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女性餐飲創業者的故事

女性餐飲創業者的故事

 越來越多的女性認識到,財務自由不僅能夠讓她們實現經濟上的自由,給於家庭更優質的生活條件,還能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與享受。下面由我與大家分享女性餐飲創業者的 故事 ,希望妳們喜歡!歡迎閱讀!

 吳春香 揚州吳家粥鋪創始人

 近幾年餐飲業雖然經歷了寒流,卻壹直沒有停下變革的腳步,尤其是物流、供應鏈的高速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大量異業人群投身到餐飲創業中,其中不乏年輕女性。與餐飲前輩們相比,她們從創業之始,就面臨壹個競爭更為激烈的市場,並不滿足於開壹個小店、賺點小錢,而是奔著創立獨特的品牌來發力。高學歷、知識型女性在餐飲創業大軍中格外亮眼。

 餐飲業是最普通的行業,接觸三教九流,全都得照應好,在敵占區開過茶樓的阿慶嫂說“來的都是客,全憑嘴壹張”;售價不高,但客戶的要求卻並不低,經營者得從壹茶壹飯壹蔬中摳各種利潤;但這的確是壹個能夠成就女性夢想的行業。

 家常小店女老板、連鎖餐飲帝國掌門人是她,時尚餐飲先鋒、美食達人也是她,母親、妻子、女兒還是她,女性餐飲創業者的獨特魅力,在於她幾乎是全能復合型人才:企業要管理好,家族要經營好,自己的個人 愛好 也不能放棄;錢要賺,理想更要實現。

 香港作家亦舒有本小說名為《這雙手雖然小》,大意為女性的手雖然小,“但它屬於我,不屬於妳”。

 的確,這雙手雖然小,但對於女性餐飲創業者來說,仍然可以打造出自己的壹片天空。

 側寫女性餐飲創業者

 “女性做餐飲創業,太難了。”2017年年初,北京藏玉天傳聯合創始人陳可開始啟動壹項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媽媽的店”,經過壹年時間的運作,他如此 總結 女性餐飲創業者的狀態。

陳可 藏玉天傳聯合創始人

 陳可認為,近幾年女性創業越來越多,源於“女性自覺”。在當下的環境中,很多人都在尋找體現自身價值的事情,無論是全職家庭主婦還是成功職業女性,“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裏從事喜歡的事情,都可以展現個人的才華、能力”。其中,餐飲業成為女性創業的 熱點 行業。

 以往傳統餐飲業的成功範例有很多,隨隨便便就可以列出壹份強大的名單來,如小南國的王慧敏、味千拉面的潘慰、鄉村基的李紅、嘉和壹品的劉京京?而今,隨著互聯網+與餐飲業的強強聯手、供應鏈體系的高速發展、物流的便捷,開壹間餐廳似乎比以前要來得簡單、容易。當然事實並非如此。

上海Sweet Gift精致手工 烘焙 店

 在陳可接觸到的女性餐飲創業者中,2/3是“媽媽”,這與他主動篩選活動的目標人群有關。在他看來,以餐飲為創業方向的女性,大致可以分為幾類:

 壹類是有壹定的資金實力,以壹定的興趣、愛好為基礎,她們基本上是餐飲業的菜鳥、小白;

 壹類是本身在餐飲圈工作多年,有壹定的 經驗 ,或者是管理經驗,或者是了解行業;

 壹類是其他領域的行業精英,在原來的崗位也比較成功,但可能會遇到升職空間不大、因生育而無法回到原崗位等 職場 難題,索性選擇全職創業或以資金入股;

 壹類是憑借技術開創個人品牌,或者全資,或者是以技術、技術+資金的形式入股。

 不管是傳統型,還是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女性餐飲創業者既有自己區別於男性的特點與魅力,也依然受市場規律所制約,畢竟,市場是不分性別的。

 技術是壹種力量

 從采訪來看,女性創辦自己的餐飲品牌,甜品店是個很好的切入點。餐飲行業的各個崗位中,除服務員之外,白案或者說甜品師中,女性的比例是相對較高的,近幾年轉型創業的也呈增長趨勢。

 趙麗紅(左三)與她的團隊

 如本期特別策劃中采訪到的上海Sweet Gift精品手工烘焙店的創始人趙麗紅,往期《中國烹飪》雜誌介紹過的北京Tian品的田萍、私人做法的國宏,她們都是職業甜品師出身,她們的甜品店與個人招牌完美地融合在壹起,人店不分,互相成就。

 趙麗紅的作品

 管理經驗也是壹門技術。開業不到壹年就死掉的新店太多了,熬過這道關卡的也往往會面臨新的問題,比如很多店死於相反的另壹種情況:冒進,把攤子鋪得太大,個人的管理經驗和團隊的能力hold不住了。“能夠活下來的,要麽是創業者的確有餐飲經驗,要麽店是小而精的,”陳可說。他認為北京花廚就是壹個正向的例子,單店就可以營利,創始人孔傑非常好地實現了家庭、孩子和個人社會角色這幾方面的平衡。

 職場沒有性別

 北京花舍董事長鄭金艷說:“在職場上沒有性別沒有男女,只有強弱。”

 鄭金艷 北京花舍董事長

女性從事餐飲業有沒有什麽優勢?

