訟,申張正義,平反冤案,監督買賣,使雙方生財。所以被民間奉為財神。 奈何橋 位於名山半山腰,建築面積25.8平方米,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 (1403—1424年),原為寥陽殿附屬建築。這是壹座溝通歷史與現實,連接陰曹和陽界,審視善良與罪惡,宣制生存與死亡的“試金橋”。 寥陽殿 原為明蜀獻王朱椿的香火殿。蜀獻王朱椿素有“蜀秀才”之稱,傳為朱元璋的第十壹 豐都鬼城 個兒子,明洪武二十三年被封為蜀王(1390年)。他文韜武略,長相俊儒,舉手投足間都有壹種大家的風範,因而深得朱元璋的寵愛。他入川後,很快便平定了南北番人的騷亂,並倡導禮教,輕徭薄賦,禮賢下士,廣羅人才。史稱“蜀人由此安業,日益殷富,川中二百年不被兵革,椿力也”。 觀音 是佛國第壹菩薩,又叫觀自在、慈航大士等等。據《法華經》載:苦惱眾生,壹心稱頌菩薩,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唐代岡避李世民名諱,略去“世”,簡稱為觀音,意譯即:眾生在受苦受難的時候,只要念誦其名,菩薩就會“觀”到這個聲音立即前去解救。 天子殿 座西向東,最早修建於西晉,距今約有1600多年歷史,現存的天子殿是清康熙三年(1864年)重修的,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全殿占地2431平方米,由牌坊、山門、殿堂三部分組成,對稱地排列在壹條中軸線上。牌坊為木石結構的三重檐坊,高約10公尺,山門為重檐歇山式屋頂,兩邊的鐘鼓樓均為四角攢尖頂,殿堂為磚木結構,硬山式屋頂,穿逗式梁架。該殿系鬼城的核心部分,也是名山上建築年代最久,面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壹座廟宇。 編輯本段旅遊信息 豐都氣候溫和,除了夏季最熱的幾天外,壹年四季都適宜旅遊。 每年農歷三月三“鬼城廟會”,車船爆滿,遊人如織:“陰天子娶親”、“城隍出巡”、“鐘馗嫁妹”、“鬼國樂舞”等民俗民風遊行表演,驚奇諧趣,令人目不暇接, 嘆為觀止。“鬼城”豐都名山,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如果能在此時前往,必將為豐都佳境嘆為觀止。 編輯本段豐都特產 牛肉幹: 是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滴,還有全部是精牛肉,每根都是純肉條,沒有加什麽其他東西,包括麻辣味道的,都是縣城土方法土作料制成的!在重慶主城區的東西我不敢說,但要是說這個豐都的土特產,形容綠色健康衛生,簡直是名副其實! 鬼城瓢畫: 獨具特色的“瓢畫”及模鑄復合材料工藝品:獅子、馬、牛、羊、福祿壽三星、大六福、紫砂壺等。 鬼城麻辣雞塊: 跟我們平時吃的白砍雞意思差不多,是重慶壹道家喻戶曉的家常菜。雞肉用白水煮熟卻不煮爛,肉質硬硬的卻能輕易用牙咬碎。整雞連骨切成小塊,用紅油,味精,香油,白糖,花椒面,醬油這些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