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美味的面皮,妳知道嗎?

美味的面皮,妳知道嗎?

種類編輯

蕭縣面皮

蕭縣面皮

蕭縣面皮是安徽特色小吃、安徽省區域性代表美食,在安徽大街小巷均可看見它的身影,現流行於全國各地,尤其是淮北、宿州、徐州、蘇州、合肥、蚌埠、棗莊、永城等地區。

蕭縣面皮和中國陜西地區的面皮不同,是將小麥面水放進面鑼中蒸做出的,蕭縣面皮具有皮薄、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點,吃法主要有卷、調兩種。

秦鎮面皮秦鎮面皮秦鎮米皮,是用大米磨漿蒸成。是陜西省著名的傳統小吃。相傳,秦始皇在位時,有壹年陜西關中壹帶大旱,灃河缺水,稻谷枯萎,農民只好在田裏挖井澆地,好不容易打下的糧食盡是稗秕。碾出的大米質量太差,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米粉,蒸出米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秦鎮每年的貢品只獻米皮,這樣就形成了久負盛名的美食。

漢中面皮

漢中面皮

漢中面皮(Hanzhong Mianpi),是陜西南部漢中地區著名特色小吃。相傳始於秦漢,壹般是把大米浸泡後磨成米漿,上籠蒸成薄皮兒,趁熱抹上菜籽油,切成條狀,依個人口味調入油辣子、味精、精鹽、醋、醬油、蒜泥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當地多熱食,稱熱面皮兒),亦可置於通風處降溫後涼拌(當地稱冷面皮或涼面皮)。配菜(底墊子)主要有黃豆芽、土豆絲、芹菜、菠菜等時令小蔬,口感軟糯,香辣。不需即時食用時還可以晾幹後油炸食用。也有燴,炒等吃法。漢中面皮壹般采用米漿為原料,偶爾也有以面粉調漿(當地稱“面面皮”)或在米漿、面漿中混以其它澱粉制作的,未強調“面面皮”的均為米漿制作。

岐山縣的搟面皮

岐山縣的搟面皮

搟面皮是陜西地區特有的傳統名小吃,尤以西府寶雞地區為最佳,寶雞岐山搟面皮2011年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搟面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具有筋鬥、柔軟、涼香、酸辣可口的特點,是關中西府小吃代表之壹,也是西北最具民族風味的食品之壹。[1]

岐山人的搟面皮做法很非凡,別處的米面皮和釀皮是把面調成糊狀,放在特制的鐵籠上蒸。而歧山搟面皮則是先搟成面,然後再蒸,蒸熟後再切成比涼皮稍寬的條狀,吃法和米面皮基本壹樣,不同於米面皮的是,搟面皮口感較硬,韌度高,有筋性。寶雞壹帶的人都喜歡吃,近幾年來在西安也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