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的名字和形象分別是:東方之王,名多羅,身著白衣,身披鎧甲,手持琵琶。“多羅賓”是梵語的音譯,直譯為“持有國家”。“持國”就是慈悲為懷,保護眾生。他是主要的音樂神,所以他拿著琵琶,這表明他想用音樂使眾生皈依佛教。
南方的增長王,名叫畢,全身青衫,身穿盔甲,手持寶劍。“皮劉力”是梵語的音譯,意思是“成長”。“生長”可以讓眾生長出善根,保護佛法。他用劍捍衛佛教。
西方的國王名叫皮柳波叉,他是白色的,穿著盔甲,手裏拿著壹條龍。“皮柳博查”是梵語的音譯,意思是“廣木”。“寬眼睛”是指能夠隨時用清晰的眼睛觀察世界,保護人民。他是龍的首領,所以他用手纏住了易龍(其中壹些是紅繩)。當他看到壹個不信佛的人時,就用繩子把他抓起來,讓他皈依佛教。
在北方頗有名氣的天王壹身綠衣,身披鎧甲,右手持寶傘,左手持魔鼠——銀鼠。“毗濕奴”是梵語的音譯,意思是“多文”。“多聞聞”意味著福特的名字在四面八方都能聽到。他拿著壹把寶傘來降妖伏魔,保護人民的財富。文天王原本是古代印度教的壹位神,也被稱為石彩天。在古印度神話中,他不僅是北方的守護神,也是財神和偉大的“財神”,因此他在四大天王中擁有最多的追隨者。敦煌壁畫中的毗濕奴畫像在他漂洋過海時經常撒錢和財寶。
在中國廟中,四大天王的形象被完全漢化了,他們都穿著中國古代武將的服裝。只要有寺廟,就壹定有四大天王雕像。它們都被放置在天王殿中,彌勒佛(布袋和尚)位於大殿中央,四王在兩側。天王造像大多令人肅然起敬,其中以杭州靈隱寺的四天王造像最為精美。它們美麗而生動,令人驚嘆。九、太陽也被稱為天子、天子、和天子。孫天原本是印度神話傳說中的太陽神,佛教說他是觀音菩薩的轉化體。他生活在陽光下,陽光下有他的宮殿,被稱為“太陽宮”。他壹年在須彌山中循環,閃耀世界四大洲。他對應守護黑夜的月亮和天空,也在四大天王的管轄之下。他經常有兩個小妾陪伴他。二公主坐著莊嚴的馬車載著七件寶物,八輛寶馬車拉著她,周圍有七名歐布西人、九名歐布西人和其他明星衛士。末底改是他的領袖。在《秘藏》卷末,它的形象是:紅著臉,兩手各拿壹朵蓮花,坐在壹輛四匹馬的大車上。十、月亮月亮,又稱月宮中的天子,最初是古印度人崇拜的月神。佛經上說他是佛陀的化身。“大勢”是吉祥的意思,月亮和天空是佛的化身,因此它也被命名為吉祥日。天月住在月宮,有許多漂亮的女孩陪伴著他。據說他有500年的壽命。關於月亮和天空的形象,印度和中國流傳著不同的故事。他是印度的男性人物。佛教傳入中國後,由於中國文化中也有露娜崇拜,而中國的露娜又被陰陽學認為是負面的,印度露娜受到中國露娜信仰的影響,也吸收了中國露娜的形象特征。她的形象通常是:美麗的後妃,王冠上嵌著壹輪滿月,月亮中間是兔子形狀。然而,密宗崇拜的月亮和天空仍然是印度式的。金剛秘力士因知曉如來的所有秘密事跡而得名。根據廣金·明靜的說法,他是偉大的鬼神之王,而他們兩個都是偉大的菩薩。為了保護眾生,保護佛教,他們屈尊成為佛教的保護者。他非常敏捷,在佛教護法中被稱為“敏捷病”。他總是站在佛陀的壹邊,並獲得了他的信任。佛陀經常將所有的秘密托付給他。佛教寺廟經常在寺廟門廳供奉他。它的形象比較特殊,壹般面紅耳赤,生氣勃勃,渾身肌肉發達,強壯有力,手裏經常拿著壹根杵。