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縣地處巴山北坡腹地,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境內地貌嵯峨,河流縱橫,風景如畫,旅遊資源相當豐富。由平利縣向東經女媧山可達神龍架和武當山,向南經瀛湖、南宮山,千家坪可到著名的大小三峽,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平利縣是傳說中聖母女媧氏“摶土造人處”,也是傳說道家八仙修身悟道的地方,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積澱豐富有文化底蘊,比比皆是的人文景觀和生態自然景觀,加之獨具地域風情的民間藝術和堪稱經典的美食文化,構成了平利縣旅遊的壹道獨特風景線,現簡介如下。
森林公園——千家坪。位於嵐河上遊八仙鎮,平利縣與鎮坪縣交界處,原為國營林場,後批準為省級重點森林公園。千家坪海拔在2300-2720米之間,總面積3571公傾,境內原始森林遮天蔽日,人工林海郁郁蔥蔥,雲霧繚繞,溪流低唱,四季無處不景。身臨其境,滿目青山,鳥鳴鹿喧,飛瀑流泉奏樂章,峽谷深山有猴啼,可攜妻帶子度假,可結伴集友踏春,可領略巴山深處的神秘幽靜,可飽覽天高野闊的無限風光,是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高山碧野——八仙大草原。位於平利縣正陽鄉與重慶城口縣的交界處,幅員2萬余畝的高山草甸,是壹片尚未開發的處女地。茫茫無際的草原,溪流縱橫,野花芬芳,片片閑花野草組成色彩絢麗的圖案,大小不壹的高山湖泊如五彩珍珠鑲嵌其間,草原周圍原始森林幽谷交錯,奇峰、奇石、奇洞比比皆是,登高望遠,千山逶迤,萬嶺連綿,好壹個人間仙境之地!
古道雄關——楚長城。長城遺址位於平利縣東長安鎮與湖北竹溪縣交界處的關埡子,是出秦入楚的咽喉要道。這裏地勢雄闊,邊界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古長城倚奇居險,屏障秦楚,氣勢磅礴,據考證屬戰國時代的產物。明末農民起義軍和清代白蓮教起義軍均在此與官軍激戰過。壹九四九年七月,我人民解放軍劉金軒、汪鋒曾率部在此殲滅國民黨兩個師,俘虜敵師長符樹蓬。登臨城樓,極目遠眺,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高峽平湖——古仙湖。平利境內最大的人工湖,由壹道60余米高的電站攔河大壩形成,水域面積1900多畝,位於縣城上遊五公裏處。這裏青山蔥茂,碧流蜿蜒,神話傳說、人文景觀及其濃厚,有依山形取名的“二龍戲珠”,有露出水面的巨石“螺螄石”,有仙人居住的“溶洞”,有憨厚慈祥的“月老”,更有景色怡人的“張家灣”歷史遺跡。登臨壩頂,高峽出平湖,十裏好水,煙波浩渺,藍天白雲,倒影水中,肥魚大蝦,悠遊其間。
休閑娛樂——琵琶島,位於平利縣城西八公裏,因形似琵琶而得名。站在島上,四周皆為波光磷磷的寬闊水面,山光水色相映成趣,滿目蒼翠,美不勝收。若逢秋季,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天曠浪高的瑰麗景色令人心旌搖蕩。該景區範圍面積約300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約120公頃,這裏可垂釣、蕩舟、戲蓮、遊泳、觀光
佛教聖地——佛殿山。位於平利縣城關鎮沖河境內,海拔797米,景區面積約6平方公裏。此山常年雲遮霧鎖,寒樹蔽天,清代壹位獵人在此山發現了龐大的古寺建築群,竟不知何年何月所建,“所見皆是蒼松蔽日,怪石嶙峋,壹派奇氣”。從八裏關下車,沿千步石梯壹路攀登,茂林修竹,濃郁匝密,不見天日,至若登上山峰,景色豁然開朗,百鳥和鳴,鳥語花香,別有壹番洞天。晨鐘暮鼓、經聲佛號悠然響起,地母宮、祖師殿、財神廟、大雄寶殿分列其間,寺院雕梁畫棟,巍峨壯觀
朝霞綺麗——西岱頂。位於平利縣興隆鎮中坪的東部,為平利與旬陽的界山,山勢雄偉奇特,秀峰高聳,竹木相映,怪石林立,煙霧繚繞。西岱頂海拔1544米,“岱頂綺霞”為古時八景之壹,它有“山、水、林、霞、建築”五美。西岱頂屬安康地區名山之冠,峰巒疊嶂,雲遮霧掩,山形猶如仙山瓊閣,或似駿馬奔騰、美女起舞,又似天王托塔,構成壹幅幅奇妙的畫卷。西岱頂是道教聖地,山上有規模宏大的寺廟建築群及多處摹崖石窟、石雕、石碑,石雕像多達數百尊,個個栩栩如生,精美絕倫。這裏香客也是絡繹不絕,吸引過不少的官吏到此壹遊,多有詩文傳世。西岱頂風光綺麗,位置優越,向南可達平利通安康,向東可至旬陽、武當山,開發價值大
女媧遺址——中皇山。平利縣是目前確知文獻最早的女媧信仰原發地,即傳說中女媧“摶土造人處”。傳說最為集中的地方便是女媧山風景區。女媧山,位於縣城四十五公裏處,古稱中皇山,海拔984米,面積60余平方公裏,據傳三皇之壹的女媧氏就誕生在這裏。滿山紅松覆蓋,四季蔥郁,山勢蜿蜒如龍,岡巒起伏似波,千巖拱衛,萬壑爭趨,民間有“五龍捧聖”之說。女媧山是女媧文化的發祥地,它不僅有“女媧補天”的美麗傳說,山上的女媧廟、太子墳遺址以及女媧雲海、女媧日出、中皇雪晴等自然風光更是聞名遐邇。若重建女媧廟,啟動女媧人文風景區,形成陜西“北有黃帝陵、南有女媧山”的旅遊格局,不久的將來,這裏將成為華夏兒女尋根祭祖、訪古探幽的旅遊勝地。