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茄子
民間有諺語“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節。這立秋吃茄子源於北方,關於這個習俗還有壹個傳說。
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的壹個兵,偷了老百姓的壹個香瓜。常遇春治兵很嚴,要把偷瓜的那個士兵處以死刑。這時有老百姓站出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就得拾瓜吃瓜,這個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於是赦免了那個士兵。沒想到,壹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為了“貼秋膘”也都開始搶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常遇春找到了替代物—茄子,茄子質感和口感和肉有點相像,常遇春就讓大家吃茄子來解饞。於是,立秋吃茄子就延續下來成為了習俗。
2、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壹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3、“咬秋”
京津等地區立秋有“咬秋”的習俗。據說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津門雜記。歲時風俗》: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4、吃餃子或者包子
東北,家裏壹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大概與東北人豪爽的性格有關,我們習慣叫“搶秋膘”。我搶妳碗裏的壹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5、西瓜
立秋吃西瓜,源於古代西域。立秋時節,正是西北地區西瓜的采摘期。立秋吃西瓜,也是壹種嘗鮮活動。西瓜可以解暑去燥,立秋這個時候天氣還是熱,而且進入秋季天氣幹燥,所以這個時候吃壹些西瓜對於身體還是有壹些好處的。
6、秋桃
浙江杭州壹帶流行在立秋這壹天吃秋桃,桃子營養豐富,而且寓意吉祥。立秋這壹天,大人小孩每個人都要吃桃子,吃完以後把桃核保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壹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掉,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去除瘟疫,給大家帶來好運。
7、“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壹些老字號肉食櫃臺前,選購肉食制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壹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麽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8、喝“秋水”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壹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