明朝以前,佛教寺廟只供奉壹尊秘密的金剛像。明代《封神演義》出版後,書中虛構的“哼哈二將”取代了秘境金剛。12.墨家第壹羅田墨家第壹羅田,也稱為達田字,是印度教崇拜的主神。穆罕默德出生後,佛教將他視為十方菩薩,因此他的雕像也是菩薩的形象。頭戴皇冠,身穿菩薩服裝,騎著白色公牛,有八只手臂和三只眼睛,手持壹桿,壹個鈴鐺,壹個杵和壹把方尺。雕像經常省略白色的奶牛。此外,還有兩臂、四臂和十八臂的各種形象。達田字主要受到密宗的崇拜,認為他是如來的化身。他的各種形象也主要出現在密宗寺廟中。十三、消脂將軍又稱“秘神”。他曾是印度婆羅門教中的夜叉神,是北方毗濕奴手下的八大神之壹。他指揮二十八個天體,經常周遊世界,獎善罰惡。有人說他是鬼母的二兒子,但大多數人認為他是鬼母的丈夫。他的形象像金剛,他的臉是紅色的,臉上充滿了憤怒,他拿著壹個魔杵。大多數人習慣於將他視為壹個白臉、面容姣好的兩屆將軍。14.韋馱天韋陀又名魏坤、韋馱天、韋陀菩薩、田薇將軍。韋托本是古印度婆羅門教信仰的神。他被稱為六面人。他原本是戰神。他有六頭十二臂,手持弓箭,騎著孔雀,後來被大乘佛教吸收為護法神。韋陀的雕像通常被供奉在天王殿彌勒佛的背後,與大雄寶殿相對。這與他捉賊護佛的豐功偉績有關。韋陀是佛教界的“神行太保”,他以行走如飛而聞名。根據佛教傳說,當如來涅槃時,壹個“吉傑鬼”偷走了佛陀的兩顆牙齒。韋陀急忙追上去,抓住了小偷,奪回了佛牙。因此,韋陀肩負著保護釋迦塔和擊退盜竊佛骨的敵人的重任。韋陀像雕像壹樣站在山門後面,手持金剛杵,警惕地盯著宗祠(大雄寶殿)前的方形塔,以保護釋迦牟尼靈塔。韋陀是由中國的佛教徒制作的,所以他在中國打扮成壹名軍事指揮官。魏相貌英俊,頭戴金盔金甲,手持金剛杵,威風凜凜,頗像古代著名武將趙雲、馬超等。壹般有兩種姿勢:壹種是雙手合十(即僧人的禮儀),手腕直立;壹種是壹只手拿著杵在地上,另壹只手放在她的臀部。佛像或佛語圖片通常刻在佛經的前面,而韋陀的形象通常刻在佛經的結尾。15.堅定的土地神,也被稱為土地神或土地神,是掌管土地和所有植物的神,與掌管天堂的大梵天神相對應。土地神的形象非常獨特。在唐朝,他是壹個兩臂四臂的男神。兩臂的形象是雙手捧著花瓶或碗,插著各種鮮花;四臂的形象是四只手握著四種農具,即鐮刀、箭、鋤頭和鐵鍬。後來,土地神從男性身體進化為女性身體,他們大多以兩只手臂的形象出現,他們的手上還增加了花朵、麥穗和其他物品。十六、菩提樹神菩提樹神是守護菩提樹的女神。相傳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時,菩提樹神以樹葉為遮風擋雨之所,以保其心安,故名。她被認為是佛教最早的保護者。在佛寺中,她的形象特點是雙手持枝,打扮成年輕女子。菩提樹,本名碧波蘿樹,是壹種常綠喬木,葉子橢圓形,莖黃白色,花托中藏著花朵,樹種子可用作念珠。因為它是佛教的神樹,東南亞佛教國家的信徒經常燒香撒花,圍著這棵樹禮拜,並遵循習俗。17.鬼母鬼母據說是500個女巫的母親,所以俗稱“鬼母”。她原本是古印度民間傳說中的邪惡之神,她嫁給了三芝將軍,生下了500個小巫婆,這些小巫婆迎合了兒童的需求,並危及了所有生物。後來,她受到釋迦牟尼佛的影響,成為佛教的保護者。皈依佛門後,鬼母專註於保護婦女和兒童。據佛經記載,她可以保護兒童健康成長,為兒童消除疾病和災難;它可以保護婦女順利分娩並減少疼痛。