 “沒有。”北京味道餐廳創始人郝穎的回答簡潔明了。“不管哪個部門、行業都能欺負妳。”從傳菜員、經理到自己創業近二十年,打造過檸檬葉、味道等多個餐飲品牌,郝穎對餐飲業的了解可謂至深,而且她的職業生涯基本上見證了中國餐飲業發展的不同階段。

郝穎 北京味道餐廳創始人

 “有時面對上面壓下來的壹些任務,如果是男的餐飲老板,對方很好說話;到了我們女的這,就這不行那不行。”郝穎的應對也很“楞”,直接就說做不了、完不成,因為什麽什麽。“不會把關系搞壞嗎?”“那也沒辦法,就當朋友壹樣慢慢處吧。”細水長流,有些人雖然被郝穎當面撅過,但後來倒也真地處成了朋友。

 還有讓郝穎覺得“老板娘”有時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在於,“餐廳裏真的是什麽樣人都有,客戶有時要投訴,看到妳是女老板,?陪杯酒吧?,有的還張口就罵,要是男的老板,他們敢嗎?”

 味道餐廳出品

 就在采訪的前幾天,有幾位客人在餐廳用餐時吸煙,郝穎和服務員等人屢勸不聽,對方甚至還動手摔壞了壹些餐具。她沒有息事寧人,而是選擇了報警。郝穎曾經還想把相關視頻發在網上,後來想想也算了。

 郝穎說的這些,其實是很多女性餐飲創業者都會遇到的事。這既需要個人的抗爭,也需要整個社會環境能做出改變、顧客素質的提升。

 家庭與事業,孰輕孰重

 對於大部分男性創業者來說,對家庭的照顧似乎並沒有列在他的行程表裏,可以將家裏的事情壹股腦地扔給妻子。但對於女性創業者來說,就不壹樣了。

 美國演員蒂娜?菲曾(Tina Fey)在《天後外傳》(Bossypants)中寫道:“對於壹個女人來說,最粗魯的問題是什麽?是?妳今年多大了?,還是?妳體重多少?都不是。最爛的問題是:?妳是怎麽兼顧所有事情的?人們總是在問我這個問題,而且目光裏還有譴責的意思。?其實妳搞得壹團糟,不是嗎?他們已經用眼神這樣說了。”

解春 北京宜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尤其是在中國,“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這個問題,幾乎是所有事業成功的女性都會被問到的,哪怕是馬雲與董明珠同臺,它也會被拋給董明珠而不是馬雲。

 鄭金艷表示,“對這種問題,我倒不反感,這是社會問題,沒有辦法改變”。她認為,作為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少的確心裏會很愧疚,“但妳得要有取舍,要權衡事業與家庭的關系。既然我們在事業上要對員工負責,要讓企業走得更快、更穩健,發展得更好,妳就要不斷地積極地投入。我現在做多品牌,還要做快餐的模式,現有的模式也要做創新和升級,門店要升級到5.0版?我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家裏的照顧自然要少壹點。這是任何壹個女性企業家都要面臨的問題。但每個家庭是不壹樣的,面對的問題也不壹樣,妳只有靠自己的智慧去平衡”。她覺得自己目前平衡得還不錯。

 美國女權主義代表人物格洛麗亞?斯泰納姆(Gloria Steinem)的話很適合送給所有的職業女性:“妳不可能做到壹切。沒有人能做兩份全職工作,不僅把孩子照看得很好、壹天三餐都下廚?女性運動要反對的就是?女超人?。”

夏鳳 素和善食創始人

 曾經的夏鳳就是個女超人,選擇自己壹肩承擔所有的事情。素和善食第壹家店開在珠海,先生杜維在“前線”堅守,夏鳳給員工做完培訓後就回到北京,壹方面繼續在自己參與投資的店裏執掌日常工作,另壹方面照顧雙方的父母和孩子。雙重壓力之下,她覺得已經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了,不看電視電影、不聽音樂,每天不停地接打電話,她只能選擇電池更耐用的手機。後來,她終於暈倒在店裏了。

 醫生問她:“妳要錢還是要命?”此前兩次從死亡線上掙紮過來的夏鳳自然選擇“要命”。婆婆找兒子談話,“夏鳳不容易,孩子也需要有父親的陪伴”。休息幾個月之後,夏鳳滿血復活,開始了自己的又壹次創業。這時,先生也已經回到了北京,依然是壹個人打江山、壹個人守江山的“合作”模式,只是這次,夏鳳規定他每個星期必須有壹天要獨自帶孩子。

