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作文《美味》(250~400字)四級水平

作文《美味》(250~400字)四級水平

味道好極了。

那年的壹個星期天,我和家人散步時,在路上偶然看到老北京烤鴨店的五個金色大字,叫我停下來。吃烤鴨的欲望讓我流口水。

我提議去嘗壹嘗,媽媽稱贊道:“好主意!”走進商店並坐下。服務員給我們端茶倒水,我心想,烤鴨店開在上海能正宗嗎?我靈機壹動,大模大樣地問:“請問服務員姐姐,這家店正宗嗎?”她笑了笑,繼續工作...

不壹會兒,壹只渾身赤裸、閃閃發光的古銅色肥鴨乘專車來了。現在說太晚了,但太快了。壹把小刀在廚師手中飛快地舞動著。壹瞬間,剛才還那麽威武的肥鴨只剩下壹副可憐的骨架。將鴨肉均勻切片,放入鴨形盤中,兩者相得益彰。鴨子胸部的薄皮被單獨放在壹個小瓷盤裏,它的顏色像琥珀壹樣。我學會了做個大人,把它卷起來,美美地吃了壹頓。我旁邊的奶奶指著小碟子說:“寶貝,嘗嘗這個。”我嚼著鴨皮,忍不住搖頭贊嘆:“這個脆,這個香。誰能比得過!”

香濃的鴨架湯來了。服務員先給我盛了壹碗。我畢恭畢敬地雙手遞給外婆,說:“您先喝。”老奶奶嘗了之後,稱贊道:“還挺正宗的。”聽罷,服務員頗為興致勃勃地介紹道:“這鴨子的特點是:壹是選料精良,必須選用四川樂山的釀鴨,3斤72到4斤32之間比較重要;二是講究做工,外烤內煮,才能外嫩;第三,價格便宜。壹只鴨子的價格是128元。如果人們吃不到壹半,他們只需要70元……”

服務員看我吃得這麽舒服,就機智地轉移了話題,問我:“小同學,妳想評論壹下這只鴨子的真實性嗎?”

我怕鴨肉從嘴裏掉出來,趕緊豎起大拇指,合著牙張著嘴稱贊:“真好吃。”...太好了!”

我的家鄉在上海,我喜歡吃上海特產南翔小籠包。那味道,我相信妳會想再吃壹次。

有壹次,父親特意帶我去品嘗南翔小籠包。十分鐘後,壹小籠菜端上來了,還冒著熱氣!它的皮極薄,壹個個細膩,微微發亮,裏面的餡料若隱若現。可以看到餡料中還加入了蔥花,透露出淡淡的綠色。看起來很棒,讓人垂涎欲滴。據爸爸說,吃小籠子還有幾個“秘訣”!教完“秘籍”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放入壹個小籠子,蘸上醋,撅起嘴巴,在皮膚上輕輕咬了壹小口,開始吮吸裏面的湯。它確實是美味的。我抽得差不多了,我馬上把饅頭放進嘴裏。慢慢咀嚼薄皮韌餡的感覺太棒了!吃完壹籠後,我狼吞虎咽地吃下了第二籠,好像永遠也吃不飽似的。看看妳周圍的人。他們都吃得津津有味。

南翔小龍歷史悠久!爺爺告訴我,南翔小籠包最初叫南翔大肉小籠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十年。南翔鎮日華軒點心店的老板黃銘先是南翔大肉包子的創始人。由於其美味的味道和受歡迎程度,同行們紛紛效仿,這影響了黃銘先的生意。於是他采用“重餡薄皮”的方法,將大肉饅頭改良成“南翔小籠”,並傳播到世界各地。

聽了我的介紹,妳壹定想親自品嘗南翔的小籠吧!朋友們,歡迎來到上海,歡迎來到南翔小龍!

(2)

我是壹個小美食家,美味佳肴是我的首選,特色小吃從不放過,誘人的小吃追求不懈...這是壹條漫長的美食之路,任重而道遠。在我不斷的艱苦探索和品嘗中,我終於發現了壹種美味的食物——披薩,它老少皆宜,味道純正,相當資產階級。

這是壹種進口產品,它的名字在披薩中是諧音。據我母親回憶,我登陸上海才十二年。必勝客、巴貝拉和Hello Pizza都是享受這種美味的理想場所。我仍然記得第壹次在必勝客吃披薩的美味感覺...