由此,鬼母被視為“慈母”或“愛神”。龜茲木傳入中國後,被佛教徒奉為護國神,同時也被民間奉為“送別女神”。鬼母在藏傳佛教中也很受推崇。在密宗學校中,有壹種以惡魔母親為神靈的特殊修行,稱為“大皇母法”和“大皇母懺悔”,是壹種祈求女性順利生產的修行。在修持佛法的時候,我讀《馬哈蒂爾母經》和《馬哈蒂爾母真經》。《大母咒經》記載了她的形象,說:“畫大母為女神,純金,身著天衣,頭戴花環,坐在高臺上,雙腳垂下。”在袖手旁觀高臺腳下畫兩個孩子,讓壹個孩子雙膝跪地,左手抱壹個孩子,右手拿吉祥水果。" 18.森之天森之天原本是古印度神話傳說中的神,意為“太陽火焰”和“光明火焰”。主要由密宗學校傳承。根據傳說,她創造奇跡,經常走在太陽神的前面。她看不見陽光下的自己,但她能看見太陽。她有自己的特殊方法,佛經上說練習森田佛法或背誦森田經可以獲得不可思議的加持。根據《大乘菩薩經》的說法,這壹天“可以使眾生在路上看不見,在人們中間看不見,對水、火和小偷的所有困難都看不見”。眾生若得此隱身術,可降伏妖魔鬼怪。森田的形象主要有兩種:壹種是女神形象:坐在或站在蓮花上,左手拿著扇子放在胸前,右手下垂。壹種是憤怒的形象:臉像日出壹樣紅,穿著紅色的衣服,紅色意味著憤怒;掛花圈,戴耳環、腕鐲,腰間系腰帶;頭上有壹座寶塔,寶塔裏有毗盧遮那大佛;它有三張臉和八只手臂,三張臉是不同的:正面菩薩的臉是端莊和善良的;左邊豬臉,尖嘴獠牙;右邊的男孩的臉很帥。每邊有三只眼睛。八臂皆持物,左四手持無憂枝、繩、弓、線圈;第四只右手拿著鉆石杵、針、鉤和箭。八臂有時被稱為六臂。她坐在壹頭野豬上,或者坐在七頭野豬拉的馬車上。這個神在藏傳佛教中影響很大。十九、龍王,也叫水天,最初是印度的婆羅門神,掌管水世界。作為佛教的保護者,它是西方的守護者,也掌管水世界。它主要被密宗信仰。密宗還有壹個供養水天的特殊儀式,叫做“水天法”和“水天祭”。它的常見形象是:藍色的身體,騎在龜背上,有九個頭,都是龍形的,左手握拳,右手握繩。另壹種觀點認為水天是龍王,是佛教龍神中的大龍王。龍王還有壹個女兒叫龍女。龍王的形象通常是龍形的,穿著帝王的衣服。二十、閻摩羅王閻摩羅也被稱為閻摩羅王、閻羅王、墨炎、雙王等。山原國王原本是印度神話傳說中掌管地獄的大師。在《梨俱吠陀》中,據說他還有壹個妹妹叫顏蜜,她和哥哥姐姐結婚,成為了人類的祖先。所以他後來去了地獄管理他後代的靈魂。佛教產生後,被納入自己的精神體系。炎魔羅國王傳入中國後,壹個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閻王爺”誕生了。嚴原是印度佛教中的壹個獨身者。與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信仰融合後,形成了“十三閻王”和“十殿閻王”,通常流行“十閻王”的說法。中國的許多歷史人物也加入了燕的隊伍,成為中國的正宗燕,例如範仲淹。金拿羅國王緊那羅是“八龍”之壹。他頭上有角,所以他也是個名人。他是因陀羅的下屬,負責演奏音樂,所以他是壹位音樂之神。這類神祇有男有女,男為馬首女端莊秀麗;男人擅長演奏,女人擅長唱歌。緊那羅女人不僅唱歌好聽,而且會變魔術。緊那羅婦女通常嫁給音樂女神甘達。男性緊那羅是醜陋的,有壹個馬頭;緊那羅,女,容貌端莊,嗓音甜美。