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餃子二伏面”意思是三伏天的頭伏要吃餃子,中伏要吃面。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裏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天熱人就覺得疲乏倦怠,由此食欲不振,老百姓白天還要勞作養家,所以為了增加食欲,犒勞自己所以頭伏吃餃子,因為餃子被百姓認為是最好吃的吃食,所以增加食欲最好的辦法就是吃餃子了。又因為餃子狀似元寶,所以順道也求了財,壹舉兩得了。
二伏期間全國各地高溫悶熱,人體會大量出汗,對能量的需求增多,面食當中富含含糖類、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等,可以為人體提供充足的能量,還容易產生飽腹感。
除了愛出汗,人們還會食欲不振,面食的做法花樣繁多,可以搭配的湯料也豐富,能很好的幫助人們調節口味。
二伏吃面還有利於幫助人們祛濕。這是根據“以熱制熱”的道理,吃熱湯面會讓人們出汗,從而排除體內的暑氣。
三伏吃什麽?
三伏吃烙餅攤雞蛋”,烙餅攤雞蛋是北京人的傳統習俗的壹種。
三伏天其他食物:
1、餛飩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餛飩,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餛飩和餃子幾乎是壹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餛飩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煮餛飩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壹點,水餃重蘸料,餛飩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餛飩還常配面壹起,稱雲吞面。
2、火腿
杭州人“頭伏火腿二伏雞”。中醫認為,火腿有健脾開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壹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為最佳。夏天人們往往食欲不振,營養不足。火腿營養豐富,食之不膩,能增進食欲,和冬瓜燒湯,既有營養,又防暑祛病。火腿熬湯也有清補作用,還可以加點番茄之類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消除腌食致癌的顧慮。火腿還有加速傷口愈合的功效,現在還把其用於外科手術後的輔助食品。
3、雞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民諺雲:“起伏吃只雞,壹年好身體。”三伏天裏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的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這樣壹來,可做到發散體內蘊寒,防止秋發寒病。
4、羊肉
“彭城伏羊壹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眾所周知,羊肉是發汗的食物,是冬日裏再好不過的美食,徐州人卻迎難而上,在壹年中最熱的伏天吃加了紅油辣椒的羊肉。“伏羊節”是徐州的傳統節日。於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開始,在之後的壹個月裏,徐州百姓集聚在各個酒店、飯莊、羊肉館、燒烤攤,吃羊肉,喝羊肉湯,故曰吃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