 素和善食出品

 美國臉書(Facebook)的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她的暢銷書《向前壹步》(Lean In)中提到壹項研究,布蘭迪斯大學的羅莎琳德?查特?巴尼特(Rosalind Chait Barnett)教授回顧了關於“工作?生活平衡”的研究,她發現擔當多個角色的女人焦慮更少,其心理上也更健康。職業女性可以收獲許多成果,包括更穩定的經濟與婚姻狀況、更健康的身體,她們對生活的滿意度通常也會提高。

 情懷?社交屬性?親子空間

 夏鳳入行餐飲業較早,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各地爭相開大店的階段,她曾經認為“錢有多大,舞臺就有大多”,因為“這個社會是崇尚錢的社會”,從事素食行業之後,在老板的苦口婆心之下,她說“我發現還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趙小飛 小樹集、超潮炒飯創始人

 在女性餐飲創業的舞臺上,情懷是壹個關鍵詞。很多媽媽在創業時首選開餐廳或者經營食品、食材,都是想要給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提供優質的食材、可以放心吃飯的地方。陳可說這樣的店食材是可以放心的,也許不壹定好吃,但肯定不難吃,“因為女性會直接參與到菜品的研發中,加入自己獨特的對於事物的理解,比如食材要健康,但不會強調烹飪手法,也不在乎傳承,不看重傳統餐飲圈講究的師徒關系”。

 他還總結道,在女性開的餐廳裏,幾乎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調的飲料,這與傳統餐飲很不同。“壹般來說,酒水是輔助,但對於女性創業者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女性對於涼、溫、甜、酸的感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更旺盛。這其實也是壹種優勢,因為比較容易形成高利潤的產品。”

 “男性很少做有情懷的東西,女性創業則從壹開始就有情懷在其中,小店有小情懷,大店有大情懷,或者是懷舊,或者是把成長的背景、從前的經歷投射到自己的店裏。女性更善於將產品與情懷結合在壹起,先不管商業上成不成功,但通常都會很有故事可講。”

 花舍咖啡

 “女性開餐廳,做得比較好的地方還在於,除了正常的就餐之外,店裏的很多東西是可以讓客人直接帶走的?當然妳得付錢。比如花廚售賣盆栽的花和手捧的鮮花、番茄樹的玩具、素和善食自制的各種醬料,這就像去坐客時,走之前女主人會送給妳壹些自制的食物、禮物。”

 在陳可接觸到的“媽媽的店”裏,他認為現在的女性餐飲創業者從壹開始就看重餐廳的社交屬性,及餐廳與顧客、顧客與顧客之間的互相性。如為之味集團旗下的壹個品牌番茄樹,在空間設計上,既有傳統的就餐區,也有獨立的活動區域,強調親子互動,吸引了很多家庭消費者。餐廳既會主動組織相關的主題活動,也會有顧客選擇在這裏舉辦家庭聚會、孩子的生日會等。“活動區域與就餐關系不大,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來看並不劃算,但它的作用是通過社交帶來黏滯度,產生壹定的翻臺率。”

北京頤園The Spring House

 商業社交、家庭社交、個人的興趣社交、獨處的時光,這些都是現代女性在不同時間段裏的不同需求。很多女性做餐飲創業其實是為了營造社交空間,陳可認為,“從客戶角度來說,抓住了消費者的傾訴欲,帶來的是店面的精準定位,互聯網時代人們也有線下溝通的需求”。

 陳可其實還把女性餐飲創業者分為三類:

 壹類是那些自身顏值高的,她們往往與時尚、健康、酷、辣等詞語有關,能站在聚光燈下侃侃而談,形成個人IP;

 另壹類是“氣質範兒”,她們都是有故事的人,或者有特殊的行業經歷,或者有獨特的個人經歷;

 第三類是“什麽都沒有”,她們其實只想把小店經營下去,可能不會很大,但壹定要溫暖,是“承載自我的壹葉方舟,支撐起自己或家庭的夢想”。

 “做企業家很難,做女性企業家更難,但凡比別人好壹點,就會受到非議。壹個人能成功,她承受的壓力,她所付出的、失去的,是壹般人難以想象的。大多數人只看到成功的企業家光鮮靚麗的壹面,但自己不創業,是不會有這種感悟的,”鄭金艷說,“我向所有成功的女企業家致敬”。

相關 文章 :

1. 女生如何在餐飲行業創業

2. 四個適合2020女生創業項目

3. 8個穩賺的女性創業項目

4. 適合30女人創業項目六個

5. 關於女性創業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