排隊等了將近半個小時後,我終於坐上了必勝客舒適的沙發椅。壹頓忙亂之後,美味的比薩餅上來了。這種被老年人視為中國餡餅,年輕人趨之若鶩的美食,真的很“華麗”。烘焙的味道誘惑了我的嗅覺,精心搭配的顏色震撼了我的視覺。仔細看,它的底部是壹塊烤成金黃色的厚蛋糕,上面覆蓋著壹層厚厚的奶酪,香味誘人,切成環狀的青椒和紅椒點綴在其中。主料是小塊的黑蘑菇、金菠蘿和黑胡椒牛肉。笨拙地用刀叉切下壹小塊,咬上壹口。哇,牛肉很脆,青椒很清爽,餅皮很脆...濃濃的異域風情在我的齒間流動,香味舒適地傳遍全身。如果配上香脆的蛤蜊湯,那種愉快的享受就像在鄉間別墅裏欣賞田園風光壹樣。根據蛋糕的厚度,可分為鐵板披薩、無邊披薩和芝士心披薩。

比薩餅怎麽樣?太好吃了!

在中國,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例如,北京的烤鴨、陽澄湖的大閘蟹、蘇州的豆腐幹...上海城隍廟裏的五香豆梨膏糖...如果我要告訴妳我最喜歡的食物,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妳它是城隍廟裏的包子。

記得有壹次,爸媽帶我去城隍廟玩。我壹進大門就聞到了香味。當我睜開眼睛時,我看到它是從壹家包子店飄出來的。當我再次看到它時,它很擁擠,排了很長的隊,所以我很快加入了隊伍。終於,輪到我們了。我們點了幾個饅頭,找了個空座位坐下。不壹會兒,熱氣騰騰的饅頭就端上了桌。我看見小籠包像胖娃娃壹樣笑著擡頭看著我。它們都晶瑩剔透,芳香四溢。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壹塊放進嘴裏。我只聽到壹聲“啊”。太好了。湯灑了我壹臉,我的嘴燙得我爸媽都笑了。媽媽笑著說:“傻女兒,吃饅頭講究的是方法。首先,用筷子夾住饅頭放入勺子中,然後舉起勺子,放到嘴邊,咬壹個小洞,然後吸起湯。最後,吃帶肉的包子。”媽媽還說:“妳也可以蘸醋壹起吃,這樣吃起來會更美味!”我說:“不,我喜歡原味。”說完,我又仔細嘗了壹遍。啊!包子的湯很好喝,肉肥而不膩,真是人間美味。我壹個接壹個地吃著,不知不覺中,壹個小籠包被我“壹掃而空”。

城隍廟的饃饃太好吃了,每次想起它們我都會流口水。希望大家有空都嘗嘗,壹定能滿足妳的胃口。

每天放學回家,經天鑰橋路下天橋,就能聞到臭豆腐的異味。

這讓我想起我曾經看到臭豆腐先浸泡在壹種從植物中提取的特殊液體中,然後取出豆腐並油炸,然後我就可以吃了。

不知不覺中,臭豆腐的味道越來越濃。當我擡頭時,我去了“吳玉芳臭豆腐”小吃店並向裏面看了看。許多臭豆腐整齊地排列著。這些老豆腐上有壹些黑點,有時是壹大塊。工作人員將豆腐放入油鍋中油炸。臭豆腐周圍出現了許多小氣泡。壹兩分鐘後,臭豆腐變成了金黃色,它的角向上翹起,就像壹件裹著白玉的金色外衣。胖乎乎胖乎乎的,像小金豬。它讓我直流口水,因為我對它情有獨鐘,所以我馬上讓我奶奶給我買了壹個。

我趕緊用牙簽戳了壹塊塞進嘴裏。我還沒嘗任何東西,就已經熱得快吐出來了。我偷偷笑了:我急得恨不得不蘸沙茶醬就能嘗壹口。我又蘸了壹次沙茶醬,在把它送到進口之前又吹了壹次。壹口咬下去,外面的金衣酥脆,上面的小顆粒酥脆,裏面的白豆腐滿嘴都是,微鹹的鮮汁流淌在我的舌頭上。那種油而不膩,又臭又香的味道是極好的。