據說山上有500位修習禪宗的神仙。當時,緊那羅婦女正在雪山天池中洗澡,她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迷人的聲音,歌唱500位仙人”即失去了冥想,狂喜和狂喜,控制不住自己,如強風吹拂著樹木。“《大智若愚論》還說有500位神仙在空中飛翔,突然傳來緊那羅的女聲動人的歌聲。大仙們頓時沈醉飄飄然,道術失效,紛紛下凡。二十二、魏紫皇帝魏紫皇帝,又名“中天魏紫北極皇帝”。這個名字來源於古代對北極星的崇拜。古人認為北極星是君主星,他住在天上的魏紫宮。因此,它也被稱為人類皇帝的紫禁城。道教吸收了這些說法,並將居住在中天魏紫宮的北極皇帝泰皇尊為四皇之壹。它的職責是協助玉皇大帝掌管自然緯度、太陽、月亮、星星和四季。由於中國古代農業與氣候的密切關系,泰帝贏得了人們的尊敬。明朝時,朝廷專門修建了“立為紀念”的魏紫堂。他經常與玉皇大帝共用壹座寺廟,他的形象是基於魏紫神咒的美妙經文東鎮太極北帝,頭戴皇冠,身穿皇家服裝,這是地球上皇帝的形象。二十三、東嶽大帝東嶽大帝,全稱“東嶽天齊仁聖大帝”,是道教所崇拜的泰山神。他也是中國古代的民間信仰。道教吸收他後,據說他是掌管人間生死的神。歷代皇帝都多次稱贊他。唐玄宗封他為“天齊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獲“仁天齊王”稱號;大中祥符四年(1011)封“東嶽天齊仁聖皇帝”;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世祖被封為“仁生東嶽天齊皇帝”。民間信仰也很普遍,各地都建有供奉他的廟宇,每年農歷3月28日是他的祭祀日。他的形象是壹個老皇帝的形象:頭戴皇冠,身穿長袍,脖子上戴著皇冠腰帶,下巴下掛著兩綹胡須,手裏拿著玉墜,腳踩雲頭鞋。24.雷神雷神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雷神。”《山海經·海內東經》載:“雷澤有雷神,首領是男的,鼓著肚子。“《太平廣記》引《神仙傳》說,雷公有五兄弟,即雷、礦、社礦(又稱妖礦)、神礦,他們就是雷神五子。道教看到雷神在民間的廣泛影響力,將其轉化為道教神。道教也有所謂的“五雷天心正法”,宣揚按此修行可以引起雷暴,緩解疾病和痛苦。雷神的形象原本是龍形的,後來變成了半人半獸;被道家吸收後,完全人性化了。今天,在佛教寺廟和道教寺廟中,雷神的形象大致有兩種:壹種是半人半獸、蓬頭垢面、怒氣沖沖、形如幽靈、身穿盔甲、手持開山斧的雷神;另壹個是人形,穿著盔甲,留著胡子;左手結,右手錘;左腳踩在鼓上,右腳做出擊鼓的樣子。總之,佛教是佛教神靈中最豐富、最奇幻的部分。他們以保護佛教為職業,但有時也會幫助佛教徒和菩薩做壹些引導眾生的工作。”《妙法觀世音菩薩蓮華經》說,觀音菩薩因物不同,可化為各種護法,如梵天王身、皇帝身、緊那羅身等,普度眾生。《華嚴經》也說:“諸佛禪讓,或成菩薩,或聞聲,或成輪聖,或成魔,或成大臣,或成俗人,或成長老,或成彩女,或成屠夫,或成強大鬼,山神,河神,主水神,主火神,所有苗神,樹神和外道,作各種方便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