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吃貨”乾隆與濟寧美食的故事

“吃貨”乾隆與濟寧美食的故事

乾隆與微山湖四鼻孔鯉魚

相傳,清朝第四代皇帝乾隆下 江南 時,乘龍船來到 微山 湖,站在船頭上觀賞湖光山色,忽見湖中數尾金色鯉魚隨船嬉戲,還有兩條拍打著浪花躍出水面,落在船上,又見每條魚長著四個鼻孔,且脊鰭、尾鰭呈現紅色,十分漂亮,甚為詫異。隨行大臣急中生智,奏曰這金色鯉魚躍龍艇,又有四個鼻孔,主四海升平,五谷豐登,乃大吉大利之兆。乾隆皇帝龍顏大悅,命禦廚烹食,果然鮮美可口,遂命將此魚作為貢品年年晉京。自此, 微山 湖“四鼻孔鯉魚”聞名遐邇。

乾隆與老鱉靠河沿

老鱉靠河沿,船家也稱地鍋。最初,是船家為了省事,把飯和菜同鍋做的壹種方法,即鍋中央燉湯菜,鍋四周貼上面餅,菜飯同熟。是 棗莊 壹道具有特色的地方名吃。據說,乾隆帝下 江南 時路過 微山 湖,來不及備辦膳食,便有老漁民獻上此菜,乾隆帝吃後,覺得口味甚好,問此菜名,這菜原是湖中漁民的家常菜,並無名稱,老漁民靈機壹動,回稱道“老鱉靠河沿”。

隨從官員忙附和說:聞聽乾隆爺下 江南 ,路經 微山 湖,連湖中千年老鱉也來岸邊朝拜。乾隆皇帝聞言大悅。從此以後,這道菜就有了“老鱉靠河沿”的名字。

乾隆與孔府菜

孔府菜是 中國 的壹種比較高檔的官府菜品。在古代孔府菜比任何壹種菜系的地位都要高.相傳孔府菜是由孔子後裔保存下來的。作為古代宮廷菜的代表之作。在清朝乾隆年間。這種特殊的孔府菜的發展達到的鼎盛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這句話是孔子說的。也就成了孔子後人制作孔府菜的座右銘。

金鉤掛銀條

據史料記載,清乾隆皇帝來 曲阜 ,孔府曾以196樣菜的滿漢宴來招待。菜是燕窩、魚翅、海參、幹貝等珍貴物,菜名更是好聽,如壹孵雙鳳、禦帶蝦仁、竹影海參、當朝壹品、神仙鴨子、青龍臥雪、雪掃梅花、八仙過海、鬧羅漢等,可乾隆在京裏吃厭了山珍海味,壹道道菜端上來又都原封不動地端了下去。在壹旁侍膳的衍聖公很著急,便傳話給廚師叫想辦法。於是他們把豆芽加上幾粒花椒壹炒,乾隆吃了說味道不錯。經了皇帝口,豆芽在孔府的食譜中,立刻身價百倍,不光是能上大宴席,還成了孔府的傳統菜。於是又把豆芽的豆瓣去掉,和小丁豆腐配在壹起炒,起名叫丁香豆腐。那廚師還想出壹道綠豆芽菜,叫“金鉤掛銀條”,就是把綠豆芽掐去瓣和根,先炒壹下蝦米,再把擇好的綠豆芽放上,那蝦米發紅,綠豆芽是銀色的。這樣的菜,皇宮裏沒有。乾隆吃得津津有味,所以也成了孔府的傳統好菜。

孔府豆腐

以前,孔府有壹個姓韓佃戶,他家祖祖輩輩給孔府送豆腐,有壹年三伏連陰天,韓家做的豆腐沒有賣完,怕壞了,就把豆腐打成小塊,放在秫稭簾子上分開晾著。誰知天陰柴濕,燒火煙大,把簾子燒著了,簾子上的豆腐連燒帶熏,有的糊了。韓家小本生意,舍不得扔,把豆腐放在鹽裏 水裏 煮了煮。壹吃味道不尋常,於是送些熏的豆腐給公爺品嘗,公爺也覺得口味不錯,於是讓廚師煮豆腐時放了桂皮、辣椒粉等,味道更好了。從此,韓家專門給孔府送熏豆腐。乾隆皇帝來 曲阜 ,孔府內廚給做了壹道熏豆腐,乾隆吃得是否可口,對熏豆腐大加贊賞。從此,熏豆腐便成了 曲阜 特色風味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