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是臭豆腐的特點。我只是喜歡它美味的味道。

(3)

兩年前的壹個秋天,我和父親來到昆山巴城的美食景點陽澄湖。

陽澄湖的水質清澈,陽光透過水底看起來很遠,真像壹塊綠色的翡翠。據說陽澄湖水產資源豐富,因此盛產70種淡水產品。其中,被譽為“蟹王”的陽澄湖清水大閘蟹馳名中外。

螃蟹好吃又營養,人人都愛吃。它的吃法有很多,比如清蒸、腌制、醉酒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食物是清蒸大閘蟹。

當我們點螃蟹時,他們把裝有螃蟹的大籠子從水裏拉了出來。當螃蟹受到驚嚇時,打開籠子,派壹個人跳下去抓螃蟹,然後把抓到的螃蟹拿去處理。等了半個小時左右,六只大閘蟹端上來了。它們香氣四溢,金爪黃毛,讓人不由自主地咽口水。當妳拉開螃蟹的肚子,打開蟹殼時,蟹黃就會流出來。當妳咬壹口蟹黃時,妳會發現它鮮嫩多汁,所有的食物都不如它美味。如果妳想吃蟹腳,只需咬斷關節,將嘴對準蟹肉,輕輕吮吸,蟹肉就會“吱吱”地進入妳的嘴裏。真的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雄蟹的味道更加誘人。它的蟹膏是白色的,有點透明,咬起來很軟,有點香有點甜,所以我忍不住再吃壹口。如果蘸上醋,那就更好了!

怎麽樣?妳也喜歡陽澄湖的大閘蟹嗎?那就試試吧,它的味道——太棒了!

我的家鄉不在四川,但我最喜歡四川麻辣燙。

麻辣燙吃起來麻辣爽口。不得不提川菜的特色和風味。川菜麻辣香濃。難怪四川的女人被稱為“辣妞”!每年冬天,我都會纏著媽媽周五陪我吃壹碗麻辣燙。

當我走進麻辣燙餐廳時,壹股帶著辛辣味道的熱氣撲面而來。麻辣燙餐廳裏擠滿了人,最小的只有6歲,最大的是壹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哦,不僅麻辣燙生意興隆,而且麻辣燙餐廳的生意也很興隆!擁擠的人群和濃濃的熱香味似乎混合成了壹大碗麻辣燙。我們拿著籃子,立即開始挑選我們想吃的菜。麻辣燙不是我們必須放在固定碗裏的東西,而是我們根據您的個人喜好選擇的。素菜,如冬瓜、青菜、海帶、香菇等。放在我們面前的架子上。在我們身後,冰櫃裏陳列著各種肉類和家禽。

當妳選擇了壹道好菜時,妳就可以付錢了。在支付麻辣燙的費用時,您可以要求廚師添加粉絲,香菜或雞鴨血塊(或什麽都不加)。還有,別忘了選擇適合自己的辣度哦!有微辣、中辣、重辣和不辣。麻辣燙當然得吃辣!所以我還是勸妳,如果妳不能吃辣,妳應該勇於嘗試辣,否則,說白了,妳就是在吃“不辣不辣”的東西

麻辣燙端上桌後,最吸引人的就是它撲鼻的香味。氣味直沖我的鼻子,好像我的鼻子被吸引住了。氣味太難聞了,我差點流鼻涕。我在碗裏加了壹點花生醬,它的味道更美味了。我拿起壹塊豆腐,迅速放在勺子裏,對著我的嘴吹了幾下,然後送到我的嘴裏,嘴融化了。我又喝了壹口湯。但當它新鮮時,它也會麻痹妳的味覺。有時當妳喝得太多時,妳會麻木得鼻涕和眼淚橫流,但湯在妳的嘴唇和牙齒之間保持芳香,這使人們想停下來,迫不及待地再喝壹口...每次走出麻辣燙店,我總是滿臉通紅,汗流浹背,挺著臃腫的肚子。

我愛妳,美味的麻辣燙!

(4)

我最喜歡的食物是城隍廟的饅頭!

我記得有壹次,我的父母帶我去參觀城隍廟。我壹進大門就聞到了香味。我循著氣味看去,原來是從壹家專門做饅頭的小店飄出來的。仔細壹看,店裏擠滿了人,好熱鬧!商店外面排起了長隊!我想:這家店的包子壹定很好吃。於是,我趕緊拉著爸爸媽媽加入隊伍。等了很長時間後,我終於坐下來享受熱氣騰騰的饅頭。我看見小籠包們像胖娃娃壹樣笑著擡頭看著我們。它們都晶瑩剔透,芳香四溢。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壹塊放進嘴裏。我只聽到“啊”的壹聲。太好了。湯灑了我壹臉,我的嘴燙得我爸媽都笑了。母親笑著說:“傻兒子,妳要註意吃饃的方法。妳應該先咬壹個小洞,慢慢吸裏面的湯,然後吃帶肉的包子。”媽媽還告訴我,我們可以和醋壹起吃,這樣會更美味!按照媽媽說的,我拿起壹個小籠包仔細品嘗。果然,湯很鮮美,肉肥而不膩。人間真的很好吃!吃完壹個又壹個,不知不覺中,壹客包子被我“壹掃而空”。

到現在,每當我想起城隍廟裏的饃饃,我都會流口水。希望大家有空的時候嘗壹嘗,壹定能讓妳飽腹!

(5)

味道好極了。

油炸發酵豆腐

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放學後跑到街上。當然,這是在我口袋裏有錢的時候。穿過巷子,過了橋,就能聞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油炸臭豆腐的經理是壹個瘦瘦的老人,眉毛和胡子都白了。他總是挑重擔。包袱實際上是壹個木制的盒子。在箱子前面,有臭豆腐、醬油、辣椒醬和壹摞小盤子,還有壹個罐頭瓶子和幾雙筷子。後箱裏有壹個小煤爐和壹口鍋。

這位老人總是站在街道的拐角處,專心致誌地煎臭豆腐。我從未聽過他的吆喝聲,但總有許多食客在他的小包袱前尋找香味並站成壹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壹看,它看起來是黑色的,與其他臭豆腐沒有什麽不同,但壹旦將其放入鍋中然後從鍋中取出,它就會變得金黃可口,塗上壹層醬油或辣椒醬(他的辣椒醬是自制的,鮮紅,辛辣而舒適),黃色,紅色和美麗。小心翼翼地咬壹口(因為很燙),外黃內白,外酥內嫩,麻辣刺激。這時,妳不是在吃東西,而是在卷舌吞咽。

老人們總是壹次只炸幾塊,為了幾塊而炸幾塊,所以所有等待他們的人都吃了,其他人壹起註意。吃油炸臭豆腐的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江南女子不吃辣真的很奇怪,但是到了這種負擔下,她們都變成了“辣妞”。他們必須塗上壹層厚厚的辣椒醬,而女性在這個時候不在乎溫柔。他們吃到嘴唇發紅,眼淚混合,熱汗滴下。老人只是不停地說:太辣了粘不住,別吃太多。畢竟,他沒有阻止它。因此,老年人每天消耗壹瓶辣椒醬。

那時候我爸壹個月給我五毛錢,至少壹半的錢貢獻給了臭豆腐。壹塊臭豆腐壹分錢壹分貨,吃完壹塊,壹天就能安靜下來。有時我不打算超支,所以我會克制自己不去那裏跑步,以免眼睛裏長出魚鉤。然而,那時只要我不小心滑到老人的負擔上,老人總是會洞察壹切,就像他發現我口袋裏沒有半分錢壹樣,他會笑著炒最脆最嫩的壹塊給我吃。很抱歉免費吃飯。下個月爸爸給我寄錢的時候,我會馬上還給他,老人會收下的,但我必須給我多炒壹塊臭豆腐。

離開那個江南小鎮已經20多年了,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麽好吃的油炸臭豆腐(雖然我在江南其他城市吃過油炸臭豆腐,但味道似乎總是差了壹點)。它總是出現在我的夢裏,和那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瘦老頭壹起。

(6)

豬骨粥

我只吃過壹次肉骨粥。

那是江南冬天的壹個星期天早上,節儉的阿姨突然提出帶我去吃肉骨粥。我受寵若驚,壹路跟著她,生怕她突然變卦。

沿著青石板路走,穿過熙熙攘攘的菜場,拐進壹條小巷。遠遠的,我看到壹個飄著白霧的小店,我聽到鐵勺敲鍋沿的聲音。我阿姨帶我進了商店,裏面已經滿了。每個人都在啜飲這肉骨粥,好像它真的很美味。

老板娘領我們進了裏間廚房,抱歉地說:“我們就在這裏吃吧。”老板娘是壹個40歲的女人,頭發長及耳朵,用壹個黑色發夾小心翼翼地別在耳朵後面。我害怕我阿姨臨陣脫逃,所以我很快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並說:“是的,是的。”結果,我阿姨弄了兩只臟眼睛。“好的,壹碗肉骨粥。”老板娘壹手抓住大鐵勺,壹手揭開大鍋蓋。突然,壹股熱浪席卷了肉粥的味道。她用壹把大鐵勺攪動著鍋,遞給我壹大碗粥。這碗粥是灰色的,米飯還沒有煮到原形,粥面上還點綴著幾小塊肉和骨頭。我仔細嘗了嘗,嗯,又香又粘。妳真的不需要“吃”,只需要喝。我只是站在大火爐旁,捧著壹個大碗,呼啦呼啦喝下了人生第壹次的肉骨粥。最後,我像小狗壹樣嚼碎了那些骨頭。那碗粥花了我阿姨5美分。

後來阿姨告訴我,煮肉和骨頭很麻煩。首先,肉骨頭(與壹些肉相連的骨頭)應該煮幾個小時,然後新米飯應該清洗並在烹飪前放入。妳不能煮可樂,關鍵是要掌握好火候,並減緩火勢。最後加入鹽和味精。所以壹般家庭不做肉骨粥,不喝費時費力。她還警告我不要在街上吃更多的肉骨粥,因為有些老板為了省錢會把客人吃的骨頭放回鍋裏。我不知道她說的是真是假。反正從那以後我再也沒吃過肉骨粥,不是怕不衛生,而是口袋裏的錢不夠分發。

不過,我經常去那家肉骨粥店,主要是看看他們是怎麽處理成品骨頭的。但老板娘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總是笑著和我打招呼:“小姑娘,過來吃碗。”然後,我跑了。

(7)

素面湯

陽春面名字好聽,外觀高貴。事實上,它是江南人民最喜歡吃的面食,最便宜,因此最爽口。在《上海的早晨》中,資本家徐壹德為了逃避公私合營和假裝貧窮,要求服務員送午餐,也就是陽春面。可見,陽春面屬於勞動群眾的專利。至於妳為什麽選擇陽春白雪這個名字,這可能是反義詞,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取這個名字的人絕不是下裏壩人。

二十多年前,我叔叔家好像很喜歡吃陽春面。每個星期天,我叔叔壹定會帶領全家人去鎮上的面館吃陽春面。我的兩個堂兄弟情緒很高,但我不太喜歡他們。陽春面上除了壹些蔥花什麽都沒有。它是光禿禿的,無味的。我吃完第壹口就不想吃第二口了。每次我吃不完壹碗陽春面的時候,我總是含沙射影地提醒我叔叔最好吃餛飩,至少有肉。但是舅舅堅決拒絕了,說餛飩太貴了,不吃。同樣壹毛錢,陽春面是飽的,餛飩只能是餡的。叔叔的牙齒好大。我不喜歡吃飯,但每個星期天我都要陪叔叔壹家吃飯,因為這是他們的節日,他們已經等這壹天等了六天了。鎮上那家面館的每個人都認識我叔叔。每次我來,我都不用告訴他,我很快就會端上陽春面。然後,我叔叔壹家開始努力工作,發出快樂的聲音。每當這個時候,我看著我面前陽光燦爛的臉,愁眉苦臉。

魯在《美食記》中特別提到陽春面,說第壹鍋陽春面最鮮最好吃,很多人都趕著去喝湯。我認為我的叔叔們不吃這種面條。但不管怎麽說,我對陽春面毫無興趣,早在二十年前我的食欲就下降了。

(8)

清淡的蛋糕

光餅是福州的壹種小吃。據說他是為了紀念戚繼光而來的。總之,他和這個民族英雄有壹定的關系。

小的時候,我總喜歡站在高高的桶爐前看師傅做清淡的糕點。到處都有做光餅的師傅。案板和爐子都是道具。光餅師傅高高卷起袖子,用堿水和鹽水將面團搗碎,然後分成壹劑,用手左右拍打,壹個小圓餅就出來了。然後他用竹簽在中間戳了壹個小洞,貼在桶爐內壁上。等等,很快,香味從爐中飄出。估計時間快到了,光餅師傅用小鏟子鏟得整整齊齊,褐色的光餅跳了出來。

這種輕蛋糕又硬又黃,很難咬。沒有壹口好牙和頑強的鬥誌,它對付不了它,但壹旦到了嘴裏,它就越來越香,總想拿走第二口。輕蛋糕耐嚼,可儲存。離開他們十個半月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堅韌不拔,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或許這就是他們和戚繼光之間的關系。清淡的糕點很便宜,壹便士。那時候我經常光顧光餅爐,買壹兩塊,壹路嚼著去上學。

冬天,光蛋糕師傅更快樂,讓爐子保持溫暖,但夏天,他很苦,赤膊或出汗,汗水滴在爐子上。我不敢買,因為裏面壹定有面點師辛勤的汗水。

前段時間提到福建“老家”的光餅,他們都說好吃,對牙齒好。經常咀嚼肯定比“白箭”和“綠箭”更好。但是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我好幾年沒吃了。希望在福州的街角還能看到這種輕型蛋糕爐。

九、芋頭果

芋頭果是福州的早餐之壹,也叫三角餅。據說檳榔芋煮熟去皮後磨成糊狀,然後與米粉混合揉搓而成。然後,將其切成三角形,放入油鍋中炸至兩面呈棕色,然後從鍋中取出。吃的時候用壹張紙把芋頭果的下端包起來(因為很油),從壹個角落咬壹口,外焦裏嫩(內部顏色是灰色的),還有壹股香濃的芋頭味。嗯,味道很好。

炸芋頭的小攤也隨處可見。每天早上,妳都可以看到街頭巷尾擺起的小攤,充滿了煙味和香味。買芋頭的人都捧著碗或提著小竹籃,等著芋頭出鍋。經常炒壹鍋買壹鍋。但他們中的壹些人買不到其余的。如果它們被擱置壹兩個小時也沒關系。它們嘗起來仍然很美味。與油條不同的是,它們落地後很快就變成了有嚼勁的老油條。因此,賣芋頭水果的攤主們非常自滿。有時候都早上90點了,他們還沒收攤,慢慢守著幾塊沒賣出去的芋頭果。他們知道,總有饑餓的人會找到香火並走開。

福州市民通常用壹碗鍋貼和壹個芋頭果解決早餐問題,好吃又實用。吃完東西後,他們帶著滿滿的肚子去上班。這場革命太有活力了。

(10)泛邊貼

有壹次和辦公室的同事聊天,我說福州的鍋邊糊很好吃。他們異口同聲地問:什麽是鍋貼?這些平日裏吃遍天下無敵手的家夥,有他們不知道的東西。我自豪地開始向他們介紹福州小吃——鍋貼。

鍋邊糊在福州乃至福建很多地方都有,其他地方我沒見過。不生產的原因可能是其他地方沒有叫“蝦油”的調味品,鍋邊糊沒有蝦油就不會變成鍋邊糊。

鍋貼的制作非常復雜。首先,大米要洗凈浸泡幾個小時,然後磨成糊狀備用。取壹口大鍋,煮壹鍋湯,在湯裏加入蝦、筍幹、蘑菇、洋蔥、大蒜和芹菜,最後加入幾勺精華蝦油,這道濃湯就做好了。這還沒完,萬裏長征第壹步。把湯倒掉,放在另壹個容器裏。水開至七成熱時,在鍋的側面均勻地塗抹花生油,然後在鍋的周圍倒壹碗米糊並蓋上蓋子。三分鐘後,當鍋邊的米漿卷起時,用鍋鏟將其鏟入清水中,然後加入清水,重復上述行為。當最後壹次倒入完成第四次時,加入濃湯,並酌情加入蝦油等輔助調味料。煮好後,放入另壹個鍋中,用小火保持溫度即可出售。

總之,這是壹個循環的過程,沒有耐心是做不到的。所以壹般家庭不做鍋邊糊,想吃就去街上買。福州大街小巷的餐館和攤位都是買的,而且很便宜。鍋邊的醬料有壹種特殊的味道和濃郁的海鮮風味。每壹塊米糊都是卷的,白色的,像壹管蔥,很爽口。它配有黃蝦、幹蘑菇、黑蘑菇和大蔥和大蒜。顏色鮮艷,令人食欲大增。

聽了這話,同事們的喉嚨都動了。然後討論,當妳可以去福建出差時,妳必須嘗試這鍋糊。我補充說,在福建,鍋貼被用作早餐和餐後小吃,它不被視為正餐。也許是因為它沒有裝滿。想想當地那些又單壹又甜的小吃,大家都說:福建人民真幸福。

是的,福建人民真的很幸福。

餛飩

我想可能沒有什麽小吃像餛飩這樣受歡迎和多樣化了。餛飩在福建被稱為扁肉;在四川,它被稱為餛飩湯;它在廣西、雲南被稱為餛飩;只有在江南才叫餛飩。

內容相似,但形式有些不同。福建的餛飩講究新鮮,加蝦油是壹大特色。小時候總是被喜歡吃餛飩的媽媽掏錢買餛飩。我買的時候買的是經驗。我知道街上的餛飩太濃了,所以我吃完後要用開水灌。街尾的餛飩味道不錯,但皮不是肉;最好的壹家是幾個街區外的“野生”商店。它之所以被稱為野生的,是因為它打開時不會打開,好像壹切都取決於主人的興趣。這家的餛飩最正宗。每壹個餛飩都是白色透明的,中間若隱若現地夾著壹點紅色的肉餡,還有幾顆蔥花,宛如秋水中的壹池白蓮。福建的餛飩普遍節儉。將壹根小木棍放在肉末上,然後在餛飩皮上翻動,壹個餛飩就完成了。通常,壹盤肉末可以處理壹天內要出售的餛飩。吃餛飩的通常是女孩。他們可以慢慢地傾斜他們的蘭花指,小心翼翼地用小勺子舀起餛飩,送到小櫻桃嘴裏,不計得失。因此,與其他小吃相比,福建餛飩更具女人味。

另壹方面,四川餛飩與眾不同,充滿陽剛之氣。首先是沒有湯,其次是太辣了,忘不了。那壹年,我去成都調研,特意拜訪了“抄手”。誰知道端上來幾個又幹又實的餃子形餛飩,上面還淋了壹層紅辣椒油。憑著我對辣條的了解,我艱難地吞下了這碗“抄手”。結果,我不記得它除了辣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味道。

在江南地區,餛飩是最常見的小吃。這裏有兩種餛飩:大餛飩和小餛飩。大餛飩裏有很多餡料,包括鮮肉和蔬菜,但它不像北方的餃子那麽厚。江南人總是拒絕像北方人那樣做餃子,他們總是想保持餛飩的傳統,即使它變大了,肖家碧玉的本色也不會改變。江南大餛飩是壹種放大的小餛飩,它看起來像尼姑的帽子,湯很多,所以大多數人吃完壹碗後會有飽腹感。

正宗的江南小餛飩最具江南文化韻味。皮很細膩,貼上去能看到碗裏的花紋。它真的瘦得像蟬壹樣。肉應該是瘦肉,處理要精細,沒有殘渣。餛飩燒好後,表皮晶瑩透亮,舒展開來,“白裏透紅,與眾不同”,像壹只美麗的白蝴蝶。這時,註意力就不會在吃東西上了。但是現在這樣的小餛飩已經不多了,做飯吃飯的人似乎已經失去了這種細膩的心情。相反,滿大街都是各種受歡迎的餛飩。簡單包壹下,包好了連皮都不要卷,買現成的。

在北方讀書時,我想念餛飩(來自福建江南),咬牙切齒。北方的學生不同意,說:那有什麽好吃的?清湯寡水不如我們北方的餃子。

是的,現實壹點,吃北方餃子;如果妳想苗條,吃江南餛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